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监测正常与异常的非糜烂性反流病患者高分辨率食管测压特征分析
本文关键词:pH监测正常与异常的非糜烂性反流病患者高分辨率食管测压特征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高分辨率食管测压(high resolution manometry,HRM)较传统测压工具是一大改进,现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食管动力的研究中。既往研究多将非糜烂性反流病(non-erosive reflux disease,NERD)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分析,本研究按Demeester评分将NERD患者分为pH监测异常组和pH监测正常组,应用高分辨率食管测压比较两组的食管动力学特征。 方法:选取2011年8月至2012年12月因烧心、胸骨后疼痛、反酸、反食等典型胃食管反流病症状来我院就诊并且反流性疾病问卷(reflux diagnosisquestionnaire,RDQ)评分>12分的NERD患者为实验组,,共计35例,均行上消化道内镜检查和24h食管pH监测。依据24h食管pH监测Demeester评分将NERD患者分为pH监测异常组(15例)和pH监测正常组(20例),分别行食管测压检查并记录下食管括约肌长度(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 length,LESL)、下食管括约肌静息压(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 pressure,LESP)、食管远端收缩波波幅、远端收缩积分(distal contractile integral,DCI)和食管体部湿咽有效蠕动比例等测压数据。健康正常人为对照组,共计12例,并行食管测压检查并记录上述数据。所得数据使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比较3组受试者间食管动力的差异,从而得出结论。 结果:1、NERD患者下食管括约肌(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LES)功能比较:(1)3组间LESL和LESP不完全相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pH(+)NERD组的LESL(2.8±0.3cm)明显短于对照组(3.7±0.5cm)的和pH(-)NERD组的(3.4±0.6cm)(P<0.01);(3) pH(+)NERD组的LESP(14.3±4.7mmHg,1mmHg=0.133kPa)明显低于对照组(23.7±5.6mmHg)的和pH(-)NERD组的(22.1±6.8mmHg)(P<0.01);(4)pH (-)NERD组与对照组LESL和LES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食管体部运动功能比较:(1)3组间食管远端收缩波波幅、远端收缩积分和有效蠕动比例不完全相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食管远端缩波波幅及远端收缩积分(distal contractile integral,DCI)在pH(+)NERD组为(44.0±11.6mmHg)、(925.9±256.6mmHg.cm.s),pH (-)NERD组为(53.1±15.5mmHg)、(1135.6±317.2mmHg.cm.s),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7.0±11.9mmHg)、(1460.1±386.9mmHg.cm.s)(P<0.05),pH(+)NERD组降低的更为明显;(3)pH(+)NERD组和pH (-)NERD组的有效蠕动比例分别为(66.7±20.9%)和(77.0±13.4%),明显少于对照组的(93.1±8.2%)(P<0.05),pH(+)NERD组减少的更为明显;(4)pH(+)NERD组与pH (-)NERD组上述食管体部运动功能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pH监测不同的NERD患者间存在食管动力特征差异,pH监测异常NERD组患者存在LES长度和压力异常,食管远端动力障碍更为明显。
【关键词】:食管pH监测 非糜烂性反流病 高分辨率食管测压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571
【目录】:
- 英文缩略词表5-7
- 中文摘要7-9
- Abstract9-12
- 引言12-15
- 材料与方法15-24
- 结果24-26
- 讨论26-30
- 结论30-31
- 参考文献31-34
- 本人简历34-36
- 致谢36-37
- 综述37-44
- 参考文献42-44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捷;刘颖;俞建琦;;食管胃机械吻合术后胸腔内残余食管胃功能的研究[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2 白璐;胡晔东;刘菲;;非糜烂性反流病与糜烂性食管炎研究进展及相互关系探讨[J];国际消化病杂志;2009年06期
3 孙晓红;柯美云;王智凤;;GERD患者自主神经功能与反流症状及食管动力的关系[J];基础医学与临床;2006年09期
4 朱文南;孙志广;;中西医对胃食管反流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江西中医药;2009年01期
5 龚茹,冯滨,杨伟利,张琳华,赁常文;食管生理功能检查方法的新进展[J];成都军区医院学报;2000年02期
6 陈维顺;罗虹雨;张选均;朱宜人;钟燎原;周红兵;;非特异性食管动力障碍与胃食管反流病的关系研究[J];临床消化病杂志;2006年06期
7 史伟东;苏秉忠;;无效食管动力对胃食管反流病食管外并发症发病机制及临床意义[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2年06期
8 樊力红;王红;戴寿军;李瑜元;;夜间酸突破与食管下段酸暴露的相互关系[J];中国全科医学;2011年15期
9 康文全,赵成忠,付剑云,刘伟茹;无效食管运动在胃食管反流病中发病作用的观察[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4年04期
10 高岩;尚占民;;无效食管动力对伴呼吸道症状胃食管反流病发病机制及临床意义的研究[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8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许大波;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餐后胃内体积和酸分布特征及其在反流机制中作用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4年
2 查慧;胃食管反流病(GERD)与食管动力及感觉的相关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3 张艳丽;非糜烂性反流病临床特点及其内脏高敏机制的探讨[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7年
4 李海霞;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食管动力及酸反流相关因素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吕琳;平逆疏郁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与生活质量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赵慧;胃食管反流病的证型分布规律及其相关因素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3 顾立梅;反流性食管炎的瘀热证候特点分析及其与内镜下表现的关联性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4 金汤;胃宁颗粒治疗肝胃不和型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7年
5 刘杰;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酸反流与食管运动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6 朱文南;辨证分型指导下兼以养心安神中药对胃食管反流病治疗的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
7 张长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分析[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8 张瑜;消化性溃疡患者的食管运动功能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0年
9 曾冠男;两种亚型胃食管反流病焦虑、抑郁状态的比较及其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pH监测正常与异常的非糜烂性反流病患者高分辨率食管测压特征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13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3713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