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治疗近视术后双眼视功能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激光治疗近视术后双眼视功能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天津医科大学》 2013年
激光治疗近视术后双眼视功能的研究
李颖
【摘要】:目的: 1.观察飞秒制瓣全激光LASIK和机械板层刀制瓣LASIK两种手术前后近视患者视功能的变化:从功能性视觉质量的角度,评价和分析两种制瓣方法对近视患者双眼视功能的影响。 2.对近视患者手术前后双眼视功能进行全面评估:对临床上拟行激光手术的一些有功能性视觉异常的患者进行术前筛查及手术指导。 研究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2年11月于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准分子激光治疗中心接受LASIK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患者对手术的自愿选择原则分为两组:一组为飞秒组,共50例(100眼)。另一组为机械板层刀组,共50例(100眼)。 使用对比敏感度仪、电脑验光仪、综合验光仪、角膜地形图仪、波前像差分析仪等仪器,检查近视患者术前、术后三个月及术后六个月的屈光度、隐斜、双眼调节、调节灵活度、辐辏、对比敏感度等,分析在两种制瓣方式下视功能的改变情况。 结果: 1、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球镜屈光度变化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随时间推移屈光度逐渐向近视方向改变(趋于正视眼)。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散光轴与术前相比有变化,但变化并无规律可循。 2、两组患者术后随着屈光度的改变,隐斜逐渐趋于消失,眼位趋于正位。 3、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实性相对调节逐渐提高(P0.05);虚性相对调节术后与术前相比无明显改变(P0.05)。两组患者间术后3个月和6个月调节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4、术后两组患者间双眼调节灵活度较术前差异无明显著性(P0.05)。 5、术后随着调节超前的消失,两组患者实性辐辏量减低,虚性辐辏量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5)。 6、术后两组患者辐辏近点均逐渐远离眼前,与正常人水平接近。 7、术前不同状态下对比敏感度两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但眩光状态下的对比敏感度低于非眩光状态。术后不同时间飞秒组在所有状态下的所有频率比术前均提高(P0.05);而机械板层刀组只在术后3个月和6个月的部分频率比术前提高(P0.05)。术后6个月明光、暗光和暗光+眩光下18c/d的log值增加倍率飞秒组高于机械板层刀组。 结论: 飞秒制瓣全激光LASIK术和机械板层刀制瓣LASIK术对屈光度的矫正是安全、有效的。 飞秒激光制瓣LASIK术和机械板层刀制瓣LASIK术后实性相对调节均逐渐提高,虚性辐辏量增加,进一步增强了调节、辐辏及融合功能。 LASIK术后两组患者对比敏感度无明显下降,但提高程度飞秒组优于机械板层刀组。两组手术均能提高眩光状态下高频段对比敏感度。 近视屈光手术不但提高患者裸眼视力,在术后3个月后还可改善近视患者术前存在的双眼视功能异常,提高双眼视觉质量。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779.63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马可;刘陇黔;;青年人近视眼与各调节因素的关系[J];眼视光学杂志;2006年02期
2 于芳蕾,张丰菊;LASIK术前近视眼患者的波前像差结果分析[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4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志刚;;儿童、青少年近视与调节幅度关系的研究[J];临床医学;2008年03期
2 叶璐;刘建国;杨新光;万雅群;李勇;许恂;;近视患者LASIK术后早期单眼调节幅度的变化观察[J];国际眼科杂志;2008年07期
3 康龙丹;谢姝;邢骥;王闯;周爽;刘岩;;不同屈光状态在校大学生调节幅度和立体视的测定[J];国际眼科杂志;2011年10期
4 郭昕;;Zyoptix个体化非球面切削治疗近视眼临床疗效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2011年13期
5 李晓红;;托吡卡胺滴眼液对青少年近视患者眼调节幅度的影响[J];辽宁医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6 王跃丽;王亚军;刘玉乔;陶相宜;崔秀成;项广珍;;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瞳孔大小与波前像差的关系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1年09期
7 唐孟苏;刘汉强;张淑琦;;散瞳验光对行LASIK近视患者术前屈光状态及术后效果的影响[J];眼科新进展;2008年04期
8 郭昕;;Q值引导的非球面切削治疗近视眼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年24期
9 赵文汝;赵海红;马文辉;霍剑菲;张学敏;曹效;孙爱萍;文静;;睫状肌训练对小学生早期近视的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年02期
10 胡甸萍;孙建初;王剑鉴;徐建伟;;康复训练对高度远视儿童屈光结构的影响[J];中国康复;2011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琦;青少年近视眼与隐斜视及近距离眼动参数的相关性分析[D];福建医科大学;2011年
2 张德玉;针刺对青少年近视患者眼调节幅度的影响[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1年
3 车红芳;LASIK术中不同制瓣方式视觉质量的临床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4 张洪波;LASIK术后双眼视机能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6年
5 段练;LASIK术后角膜地形图和波阵面像差的改变及其与视觉质量的关系[D];吉林大学;2006年
6 李贵英;近视眼戴镜对眼动参数影响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7 陈晨;人眼睫状体在调节中形态位置变化及其与近视眼关系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8 曹全刚;中低度近视LASIK手术中瓣蒂的宽度大小对高阶像差的影响[D];安徽医科大学;2010年
9 杨波;两种屈光矫治方式对青少年近视眼调节及AC/A率的影响[D];南华大学;2012年
10 王婷;间歇性外斜视患者调节功能与集合功能的评价[D];天津医科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马小力,刘汉强,马长荣,张慧,靳瑛;近视眼LASIK术后早期单眼调节幅度的变化[J];眼视光学杂志;2002年03期
2 林智,高前应,黄娟,王颂科,陈翔;眼调节各因素与眼屈光不正的相关性[J];眼视光学杂志;2003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磊;张建华;王倩;雷蕾;王红英;高鹏;冯华章;樊琪;林燕丹;姚其;;LASIK手术切削光区与瞳孔大小对术后夜间视觉质量的影响[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附眼科手术);2009年11期
2 樊琪;张建华;郑磊;冯华章;王红英;林燕丹;;标准及波前像差引导LASIK手术前后明暗环境下对比敏感度变化[J];眼科新进展;2010年12期
