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米夫定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纤维化状态与血小板参数的影响研究
本文关键词:拉米夫定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纤维化状态与血小板参数的影响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拉米夫定 乙型肝炎 肝硬化 肝纤维化 血小板
【摘要】:目的研究拉米夫定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纤维化态及血小板参数的影响,探讨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采用拉米夫定治疗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9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取进行抗病毒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治疗前后分别采血检测血清纤维化指标及血小板参数,并行肝脏CT灌注成像检查,记录相关指标,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HBeAg、HBV-DNA转阴率分别为38.89%、81.1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7%、21.67%;观察组肝/脾体积比和门静脉灌注量为1.19±0.23和114.83±16.54,高于对照组的1.08±0.25和92.43±17.26;血小板、血小板压积为(114.5±51.5)×109/L和(0.2±0.0)%,高于对照组的(79.3±45.4)×109/L和(0.1±0.0)%,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拉米夫定能有效抑制HBV复制,从而抑制肝纤维化、保护血小板功能,延缓甚至逆转乙型肝炎肝硬化。
【作者单位】: 舟山市舟山医院消化科;
【关键词】: 拉米夫定 乙型肝炎 肝硬化 肝纤维化 血小板
【基金】:浙江省卫生厅科技计划基金资助项目(2010kyb086) 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基金资助目(Y200908063)
【分类号】:R512.62;R575.2
【正文快照】: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健康问题,目前全球约有20亿HBV携带者,其中4亿患有慢性感染,而长期的HBV感染是导致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细胞癌的主要原因之一,据统计HBV感染后,发生肝硬化和肝癌的风险提高了约20.0%[1]。肝硬化发生后,肝脏功能受损,脾脏功能亢进及HBV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陶明玲;张世斌;陈新月;;男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瘦素及血脂水平的研究[J];实用肝脏病杂志;2008年03期
2 薛建波;林懋惺;杨丽;;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及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基因多态性与乙型肝炎肝硬化的关系[J];临床荟萃;2009年08期
3 杨中华,管美兰,鲍洪刚,刘成林;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T_3 T_4 rT_3 THS变化的临床意义[J];临沂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4期
4 叶军;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转化生长因子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的检测[J];肝脏;2005年02期
5 段永杰;宁国发;吉庆;段淑婷;;乙型肝炎肝硬化96例临床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8年10期
6 黎义锦;蔡巧玲;刘萍;龚五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的调查研究[J];实用肝脏病杂志;2009年03期
7 李东良;郑建勇;彭经宙;赵书民;杨才生;林小钦;程变巧;;福建地区汉族人乙型肝炎肝硬化与人类白细胞抗原Ⅰ类基因的相关性[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9年18期
8 崔文娟;朱凤群;;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血小板减少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0年01期
9 王少扬;孙顺来;马卫闽;郑青;刘海周;;IL-10启动子基因多态性与乙型肝炎肝硬化相关性探讨[J];免疫学杂志;2010年08期
10 胡伟跃;;中西医结合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残留黄疸37例[J];浙江中医杂志;2010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文彬;夏章;袁虹;聂广;;502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发生模式及相关因素分析[A];全国第3届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术会议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传染病专业委员会第2届委员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2 费中明;;乙型肝炎肝硬化治疗失败18例分析[A];全国第2届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术会议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1届传染病协作组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3 文彬;袁虹;夏章;聂广;;502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发生模式及相关因素的临床分析[A];第十八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4 刘燕敏;闫惠平;刘金亭;伍慧丽;王曙照;赵国庆;陈晓;刘德恭;;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病毒复制临床特点研究[A];中华医学会全国第九次感染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5 薛建波;杨丽;;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及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基因多态性与乙型肝炎肝硬化关系的临床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册)[C];2007年
6 林懋惺;杨丽;;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基因启动子多态性与乙型肝炎肝硬化的关系的临床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册)[C];2007年
7 于红卫;王金环;李娟;侯维;孟庆华;;老年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静息能量代谢初步分析[A];第四届中国医师协会感染科医师大会暨传染病诊治高峰论坛、浙江省医学会肝病、感染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8 陈永鹏;戴琳;朱幼芙;冯筱榕;侯金林;李小玲;;超声波评分系统与病理组织学检查比较诊断代偿性乙型肝炎肝硬化[A];第五届全国肝脏疾病临床暨中华肝脏病杂志成立十周年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9 谢青;庄焱;;乙型肝炎肝硬化抗病毒治疗的新进展[A];第二届全国病毒性肝炎慢性化重症化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10 米立军;;胸腺素α1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28例临床观察[A];第五届全国肝脏疾病临床暨中华肝脏病杂志成立十周年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范宝晶;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诱导分化为肝细胞样细胞的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2 王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为肝细胞及其HBV易感性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经宙;乙型肝炎肝硬化相关人类白细胞抗原Ⅰ类基因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08年
2 李雯雯;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健康相关生存质量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3 薛建波;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及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基因多态性与乙型肝炎肝硬化关系的临床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4 林懋惺;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基因启动子多态性与乙型肝炎肝硬化关系的临床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5 徐炜捷;核苷(酸)类似物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比较[D];福建医科大学;2010年
6 李迎杰;乙型肝炎肝硬化与HLA-DRB1等位基因的关联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7 李娜;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FoxP~3 mRNA表达及血清IL-12、IL-18水平的变化[D];泸州医学院;2013年
8 张先俊;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sICAM-1、IL-18测定及临床意义[D];宁夏医科大学;2009年
9 刘春涛;HLA-DQA1、DQB1等位基因多态性与慢性HBV感染、乙型肝炎肝硬化及乙肝后肝癌的关系[D];山东大学;2007年
10 李菊兰;慢性HBV感染者血清甲状腺相关物质和IL-6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D];福建医科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8349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8349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