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消化疾病论文 >

食管内脏高敏感性参与非糜烂性反流病发生的外周及中枢敏感化机制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10 23:48
  背景和目的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占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65 %-70 %。由于其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清,临床上缺乏有效的药物治疗手段,经验性药物治疗一般只能暂时缓解临床症状,严重影响了其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近年来,随着内脏感觉神经-电生理学、功能性脑显像技术等方面发展,人们逐步认识到内脏高敏感性可能是食管功能性疾病发生的最重要的病理生理机制之一,是此类患者产生症状的基础和症状多样化的原因。因此,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把重心转向食管内脏感觉、内脏高敏感性及其发生机制的研究。然而,迄今为止,尚不十分清楚食管内脏敏感性的改变在不同亚类的NER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亦未阐明食管内脏高敏感性形成的确切的外周和中枢神经敏感化机制。目前,国内、外有关食管内脏敏感性在不同亚类NERD患者发病机制中作用方面研究才刚刚起步,对食管内脏敏感性形成的外周敏感化机制和脑机制更是知之甚少。所以我们的目的就是阐明食管内脏敏感性改变在不同亚类的NERD患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酸灌注对食管机械刺激敏感性的影响;研究食道下端括约肌(LES)局部神经纤维超微结构特点及LES局部CGRP、SP表达及其与食管感... 

【文章来源】: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重庆市

【文章页数】:19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食管内脏高敏感性参与非糜烂性反流病发生的外周及中枢敏感化机制的研究


内脏刺激器/电子气压泵

大颗粒,突触小泡,粉红色,食管


末的分布及其内含有的突触小泡的形态、大小和电子密度有一定差异性。NERD-H组LES有大量富含突触小泡的膨体及神经终末,含有的突触小泡多数为大颗粒-有芯小泡(大致密芯囊泡)为主(图1-A和图1-B.),囊泡呈卵圆型,亦有较多含无颗粒囊泡型神经终末断面(图2-A.),提示经典递质的存在,还可见到一些肥大细胞和一种富含线粒体的神经终末(图2-B.),有时可见到个别小颗粒囊泡。在NERD-N组、EE组,含有的突触小泡多数为无颗粒囊泡型,亦可见一些小有粒小泡型和大颗粒囊泡型(图3.)。在正常对照组,可以看到各种类型的独立的神经终末及膨体,膨体及神经终末内可含有各种类型的突触小泡,以无颗粒囊泡(小无粒小泡)为多

突触小泡,大颗粒,颗粒囊泡,粉红色


末的分布及其内含有的突触小泡的形态、大小和电子密度有一定差异性。NERD-H组LES有大量富含突触小泡的膨体及神经终末,含有的突触小泡多数为大颗粒-有芯小泡(大致密芯囊泡)为主(图1-A和图1-B.),囊泡呈卵圆型,亦有较多含无颗粒囊泡型神经终末断面(图2-A.),提示经典递质的存在,还可见到一些肥大细胞和一种富含线粒体的神经终末(图2-B.),有时可见到个别小颗粒囊泡。在NERD-N组、EE组,含有的突触小泡多数为无颗粒囊泡型,亦可见一些小有粒小泡型和大颗粒囊泡型(图3.)。在正常对照组,可以看到各种类型的独立的神经终末及膨体,膨体及神经终末内可含有各种类型的突触小泡,以无颗粒囊泡(小无粒小泡)为多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功能性胃肠疾病与内脏感觉过敏[J]. 侯晓华.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03(S1)
[2]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感觉运动功能的研究[J]. 张晓光,胡品津,林金坤,岳殿超,彭晓忠.  中华消化杂志. 2003(04)
[3]腹腔注射卵清白蛋白致大鼠内脏高敏感的研究[J]. 李兆申,詹丽杏,邹多武,许国铭,满晓华,龚艳芳.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03(02)
[4]肥大细胞在胃感觉过敏患者胃黏膜中的改变[J]. 朱良如,谢小平,侯晓华.  中华消化杂志. 2003(02)



本文编号:34293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34293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091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