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鼠肠道菌群恢复重建对感染免疫影响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23 05:39
目的:1.沿用实验室成熟的方法建立重度菌群失衡小鼠模型,分别利用肠道优势菌群定量回灌和正常小鼠粪便定量回灌的方法,对重度菌群失衡模型小鼠进行干预,以达菌群的恢复重建。2.分析小鼠肠道菌群恢复重建后小鼠肠粘免疫指标及血液常规检查指标的变化,探讨肠道优势菌群对机体免疫系统的作用机制。方法:1.采用抗生素头孢曲松钠灌胃的方式建立小鼠肠道重度菌群失衡模型。以头孢曲松钠终浓度为8g/kg/d的剂量,连续灌胃8天,分析肠道菌群,建立小鼠重度菌群失衡模型。2.通过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类杆菌、大肠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消化球菌、韦荣球菌、肠球菌、梭杆菌等10种肠道优势菌群定量回灌的方法以求菌群重建。3.通过正常小鼠粪便定量回灌的方法以求菌群重建。4.利用ELISA法检测各组肠粘膜分泌性免疫球蛋白SIgA与β-defensin分泌量变化;RT-PCR技术及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肠粘膜粘液素Mucin2、Mucin3,防御素β-defensin含量的变化;5.采集各组小鼠血液,进行血液分析。结果:1.针对重度菌群失衡小鼠,利用菌群回灌的方法恢复3周,12种肠道优势菌中有10种菌(包括: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类...
【文章来源】:大连医科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第1周菌群恢复情况
恢复菌属为9种,粪便回灌组恢复菌属为9种,自然恢复组恢复菌属为6种;总体上分析:菌群回灌组恢复效果最好;自然恢复组恢复效果最差。详见表3一1至3一3及图3一l至3一3。
优杆菌对值平均数数图3一1菌群回灌组12种肠道优势菌群恢复趋势图B.粪便回灌组菌群恢复情况:表3一2.粪便回灌组肠道优势菌群恢复趋势表时间1周2周3周菌属大肠杆菌酵母菌葡萄球菌链球菌韦荣球菌消化球菌肠球菌乳酸杆菌梭杆菌双歧杆菌类杆菌注:‘,+”代表按统计学数量恢复在正常范围内。(益生菌数量超过正常值两个数量级内算正常)第1周恢复的有:链球菌、韦荣球菌、消化球菌、肠球菌、乳酸杆菌、类杆菌等6种菌属;第2周恢复的有:葡萄球菌、链球菌、韦荣球菌、消化球菌、肠球菌、乳酸杆菌、梭杆菌、类杆菌等8种菌属;第3周恢复的有:葡萄球菌、链球菌、韦荣球菌、消化球菌、肠球菌、乳酸杆菌、梭杆菌、双歧杆菌及类杆菌等9种菌属。在统计学意义上,恢复至一周、两周、三周时,恢复的菌属分别为6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培菲康在肠道菌群失调中的双向调节作用[J]. 陈方,姚莉亚,潘勇裕. 中国医药导刊. 2008(03)
[2]“肠道菌群环境重建联合疗法”治疗菌群失调性腹泻效果观察[J]. 孙德强,陶应龙,姚俊英,范旻. 新疆医学. 2008(04)
[3]β-防御素及其在耳鼻咽喉科中的研究[J]. 谷津津,方彩凤. 医学综述. 2008(02)
[4]人体肠道益生菌的作用及其应用[J]. 陈思翀,李祯祯,陈芳. 江苏调味副食品. 2007(02)
[5]哺乳动物防御素的研究及应用[J]. 魏大军,盖晓东,徐鸿洁,欧阳红生.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02)
[6]肠黏膜屏障功能检测的研究现状[J]. 崔红元,朱明炜,韦军民.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2007(01)
[7]哺乳动物防御素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前景[J]. 许钦坤,赵翠燕. 饲料博览(技术版). 2007(01)
[8]驯鹿β-防御素-1(reBD-1)mRNA在驯鹿组织器官中的表达检测[J]. 吴萨日娜,赵艳芳,余兴帮,都格尔斯仁,杨银凤. 中国草食动物. 2006(06)
[9]β-防御素2研究进展[J]. 方向明.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6(06)
[10]β-防御素caBD-1 mRNA在骆驼组织器官中的表达[J]. 杨银凤,唐博,余兴邦,曹贵方. 中国兽医科技. 2004(11)
本文编号:3547894
【文章来源】:大连医科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第1周菌群恢复情况
恢复菌属为9种,粪便回灌组恢复菌属为9种,自然恢复组恢复菌属为6种;总体上分析:菌群回灌组恢复效果最好;自然恢复组恢复效果最差。详见表3一1至3一3及图3一l至3一3。
优杆菌对值平均数数图3一1菌群回灌组12种肠道优势菌群恢复趋势图B.粪便回灌组菌群恢复情况:表3一2.粪便回灌组肠道优势菌群恢复趋势表时间1周2周3周菌属大肠杆菌酵母菌葡萄球菌链球菌韦荣球菌消化球菌肠球菌乳酸杆菌梭杆菌双歧杆菌类杆菌注:‘,+”代表按统计学数量恢复在正常范围内。(益生菌数量超过正常值两个数量级内算正常)第1周恢复的有:链球菌、韦荣球菌、消化球菌、肠球菌、乳酸杆菌、类杆菌等6种菌属;第2周恢复的有:葡萄球菌、链球菌、韦荣球菌、消化球菌、肠球菌、乳酸杆菌、梭杆菌、类杆菌等8种菌属;第3周恢复的有:葡萄球菌、链球菌、韦荣球菌、消化球菌、肠球菌、乳酸杆菌、梭杆菌、双歧杆菌及类杆菌等9种菌属。在统计学意义上,恢复至一周、两周、三周时,恢复的菌属分别为6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培菲康在肠道菌群失调中的双向调节作用[J]. 陈方,姚莉亚,潘勇裕. 中国医药导刊. 2008(03)
[2]“肠道菌群环境重建联合疗法”治疗菌群失调性腹泻效果观察[J]. 孙德强,陶应龙,姚俊英,范旻. 新疆医学. 2008(04)
[3]β-防御素及其在耳鼻咽喉科中的研究[J]. 谷津津,方彩凤. 医学综述. 2008(02)
[4]人体肠道益生菌的作用及其应用[J]. 陈思翀,李祯祯,陈芳. 江苏调味副食品. 2007(02)
[5]哺乳动物防御素的研究及应用[J]. 魏大军,盖晓东,徐鸿洁,欧阳红生.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02)
[6]肠黏膜屏障功能检测的研究现状[J]. 崔红元,朱明炜,韦军民.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2007(01)
[7]哺乳动物防御素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前景[J]. 许钦坤,赵翠燕. 饲料博览(技术版). 2007(01)
[8]驯鹿β-防御素-1(reBD-1)mRNA在驯鹿组织器官中的表达检测[J]. 吴萨日娜,赵艳芳,余兴帮,都格尔斯仁,杨银凤. 中国草食动物. 2006(06)
[9]β-防御素2研究进展[J]. 方向明.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6(06)
[10]β-防御素caBD-1 mRNA在骆驼组织器官中的表达[J]. 杨银凤,唐博,余兴邦,曹贵方. 中国兽医科技. 2004(11)
本文编号:35478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354789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