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补肾法治疗肝病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6 03:18
本文关键词:健脾补肾法治疗肝病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对使用常规西医内科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健脾补肾药物治疗肝病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的探讨。方法:本试验依照纳入及排除标准选取70例肝病高胆红素血症脾肾两虚的患者,进行随机数字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及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健脾补肾药物治疗。疗程均为8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血氨、尿常规、大便常规、大便潜血、主要症状、体征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等。运用SPSS17.0软件,将所有数据加以分析。结果:(1)临床总体疗效比较:治疗8周后,治疗组死亡1例,显效10例,有效19例,死亡率2.86%,显效率分别为30.2%,总有效率为83.2%;对照组死亡2例,显效4例,有效21例,死亡率5.71%,显效率14.3%,总有效率65.1%,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提示健脾补肾法在联合西医治疗脾肾两虚的肝病高胆红素血症患者有优势。(2)中医症状疗效比较:治疗8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66%和63.79%,显效率分别为53.33%和26.67%,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3)中医症状总积分比较:两组在治疗前相比P0.05,无显著性差异,经八周治疗后,两组症状积分均有明显下降,治疗组治疗前后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分别比较,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4)改善肝功能情况的比较:两组TBIL、ALT、AST、ALB在治疗前相比P0.05,均无显著性差异,经八周治疗后,两组TBIL、ALT、AST、ALB指标均有明显好转,治疗组治疗前后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分别进行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但两组在白蛋白的改善方面无显著性差异。(5)改善凝血功能的比较:两组治疗前凝血功能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均有效改善凝血功能(P0.05),且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6)降低血氨水平的比较:两组治疗前血氨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血氨水平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血氨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血氨水平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健脾补肾药物治疗,可加快患者黄疸的消退,并能够明显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临床疗效显著,且研究过程中未出现明显毒副作用,药物使用安全,体现了中医药在治疗肝病高胆红素血症上的优势,值得进一步研究和临床推广。
【关键词】:健脾补肾 高胆红素血症 肝病 临床观察
【学位授予单位】:湖北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575
【目录】:
- 中文摘要5-7
- Abstract7-10
- 中英文缩略词表10-11
- 前言11-13
- 临床研究13-26
- 1.研究内容13-19
- 1.1 研究对象13-15
- 1.2 诊断标准15-18
- 1.3 实验病例选择标准18
- 1.4 疗效评价标准18-19
- 2.治疗方案19-21
- 2.1 对照组19-20
- 2.2 治疗组20-21
- 3.观察指标21-22
- 3.1 安全性观察21
- 3.2 疗效观察21-22
- 3.3 统计方法22
- 4. 结果22-26
- 4.1 两组死亡率比较22
- 4.2 两组西医临床疗效比较22-23
- 4.3 两组中医症状疗效比较23
- 4.4 两组中医症状总积分比较23
- 4.5 两组治疗前后TBIL、ALT、AST、ALB比较23-24
- 4.6 两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比较24
- 4.7 两组治疗前后血氨功能比较24-25
- 4.8 安全性指标比较25-26
- 讨论26-36
- 1.健脾补肾法治疗肝病高胆红素血症的理论依据26-29
- 2.健脾补肾方主方、方义及现代药理学研究29-34
- 2.1 健脾补肾方主方药物组成29
- 2.2 方义29
- 2.3 中药的现代药理学研究29-34
- 3.对本研究结果的分析34-36
- 结语36-37
- 参考文献37-42
- 附录42-51
- 附录 1:中医症状分级量化积分表42-43
- 附录 2:文献综述43-51
- 参考文献48-51
- 致谢5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春泉;;牡丹皮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J];广州化工;2013年12期
2 吴喜凤;韩淑英;朱丽莎;白静;刘淑梅;;女贞子提取物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3 许阳贤;杨吉勇;曹锦峰;;栀子大黄汤利胆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J];江苏中医药;2013年09期
4 潘海曙;王康海;;还原型谷胱甘肽预防他汀类药物致乙肝标志物阳性患者肝损害的临床观察[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2年05期
5 李建军;李静云;王莹;范红军;;地黄药用研究概述[J];生物学教学;2013年03期
6 金芝贵;金剑;肖忠革;吴飞华;;女贞子的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进展[J];药学服务与研究;2011年03期
7 张梅芹;吕春;;异甘草酸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年24期
8 李杰;庄辉;;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进展[J];肝脏;2012年01期
9 汪承柏;中医中药治疗重度黄疸肝炎的研究思路[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1998年01期
10 王竹立;崔颖;叶美红;;干地黄提取物A保护胃黏膜作用的形态学研究及与热休克蛋白的关系[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年S1期
,本文编号:9211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92115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