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二聚体水平与肝硬化门静脉血栓的关系:荟萃分析及回顾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D-二聚体水平与肝硬化门静脉血栓的关系:荟萃分析及回顾性研究
【摘要】:背景:肝硬化(liver cirrhosis)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具有较高的病死率。门静脉血栓(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是肝硬化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其严重影响肝硬化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早期发现及预防PVT的发生可能会改善肝硬化患者的预后。既往的研究发现PVT的危险因素包括整体因素和局部因素,包括凝血因子突变,抗心磷脂抗体,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血小板数量和功能的改变,纤溶系统异常,各种局部炎症损伤,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改变等。D-二聚体(d-dimer)是体内纤维蛋白凝块在纤溶酶的作用下生成的纤维蛋白产物的一种,主要反映纤维蛋白溶解功能。它在临床实践中的检测既便宜、方便,又具有实用性,常被用于血栓性疾病的协助诊断。已知阴性的D-二聚体加低临床可能性评估可以排除深静脉血栓的可能,目前D-二聚体是否是肝硬化PVT的一个危险因素尚有争议。目的:我们做了荟萃分析及回顾性研究进一步的探索D-二聚体在肝硬化PVT形成中的作用。方法:1.荟萃分析数据搜集来源于Pub Med,EMBAS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五个数据库。检索式为(“d-dimer”[All Fields])AND(“liver cirrhosis”[All Fields])AND(“portal vein thrombosis”[All Fields]),“D-二聚体”(全文)和“肝硬化”(全文)和“门静脉血栓”(全文),检索时间截止到2014年7月20日,收集D-二聚体数据,并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统计分析时用标准化均数差(standardized mean difference,SMD)和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表示。研究间的异质性用I2统计量和卡方检验来检测,发表偏倚用Egger检验来判定,用Stats Direct软件来进行统计分析。2.回顾性研究共收集了沈阳军区总医院从2011年7月到2014年6月之间入院并接受治疗的66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肝硬化患者。我们收集患者的人口统计学数据(年龄和性别),肝硬化诊断时间,病因,临床表现,腹部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数据,是否做过脾脏切除术等。其中实验室数据包括:血细胞分析、肝功、肾功、离子、血清白蛋白、凝血功能等。对相关指标进行Child-Pugh评分/分级来评估患者的肝功能。连续性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类数据用频数表示,P0.05有统计学意义。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是用来评估D-二聚体水平预测肝硬化PVT发生的特异度(specificity)和灵敏度(sensitivity),计算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oncentration curve,AUROC)及其95%CI,当P0.05时可认为有统计学意义,所有的统计分析用Med Calc软件。结果:1.荟萃分析共检索出284篇文献,最终纳入了符合标准的21篇文献,该研究发现,在肝硬化非手术患者中,PVT组比无PVT组有更高的D-二聚体水平(SMD=1.249,95%CI=0.740 1.758,P0.0001),且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手术的患者中,术前D-二聚体的水平在PVT组和无PVT组中没有显著性差异,(SMD=0.820,95%CI=-0.122 0.286,P=0.431),但是PVT组术后D-二聚体的水平比无PVT组明显升高(SMD=2.505,95%CI=0.975 4.036,P=0.0013)。值得注意的是,术后第一天的D-二聚体水平在PVT组和无PVT组中没有显著性差异(SMD=0.137,95%CI=-0.827 1.101,P=0.781),但是术后第七天PVT组的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无PVT组(SMD=1.224,95%CI=0.277 2.171,P=0.0113)。2.回顾性研究共纳入了66例肝硬化患者,所有患者的D-二聚体平均值为0.51±0.72μg/m L(范围:0.10-3.44μg/m L)。但D-二聚体水平在PVT组与无PVT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0.68±0.93μg/m L vs.0.41±0.56μg/m L,P=0.146)。D-二聚体预测PVT的曲线下面积为0.606(95%的可信区间:0.478-0.724,P=0.1393),在诊断价值上没有统计学意义。D-二聚体的最佳临界值为0.22,灵敏度为58.3%,特异度为69.0%。对没有进行脾脏切除的、Child-Pugh A级、Child-Pugh B级及Child-Pugh C级的肝硬化患者进行亚组分析,比较PVT组和无PVT组的D-二聚体水平均发现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且ROC曲线提示D-二聚体在肝硬化PVT的发生中诊断价值不大。结论:1.荟萃分析发现D-二聚体可作为肝硬化患者PVT发生与否的一个诊断标记。此外,检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术后D-二聚体水平对PVT有诊断价值,但具体的时间和D-二聚体的临界值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探讨。2.回顾性研究发现肝硬化PVT组的D-二聚体水平高于无PVT组,但是两者在统计学上没有显著性差异,表明D-二聚体可能不能准确地预测肝硬化PVT的发生。3.荟萃分析与回顾性研究结论并不一致,可能与荟萃分析所纳入的文献质量不高有关,也可能与回顾性研究的样本量与回顾性数据有关,但从目前的研究判断,D-二聚体暂不能作为预测肝硬化PVT的一种危险因素,而更好的前瞻性研究用来证实该结论是有必要的。
【关键词】:门静脉血栓 肝硬化 D-二聚体 病因学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575.2
【目录】:
- 中文摘要8-11
- 英文摘要11-15
- 前言15-17
- 研究一 D-二聚体与肝硬化门静脉血栓发生的关系:荟萃分析17-35
- 材料和方法17-20
- 搜索条件17
- 纳入标准17
- 排除标准17-18
- 数据收集18
- 质量评价18-19
- 数据处理19-20
- 结果20-28
- 1 描述纳入的文献20-24
- 2 肝硬化非手术患者D-二聚体与PVT的关系24-25
- 3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手术患者25-28
- 3.1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术前D-二聚体水平与PVT的关系25
- 3.2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术后D-二聚体水平与PVT的关系25-26
- 3.3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术后第一天的D-二聚体水平与PVT的关系26-27
- 3.4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术后第七天的D-二聚体水平与PVT的关系27-28
- 讨论28-30
- 结论30
- 参考文献30-35
- 研究二 D-二聚体水平与肝硬化门静脉血栓的关系:回顾性研究35-47
- 材料和方法35-36
- 1.研究对象35
- 2.研究方法35-36
- 3.统计学方法36
- 结果36-42
- 1.患者的一般情况36-38
- 1.1 年龄36
- 1.2 性别36
- 1.3 影像学检查36
- 1.4 病因36-37
- 1.5 是否存在血栓及血栓部分37
- 1.6 Child-Pugh 评分/分级37
- 1.7 所有纳入研究的患者的基线资料显示在表 2-2 中37-38
- 2.D-二聚体水平与肝硬化 PVT 的关系38-42
- 2.1 对所有患者的整体分析38-39