3 王铮,邱平,杨斌;近视眼LASIK术后早期对比敏感度变化和眩光测试[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4年05期
4 卢光;夏群;李永;高岩;;特发性黄斑视网膜前膜患眼的对比敏感度功能[J];国际眼科杂志;2009年11期
5 刘菲;荣运久;刘芳;杨楠楠;刘菲菲;;两种LASIK治疗近视的临床效果比较[J];实用医药杂志;2010年12期
6 郑远远,孙葆忱,魏林娜,苏小铎,张书泰,陈建东,严肃;视网膜病变与对比敏感度的关系(摘要)[J];北京医学;1990年04期
7 丁传庆,孙葆忱;用滤光镜提高弱视眼的对比敏感度[J];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1994年04期
8 吕帆;与角膜屈光手术有关的视光学理论和实践(第二讲)[J];眼视光学杂志;1999年02期
9 张学印,李琳,王利华,马鲁新;老年早期白内障患者对比敏感度与眩光敏感度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山东医药;2005年03期
10 宋伟琼;谭浅;夏朝华;;正常人对比敏感度的特征[J];国际眼科杂志;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卫霞;刘苏冰;左志高;尹黎;;有晶体眼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前后对比敏感度的临床观察[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2 胡俊喜;贾趁霞;王晓丽;;弱视治疗前后对比敏感度的分析[A];经济策论(下)[C];2011年
3 朱丽丽;楼定华;杜持新;;黄色非球面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视觉质量的临床观察分析[A];2008年浙江省眼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赵屹女;楼定华;;非球面人工晶体(Acrysof IQ)植入眼的视觉质量分析[A];2008年浙江省眼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张瑛瑛;;Acrysof IQ及Tecnis Z9001[A];2007年浙江省眼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6 李婧;李仕明;熊瑛;戴云;刘倩;王宁利;;自适应光学系统矫正及叠加球差对人眼对比敏感度的影响初探[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7 郑广瑛;杜君;张金嵩;;散光与对比敏感度及高阶像差的关系[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8 任培方;;非球面型人工晶体眼的高阶像差及对比敏感度研究[A];2008年浙江省眼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9 沈婷;洪朝阳;;不同方法治疗中浆后对比敏感度损害的临床特点[A];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08年
10 金晨晖;金成鹏;刘晓玲;陶育华;;空间光栅法测定视网膜调制传递函数的研究[A];大珩先生九十华诞文集暨中国光学学会2004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石爱康医院(原冶钢医院)眼科主任医学硕士 张鹏举;[N];黄石日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张云川;[N];成都日报;2005年
3 博文;[N];深圳商报;2004年
4 骁勇;[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5 湖南省儿童医院眼科主任医师 陶丽娟;[N];大众卫生报;2006年
6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眼科 李海丽;[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1年
7 是明启;[N];卫生与生活报;2006年
8 顾德宁;[N];新华日报;2007年
9 崔玉艳;[N];卫生与生活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李晓;[N];苏州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买志彬;FEMTO LDV飞秒激光辅助LASIK术后角膜形态和视觉质量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2 汪亮;近视眼LASIK术后晶状体厚度改变及其对屈光回退的影响[D];南方医科大学;2012年
3 李招娜;角膜上皮瓣弃留对Epi-LASIK矫治近视影响的实验与临床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4 徐海琳;高度近视LASEK/Epi-LASIK远期安全性、有效性及角膜后表面高度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5 于华军;近视眼LASIK术后人工晶状体屈光度测算中应用矫正角膜曲率的效能检验[D];山东大学;2012年
6 周少博;近视眼LASIK术后调节变化及手术前后调节致眼前节结构变化的比较[D];南方医科大学;2012年
7 张立军;前弹力层下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的实验及临床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0年
8 郭秀瑾;不同方式的准分子激光表面切削术后角膜创伤愈合反应的实验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0年
9 马鲁新;眼波前像差与屈光手术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4年
10 邹俊;超薄角膜瓣LASIK手术的实验与临床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颖;激光治疗近视术后双眼视功能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3年
2 王凌飞;高度近视激光LASIK与眼内晶体植入术后视觉质量评估[D];天津医科大学;2013年
3 胡莉菲;虹膜定位引导的个性化LASIK与传统LASIK治疗中高度散光的对比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4 张杰;前弹力层下激光角膜磨镶术与传统LASIK治疗近视的临床对比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杨闻文;Q值引导个性化与标准化LASIK治疗近视临床效果回顾性分析[D];重庆医科大学;2012年
6 谢飞;中低度近视眼患者LASIK和LASEK术前术后视觉质量的临床对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李方园;高度近视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对比敏感度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8 冯华章;波前引导LASIK治疗近视对视觉质量的影响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0年
9 邓国涛;LASIK术后眼调节幅度的改变及其与视疲劳的关系[D];大连医科大学;2010年
10 张艳龙;近视眼对比敏感度的影响因素分析[D];天津医科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激光治疗近视术后双眼视功能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666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ank/1666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