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患者并发败血症时血清降钙素原水平的临床研究
本文关键词:肝硬化患者并发败血症时血清降钙素原水平的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通过比较在败血症时,肝硬化患者与无肝硬化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水平以及肝硬化患者不同肝功能状态下PCT水平,探索PCT在肝硬化合并严重感染时的临床价值。方法:1、收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从2011年2月至2014年7月同时查了血培养和降钙素原,且血培养为阳性结果的患者临床病历资料。经过搜集后共获得283例病人的住院号,在不知PCT具体值的情况下根据病历记录进行进一步的筛选排除,排除标准包括:重复入院者、血培养结果考虑污染菌、同一次血培养有两种微生物生长及合并在非感染状态下PCT异常升高的疾病。最终共有225例病例资料入组研究,将其分为三组,其中无肝病组91例,肝硬化组80例,慢性肝病组54例。然后收集研究对象的相关临床资料,包括:PCT值、年龄、性别、原发感染部位、致病菌、实验室检查等。2、数据收集完毕后进行统计分析:将无肝病组、肝硬化组、慢性肝病组三组患者的PCT值进行两两比较;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状态以child-pugh评分表示,分为A、B、C三级,比较B级与C级间PCT水平,所有PCT值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另外本研究还进行了PCT水平与WBC及N%相关性分析及PCT对预后的评估能力分析,分别采用的统计学方法是Spearman相关分析和ROC曲线分析。结果:1、三组间患者感染细菌的种类、细菌革兰染色情况、体温、并发感染性休克的比例上均无统计学差异;但在实验室检查上,如白细胞计数、血清白蛋白、总胆红素,肝硬化组均比无肝病组及慢性肝病组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62.6%的肝硬化患者PCT水平[0.84(0.32-3.44)ng/ml]高于正常值(0.5ng/ml),但明显低于无肝病组[2.17(0.70-9.18)ng/ml]和慢性肝病组[2.12(0.33-13.61)ng/ml],P值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无肝病组与慢性肝病组比较,,P=0.6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肝硬化Child-pugh分级C级患者的PCT水平[1.25(0.54-4.61)ng/ml]高于B级[0.33(0.14-1.31)],P=0.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可能与本研究中C级患者革兰阴性菌败血症患者更多相关。4、肝硬化组PCT水平与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均存在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分别为0.312及0.228,P值均0.05;而无肝病组及慢性肝病组相关性分析显示P值均0.05,提示PCT水平与WBC、N%均无明显相关性。5、Child-pugh评分、PCT值、WBC、N%对肝硬化败血症患者出院时死亡预测能力的AUROCs分别为:0.813、0.679、0.538、0.583,提示PCT的预后评估价值不高。结论:在败血症状态下,肝硬化患者的血清PCT水平大部分高于正常值,但低于无肝硬化患者;.肝硬化Child-pugh分级C级患者的PCT水平高于B级,肝硬化患者PCT水平与WBC、N%均存在正相关关系,PCT的预后评估可能价值不高。
【关键词】:肝硬化 败血症 降钙素原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575.2
【目录】:
-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5-6
- 中文摘要6-9
- ABSTRACT9-13
- 前言13-15
- 1 资料与方法15-17
- 2 结果17-22
- 3 讨论22-25
- 全文总结25-26
- 参考文献26-30
- 文献综述:血清降钙素原在慢性肝脏疾病中的研究进展30-39
- 参考文献35-39
- 致谢39-40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情况4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卫;;慢性肝病与橘子[J];肝博士;2006年01期
2 李玉红;;慢性肝病恶化的几种信号[J];新农村;2006年11期
3 胡玉玲;;浅谈健康教育对慢性肝病病人的重要性[J];中国实用医药;2009年34期
4 华国平;慢性肝病时硒的变化[J];国外医学(消化系疾病分册);1992年04期
5 沈志平;;慢性肝病腓痉挛的发生及其治疗[J];传染病信息;1994年04期
6 岳峰,廖慧敏,徐良珍,刚光霞,邓同美,付朝宏,孙宗立;慢性肝病与乙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关系[J];洛阳医专学报;1995年01期
7 王要军,孙自勤,权启镇,张霞,于峻基,江学良,,戴益民;慢性肝病、肝细胞癌及其癌旁肝组织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的研究[J];临床肝胆病杂志;1996年04期
8 董胜翔;肿瘤坏死因子受体与慢性肝病[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96年07期
9 魏谠全;慢性肝病要补钙[J];家庭医药;2004年10期
10 李增烈;廖宁逊;;慢性肝病恶化时的警钟[J];祝您健康;2000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樊丽萍;王成宝;陈建杰;;陈建杰教授运用陈青皮治疗慢性肝病经验[A];全国第4届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2 李发旺;屈红梅;;基层慢性肝病防治的困惑与对策[A];中华医学会第十六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3 刘凤斌;李培武;;中医药辨证治疗慢性肝病体会[A];2012年(第3次)广东省肝脏病学会中医药学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暨国家继续教育项目《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病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2年
4 周福生;程宏辉;;慢性肝病的中西医治疗难点及策略[A];2012年(第3次)广东省肝脏病学会中医药学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暨国家继续教育项目《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病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2年
5 周双男;李筠;;慢性肝病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A];全国第2届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术会议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1届传染病协作组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6 丁红燕;韩文静;杜遵宪;;慢性肝病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检测及意义[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感染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7 王灵台;;王灵台教授慢性肝病临证经验介绍[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五届内科肝胆病学术会议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科专病协作组(肝病组、传染病组)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8 刘秀其;陈林q
本文编号:5741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5741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