- 2.2 分析没有做脾切除术的患者39-40
- 2.3 按照 Child-Pugh 分级进行亚组分析40-42
- 2.3.1 Child-Pugh 分级 级的肝硬化患者40-41
- 2.3.2 Child-Pugh 分级(B+C)级的肝硬化患者41-42
- 讨论42-44
- 结论44
- 参考文献44-47
- 综述47-54
- 参考文献51-54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54-55
- 致谢55-5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丽艳;曲灿华;黄扑;;自制D-二聚体质控品在临床中的应用[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6年05期
2 薛春明;张慧洁;郜爱青;;D-二聚体在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儿的临床意义[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年02期
3 罗莉;;D-二聚体检测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四川医学;2010年10期
4 邱月燕,杜雪莉;D一二聚体测定在临床中的应用(439例分析)[J];西藏医药杂志;1999年03期
5 梁健智;;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D-二聚体实验室检测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年12期
6 唐建发,斯重阳;D-二聚体检测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意义[J];河北医药;2000年08期
7 李丽娜,王晓宁,熊红梅,杨术真;D-二聚体的检测与临床意义[J];现代诊断与治疗;2001年01期
8 庞少存;血清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应用[J];医学综述;2001年12期
9 于晓阳,马福广;骨折病人130例D-二聚体阳性浅析[J];广东药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10 钟清,黄江;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血浆D二聚体检测[J];中国基层医药;2002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英虹;裴冰;;检测老年重症患者D-二聚体的临床意义[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三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李彩霞;王伟;楼亚玲;;D二聚体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的应用[A];第四届全国临床检验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3 王文工;董卫国;张稳健;马杰;;两种检测D-二聚体方法的相关性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中青年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4 范雅稚;;D-二聚体的检测在眼恶性肿瘤的诊断与病情监测中的临床意义[A];第十四届西北五省眼科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3年
5 "D-二聚体检测"急诊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组;;“D-二聚体检测”急诊临床应用专家共识[A];《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第十二届组稿会暨第五届急诊医学青年论坛论文汇编[C];2013年
6 王文工;董卫国;张稳健;马杰;;两种检测D-二聚体方法的相关性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国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7 王文工;马杰;;两种检测D-二聚体的相关性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国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8 朱慧敏;;106例产后母体D二聚体升高的临床观察[A];浙江省第二十届基层卫生改革与发展学术会议大会论文集[C];2012年
9 韩瑞丽;王小娥;钟殿胜;程方圆;张霞;董丽霞;陈哲;;血浆D-二聚体正常的22例肺栓塞分析[A];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3第十四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10 杨芳年;王友祥;;D-二聚体检测在血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A];第五次全国中青年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姜勇;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及D-二聚体对其诊断价值的前瞻性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5年
2 王艳春;Toll Like Receptor 2/4二聚体介导了小鼠脑出血炎症损伤[D];第三军医大学;2016年
3 孙茂忠;基于纳米二聚体的细胞内手性机制及其对端粒酶和叶酸高灵敏生物传感检测[D];江南大学;2017年
4 吴宇;基于二聚体卟啉传感阵列的构建及检测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14年
5 夏乾峰;二聚体突变引物定量PCR技术的研发及其临床应用[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6 陈俊;可溶性HLA-G二聚体在“人—鼠”异种移植物抗宿主病模型中的作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7 李照民;NRG-1诱导ErbB异源二聚体间反式磷酸化及其对下游信号通路调控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8 钟晨;天然产物白藜芦醇二聚体的全合成及其衍生物的设计和活性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冀利妃;二聚体阳离子体系的结构、稳定性和成键特性的理论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2 吴玉塘;D-二聚体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脉病变程度相关性分析[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3 白著晓;INNOVANCE测定血浆D-dimer的分析性能评价及其在APTE诊断中的探讨[D];石河子大学;2015年
4 胡延伟;血浆D-二聚体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治过程中检测的临床意义及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5 张旭东;人生长激素释放激素类似肽二聚体的生物学作用[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6 张晋东;血清降钙素原、D-二聚体水平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7 杨旭东;BODIPY二聚体及单苯并BODIPY光物理性质研究[D];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5年
8 陈黎明;血浆D-二聚体在H7N9禽流感的临床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9 陈慧;Graves病与D-二聚体、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研究[D];南昌大学医学院;2015年
10 靳桂香;D二聚体在子痫前期患者血浆水平的变化及与血脂水平的相关性[D];青岛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7405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7405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