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病毒感染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的临床分析
本文关键词:乙肝病毒感染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的临床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乙肝病毒感染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利妥昔单抗 化疗
【摘要】:目的探讨乙肝病毒感染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通过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的疗效及安全性,为乙肝病毒感染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2月医院收治的乙肝病毒感染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72例,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34例,采用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对照组38例患者则单用化疗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不良症状、患者肝功能损害程度、存活及HBV再激活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有19例(55.88%)完全缓解,明显优于对照组6例(15.79%),且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两组患者的肝损害程度进行比较,发现观察组患者肝损害均为Ⅰ级,对照组中Ⅰ级损害1例、Ⅱ级损害3例、Ⅲ级损害1例,两组患者在各种程度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通过对72例患者3年的随访记录发现,观察组患者在1、2、3年的存活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1例(2.94%)患者HBV再激活,对照组中无HBV再激活,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对乙肝病毒感染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有较好的疗效,在临床的应用上不会加重患者不良症状。
【作者单位】: 湖北荆楚理工学院医学院临床教研室;湖北荆楚理工学院医学院护理系;荆门市第二人民医院感染科;
【关键词】: 乙肝病毒感染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利妥昔单抗 化疗
【基金】:湖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资助项目(201303689)
【分类号】:R733.1;R512.62
【正文快照】: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中最常见的一个亚型[1],有较高的发病率,约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30.00%[2],1997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将利妥昔单抗(Ritux-imab,R)用于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并且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同样有效[3],目前,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在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有斌,吕志国;两种方法联合检测乙肝病毒感染患者126例分析[J];临床荟萃;2001年05期
2 梅盛华,刘马英;龙泉市食品和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乙肝病毒感染调查[J];浙江预防医学;2002年11期
3 高小平,歧小红;乙肝病毒感染的调查结果与分析[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4 董爱萍;武平英;;长治市健康人群乙肝病毒感染调查[J];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2005年06期
5 黄腾;冯启明;张佳丽;;南宁市某中学乙肝病毒感染调查[J];广西医学;2006年06期
6 吕卓欧;;磐安县初高中学生乙肝病毒感染分析[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6年04期
7 刘雪剑;陈天姝;张云龙;;齐齐哈尔市4032名干部乙肝病毒感染现况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7年13期
8 陈静静;冯伟;徐永范;;奉化市人群乙肝病毒感染血清流行病学调查[J];浙江预防医学;2008年05期
9 邓闯;;本溪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乙肝病毒感染情况[J];中国学校卫生;2008年06期
10 ;我校教授首次发现抗乙肝病毒感染新机制[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凌彩业;;血液透析患者乙肝病毒感染的预防[A];中华医院管理学会第十二届全国医院感染管理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2 马岳;;乙肝病毒感染对红细胞、血小板的影响[A];2004年浙江省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3 赵宏;吴立群;董慧慧;胡建华;高海女;杨美芳;张旋;陈晓明;范骏;马伟杭;;乙肝病毒感染与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六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4 陈建杰;高月求;王灵台;;乙肝病毒感染的预后影响因素[A];2002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5 闫素英;;120例乙肝患者家庭感染状况调查及对策[A];全国传染病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6 张丽;;抗结核化疗对102例肺结核合并乙肝病毒感染肝功能影响的分析[A];全国抗结核治疗的不良反应及处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7 孔玉科;王俭勤;王文革;周磊;;36例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临床观察[A];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杨政;唐志红;沈红;;合并乙肝病毒感染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治疗方案探讨[A];2006年浙江省肾脏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9 徐学俊;王洪梅;;肺结核合并乙肝病毒感染患者合理化治疗护理方案的探讨[A];第6届全国疑难及重症肝病大会论文集[C];2011年
10 沈玲;滕长青;毛军;夏茵;;传染病专科医院职工乙肝病毒感染与肝功状况调查[A];中华医学会第十六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李婵;抓到乙肝病毒感染“帮凶”[N];北京科技报;2012年
2 孙国根 记者 王春;我科学家首次发现抗乙肝病毒感染新机制[N];科技日报;2009年
3 记者 程守勤 通讯员 蔡心轶;汉族人乙肝病毒感染新易感基因发现[N];健康报;2013年
4 鲁凤民 庄辉;预防乙肝病毒感染[N];北京科技报;2010年
5 孙国根;复旦发现抗乙肝病毒感染新机制[N];中国医药报;2009年
6 ;乙肝病毒感染后的临床经过[N];上海中医药报;2004年
7 ;乙肝研究在德获新进展[N];光明日报;2005年
8 刘向;德国乙肝研究获新进展[N];医药经济报;2005年
9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李海 贾继东;乙肝病毒感染基础研究带来的启示[N];健康报;2010年
10 周婷玉;我国癌症主要有四大危害因素[N];市场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陶晶晶;HLA-DP/HLA-DQ基因多态性与乙肝病毒感染及进展易感性的关联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2 李永奎;乙肝病毒感染过程中白细胞介素-32的表达调控和抗病毒反应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3 陈瑜;乙肝病毒感染的特异性CTL应答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4 秦映芬;1、糖尿病与乙肝病毒感染合并糖尿病对肝纤维化影响的实验与临床研究 2、肝源性糖尿病与葡萄糖激酶基因多态性[D];重庆医科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tD;考虑药物治疗的乙肝病毒感染动力学模型研究[D];景德镇陶瓷学院;2009年
2 郑君华;乙肝病毒感染与胆石症形成关系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3 李春生;乙肝病毒感染与Ⅱ型糖尿病关系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4 杨晓敏;乙肝病毒感染孕妇生活质量及其相关因素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5 罗舒文;妊娠合并乙肝病毒感染[D];重庆医科大学;2014年
6 乔亚峰;梅州市某高校10年间新生乙肝病毒感染及携带状况的调查[D];暨南大学;2010年
7 龙敏;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周期性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3年
8 李海雁;乙肝病毒感染与出生性别比的关联性分析[D];浙江大学;2012年
9 孟利平;妊娠合并乙肝病毒感染对母婴的影响及主要干预措施经济学评价[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10 钱毅;广东汉族人群乙肝病毒感染与HLA-DRB1*07相关性的初步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5817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5817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