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结肠靶向微丸的研制及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的药效学研究
本文关键词:大黄结肠靶向微丸的研制及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的药效学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大黄 结肠靶向微丸 海藻酸钠 果胶 壳聚糖 体内外释放 分布 溃疡性结肠炎
【摘要】:口服结肠靶向给药系统(oral colon-targeted targeting drug delivery system,OCTDDS)是一类通过口服药物达到在结肠定位释放的新型给药系统,因其具有增加结肠局部药物浓度、减少服药次数、提高药物稳定性、减少不良反应等优点,受到广泛的关注和研究。根据不同释药原理,OCTDDS可分为p H依赖型、时间依赖型、酶依赖型、压力控制型和联合应用型。近年来,人们多关注于联合应用型OCTDDS的研究,以达到更好的结肠定位释放的效果。海藻酸钠、壳聚糖、果胶等天然多糖在人体胃液、小肠液中不降解,而能够特异性的被结肠细菌产生的酶所降解,故可用作结肠靶向给药系统的材料。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作为一种临床常见的炎症性肠道疾病,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和关注,其病因复杂,病程长,易复发,不仅并发症多,癌变率也相对较高,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现代难治病之一。由于UC病灶主要在结肠,而乙状结肠最为常见,普通的口服制剂很难完好到达病灶部位,即使能够到达其药量也所剩无几,很难达到治疗目的。而中药治疗UC多为灌肠和栓剂给药,长期以往,多数患者很不易接受和依从。本课题的目的是研究一种口服制剂,使得药物能够到达结肠后缓慢释放,既能达到结肠靶向释放,又可以在结肠缓释释放,用于UC的治疗。大黄药用历史悠久,其中多种成分具有抑菌抗炎的作用,可保护胃肠道黏膜,抗胃肠道黏膜损伤。有研究表明,大黄多糖对大鼠应激性胃溃疡有明显保护作用,对溃疡性结肠炎也有良好治疗作用;大黄蒽醌可通过改善肠道微循环、抑制机体炎症反应和肠粘膜上皮细胞损伤来修复肠道黏膜的损伤。本课题将大黄作为模型药物,制备大黄结肠靶向微丸,结合体内外释放度考察以及对UC模型大鼠预保护作用的观察,评价该制剂的结肠靶向性。1大黄结肠靶向微丸释药影响因素的考察及处方优化采用滴制法制备丸芯,以微丸的大小、形态和外观为依据,筛选合适的滴距、针头、搅拌速率和辅料比;以载药量、包封率和释放度为指标,考察海藻酸钠-果胶溶液浓度、壳聚糖溶液浓度、Ca Cl2溶液浓度、壳聚糖-Ca Cl2溶液p H和投药量对微丸制备工艺及释药性能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对丸芯处方进行优化。以丸芯包衣后的释药性能为评价指标,进行包衣增重的筛选,最终得到能够在结肠释放药物的大黄微丸。采用7号针头、8 cm滴距、200 r·min-1的搅拌速率和1:7的辅料比(果胶:海藻酸钠)滴制丸芯,以2%的海藻酸钠-果胶溶液,0.7%的壳聚糖溶液,1%的Ca Cl2溶液,p H 6.0的壳聚糖-Ca Cl2溶液,投药量4:1(大黄:辅料)的制备工艺制备丸芯,肠溶包衣增重30%,得包衣微丸。该微丸在人工胃液2 h和小肠液3 h的累积释放度分别为2.01%和8.72%,在人工结肠液中4 h累积释放度为92.58%。确定了大黄结肠靶向微丸的制剂处方,初步实现了结肠靶向释放的效果。2大黄结肠靶向微丸在大鼠胃肠道内的分布和释放将大黄结肠靶向微丸通过自制大鼠开口器灌胃给药,分别于给药后不同时间点将大鼠处死,剖取胃肠道,观察微丸外观性状并计数,计算给药后不同时间点微丸在大鼠各胃肠道内的分布率;采用HPLC法分别测定剩余微丸中的芦荟大黄素、大黄素和大黄酚的含量和大鼠各胃肠道组织及内容物中大黄素的含量,计算累积释放度,并绘制药物在各胃肠道中的药-时曲线,评价其释药特性。微丸能完整地运动至大鼠结肠,具有明显迟释效应,给药10~12 h后结肠分布率可达最高,为52.7%;药物于8~16 h在盲肠和结肠具有较高浓度,药物释放可维持至24 h,最终释药量可达88.99%。所制大黄结肠靶向微丸具有较好的结肠定位释药特性。3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的构建及大黄结肠靶向微丸的干预作用Wistar大鼠采用VA唑酮建立UC模型,造模前随机分为预保护组(200 mg·kg-1,140 mg·kg-1和80 mg·kg-1),正常组和模型组,每组各6只,雌雄各半,预保护组在造模前3天开始灌胃微丸,连续给药8天。给药后d 4,预保护组和模型组大鼠背部皮肤涂抹VA唑酮致敏2 d,正常组大鼠涂抹生理盐水对照,间隔2 d。除正常组外,其余大鼠均于d 8以VA唑酮灌肠造模;所有大鼠于d 9处死,剖腹取结肠,称量结肠湿质量,观察结肠损伤情况,计算结肠湿质量指数并对大鼠结肠病变进行评分。大黄结肠靶向微丸140 mg·kg-1剂量组的结肠湿质量指数(P0.05)和结肠病变肉眼评分(P0.01)与模型组有显著性差异,该剂量的大黄结肠靶向微丸可明显改善UC大鼠结肠组织的病理损伤。大黄结肠靶向微丸对UC大鼠具有一定预保护作用。
【关键词】:大黄 结肠靶向微丸 海藻酸钠 果胶 壳聚糖 体内外释放 分布 溃疡性结肠炎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北方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574.62
【目录】:
- 中文摘要5-8
- 英文摘要8-12
- 缩略词表12-13
- 前言13-15
- 材料与方法15-28
- 结果28-34
- 附图34-43
- 附表43-51
- 讨论51-58
- 结论58-59
- 参考文献59-64
- 综述 口服结肠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64-87
- 参考文献80-87
- 致谢87-88
- 个人简历8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建红;;溃疡性结肠炎诊断及治疗的临床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年76期
2 毕月;隋佳琪;乔瑞红;谢明杰;;大黄素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机制研究[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5年08期
3 殷银霞;许雅清;李海龙;邱家权;程小丽;明海霞;梁永林;吴玉泓;;IL-1、IL-6、TNF-α及IFN-γ在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血清及组织中的表达[J];中国实验动物学报;2015年02期
4 谢伟杰;张永萍;刘文;徐剑;;中药学领域结肠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年10期
5 周洁;朱小宁;张艺;周欣;崔元璐;;口服结肠定位释药系统研究新进展[J];中国新药杂志;2015年04期
6 任彦;王文荣;;溃疡性结肠炎中医治疗进展[J];中医研究;2015年01期
7 王立;马维阳;张文君;;微丸的研究进展[J];药学研究;2014年09期
8 凌霄;胡元利;陈飞龙;谭晓梅;;pH依赖型黄连总生物碱结肠靶向微丸的制备及其体内外释放性能评价[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4年21期
9 王少静;张学顺;;结肠定位给药系统的体内外评价方法[J];中国新药杂志;2014年12期
10 翟海民;冯玲;于长安;吴后江;王鑫;;口服结肠定位给药系统中载体材料和剂型的选择[J];药物生物技术;2014年03期
,本文编号:5259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5259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