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状态的空肠弯曲菌经消化道感染豚鼠致周围神经病变
本文关键词:不良状态的空肠弯曲菌经消化道感染豚鼠致周围神经病变
更多相关文章: 空肠弯曲菌 微需氧条件 好氧条件 Hartley豚鼠 周围神经病
【摘要】:目的:1观察不良生长状态下的空肠弯曲菌(Campylobacter jejuni,C.jejuni)能否经消化道感染Hartley豚鼠并致周围神经病变。2比较两种不同培养状态的空肠弯曲菌感染Hartley豚鼠所致周围神经损伤的差异。3通过更为自然的感染途径,完善空肠弯曲菌致Hartley豚鼠周围神经病的动物模型。方法:1菌株来源:来源于空肠弯曲菌菌株库中的空肠弯曲菌Lulei株。2细菌复苏、培养、鉴定以及制备菌悬液:将保存于-80℃的空肠弯曲菌Lulei株在室温(25℃)下复苏,于42℃微需氧(5%O_2,10%CO_2,85%N_2)气体培养箱中培养,传至第三代后进行细菌形态、生化及分子学鉴定,将其中一半培养基转置于42℃自然氧(21%O_2,1%CO_2,78%N_2)气体培养箱中,其余培养基培养环境保持不变。将两培养箱中的细菌分别制成两种菌悬液,浊度均为3×108CFU/ml,准备为Hartley豚鼠灌胃。3实验动物分组:32只4周龄SPF级Hartley豚鼠,随机分组为2组实验组和1组空白对照组,实验组根据细菌培养环境的不同分为微需氧组(M组)和自然氧组(N组),每组12只,共24只;空白对照组(B组)为8只。4灌胃方案:实验组M组每只Hartley豚鼠予以灌胃微需氧条件下培养的空肠弯曲菌菌悬液2ml(浊度为3×108CFU/ml),实验组N组Hartley豚鼠每只予以灌胃自然氧条件下培养的空肠弯曲菌菌悬液2ml(浊度为3×108CFU/ml),实验组每隔2天进行一次灌胃,总共7次。对照组B组不给于任何处理。每次灌胃前全部Hartley豚鼠需禁食12小时、禁水3小时,灌胃后给予饲料及水。5动物观察:自动物入笼后每日对Hartley豚鼠进行观察,包括豚鼠进食、运动、精神、毛发,是否腹泻、力弱等,定期测量体重。使用重复测量法分析各组豚鼠的体重变化有无统计学差异。第一次灌胃后参照Hartley豚鼠EAN模型的瘫痪评分标准,每天观察Hartley豚鼠的临床症状。6动物解剖及坐骨神经染色:末次灌胃后,每隔5天解剖8只豚鼠,每次实验组随机各选取3只,对照组随机选取2只,解剖共分四次完成。对Hartley豚鼠进行灌注、解剖后取材两侧坐骨神经,坐骨神经进行再处理后行锇酸、HE染色。7神病理观察及数据统计:光学显微镜下观察HE染色病理结果。经饿酸染色后于体视显微镜下对每只Hartley豚鼠随机分离100根坐骨神经的神经单根纤维,于生物显微镜下观察、病理评估并记录病变单根纤维数,计算每只及每组Hartley豚鼠坐骨神经神经单根纤维的病变率(病变率=病变根数/100×100%)。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对每组神经单根纤维病变率结果进行χ2检验,比较各组神经单根纤维病变率之间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1实验动物观察:1.1临床症状:参照豚鼠EAN模型的瘫痪评分标准:实验组和对照组所有豚鼠评分均为0级。对照组有6只豚鼠发生明显毛发脱失。其余豚鼠未观察到脱毛、腹泻、精神萎靡、瘫痪等明显临床症状。1.2体重变化:实验组和对照组豚鼠均出现体重上下浮动现象。用重复测量法对各组豚鼠体重进行比较,采用双侧性检验,可得各组之间体重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坐骨神经染色观察:2.1饿酸染色对照组豚鼠神经可观察到神经单根纤维形态均匀,髓鞘表面光滑,郎飞氏结结构正常,偶见髓鞘皱缩;实验组每只豚鼠神经中均可见神经损伤,可观察到神经单根纤维粗细不等,郎飞氏结结构不同程度缺损,结旁区髓鞘脱失、皱缩呈锯齿状,髓鞘内有片状或卵圆状沉积物,偶见华勒样变性。2.2 HE染色实验组豚鼠神经可观察到神经单根纤维髓鞘脱失,轴索不连续、断裂。对照组豚鼠神经可观察到神经单根纤维粗细均匀,髓鞘光滑,轴索完整。3神经病变率统计结果:所有数据使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对三组神经单根纤维病变率结果进行χ2检验,双侧性检验,检验水准取α=0.05。得出:P0.05(χ2=217.697,P=0.000),拒绝H0,接受H1,认为三组间病变率不全相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进行两组间的病变率差异比较,采用χ2分割法,检验水准取α=0.05,校正后α′=0.0125。各实验组与同一对照组的比较可见:M组与B组比较,得出P0.0125(χ2=219.273,P=0.000),拒绝H0,接受H1,认为M组与B组病变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组与B组比较,得出P0.0125(χ2=168.772,P=0.000),拒绝H0,接受H1,认为N组与B组病变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个实验组之间的病变率比较可见:M组与N组比较,得出P0.0125(χ2=6.579,P=0.010),拒绝H0,接受H1,认为M组与N组病变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得出三组坐骨神经病变率从高到低为:M组N组B组,且三组之间病变率比较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非最佳培养条件(42℃,21%O_2,1%CO_2,78%N_2)下空肠弯曲菌菌株库中的Lulei株仍能诱发Hartley豚鼠发生周围神经病变。2微需氧条件(42℃,5%O_2,10%CO_2,85%N_2)下和好氧条件(42℃,21%O_2,1%CO_2,78%N_2)下培养的空肠弯曲菌Lulei株均可导致豚鼠周围神经发生病变,即实验组所有豚鼠均发生了周围神经病变,但每只豚鼠神经病变率不一样。3微需氧条件下培养的Lulei株较好氧条件下所致豚鼠发生周围神经病变率高。
【关键词】:空肠弯曲菌 微需氧条件 好氧条件 Hartley豚鼠 周围神经病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47.9;R57
【目录】:
- 中文摘要4-7
- 英文摘要7-11
- 英文缩写11-12
- 前言12-13
- 材料与方法13-24
- 结果24-27
- 附图27-34
- 附表34-36
- 讨论36-41
- 结论41-42
- 参考文献42-44
- 综述 空肠弯曲菌在不良环境下的生存机制探讨44-53
- 参考文献49-53
- 致谢53-54
- 个人简历5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建中;;空肠弯曲菌病[J];传染病信息;2005年02期
2 高正琴;张强;邢进;王春玲;贺争鸣;邢瑞昌;;空肠弯曲菌套式PCR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初步应用[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06年12期
3 袁宝君;吴高林;乔昕;戴建华;;多重PCR与传统方法检测空肠弯曲菌的比较研究[J];卫生研究;2007年01期
4 栾军;祝长青;蒋原;金伟青;;空肠弯曲菌保存方法的比较[J];口岸卫生控制;2007年04期
5 张茂俊;张建中;;空肠弯曲菌耐药现状[J];疾病监测;2007年12期
6 拜世英;;浅述空肠弯曲菌诱发格林-巴利综合征的机制和防控[J];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10年03期
7 邢丛丛;李震中;白欣立;徐飞;付金生;马海阳;李文倩;卢小卫;;空肠弯曲菌Penner O:19 galE基因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12年02期
8 陆磊;焦新安;黄金林;;空肠弯曲菌细胞致死性肿胀毒素研究进展[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12年10期
9 邢丽萍;薛永春;杨月清;;空肠弯曲菌分型技术的研究进展[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2年06期
10 刘孝波;蒋栋能;蒲晓允;;利用环介导恒温扩增法快速检测空肠弯曲菌[J];医学研究杂志;2013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弓;黄金林;焦新安;;空肠弯曲菌“活的非可培养状态”研究进展[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2 韩茜倩;师以康;王凤山;;在空肠弯曲菌表达N型糖蛋白的研究进展[A];山东省药学会2010年生化与生物技术药物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高正琴;张强;邢进;王春玲;贺争鸣;邢瑞昌;;空肠弯曲菌套式PCR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A];中国实验动物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刘光明;蔡慧农;曹敏杰;苏文金;;一种检测活的非可培养状态空肠弯曲菌的新型方法[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薛峰;徐飞;陈颖;李震中;张睿;张常印;蒋原;李怀林;陆承平;;2006-2008年华东地区空肠弯曲菌动物源分离株分子分型研究[A];动物检疫学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黄金林;许海燕;包广宇;张弓;刘佩红;姜峰;潘志明;刘秀梵;焦新安;;不同来源空肠弯曲菌分子流行病学分析[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7 刘光明;蔡慧农;曹敏杰;苏文金;;一种检测活的非可培养状态空肠弯曲菌的新方法[A];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五届年会暨第四届东西方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王君;刘秀梅;郭云昌;;鸡肉空肠弯曲菌标准制定过程中风险评估的应用[A];达能营养中心青年科学工作者论坛优秀论文集2010年第5期[C];2010年
9 祝令伟;郭学军;冯书章;;空肠弯曲菌蛋白质组学研究概述[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生物制品学分会中国微生物学会兽医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2010年学术年会(第三届中国兽药大会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10 孙新婷;沈宝铨;侯凤琴;于岩岩;;北京地区空肠弯曲菌的临床分析[A];中华医学会全国第九次感染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曾繁玉;格林-巴利综合征分子研究有重大突破[N];中国医药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茂俊;格林—巴利综合征相关空肠弯曲菌遗传特征分析[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8年
2 田新英;吉兰-巴雷综合征相关空肠弯曲菌的蛋白质谱特征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2004年
3 冯永嘉;空肠弯曲菌粘附蛋白基因工程疫苗的实验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3年
4 黄金林;我国部分地区鸡源空肠弯曲菌流行病学及运送flaA基因的壳聚糖纳米DNA疫苗免疫生物学特性研究[D];扬州大学;2008年
5 束晓梅;空肠弯曲菌galE基因变异株的临床意义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静;空肠弯曲菌致豚鼠不同时间段周围神经病理损伤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2 梁昊;空肠弯曲菌荚膜多糖遗传特征及弯曲菌感染的宿主归因分析[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6年
3 王传文;表达空肠弯曲菌保护性抗原cfrA、cjaA基因的重组乳酸菌的构建及口服免疫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6年
4 张潇;不良状态的空肠弯曲菌经消化道感染豚鼠致周围神经病变[D];河北医科大学;2016年
5 刘硕;空肠弯曲菌连续灌胃经小鼠消化道定植后分离及分离株毒力变化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6年
6 吴高林;空肠弯曲菌快速检测方法建立和应用的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7年
7 杨静;空肠弯曲菌体外非理想条件下性状变化评估[D];河北医科大学;2013年
8 尹衍新;基于CjaA蛋白检测鸡空肠弯曲菌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建立及其单克隆抗体研制[D];扬州大学;2010年
9 高爱民;空肠弯曲菌铁相关受体基因序列的分析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10 林世永;实时定量PCR检测人类腹泻粪便中空肠弯曲菌的研究与评价[D];南方医科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6558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6558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