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近视患者白内障手术植入不同人工晶状体的临床研究
本文关键词:高度近视患者白内障手术植入不同人工晶状体的临床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大连医科大学》 2014年
高度近视患者白内障手术植入不同人工晶状体的临床研究
李亚新
【摘要】:目的:高度近视患者行白内障手术,使用Bigbag人工晶状体及Rayner620H人工晶状体两种不同人工晶状体,观察术后视力及最佳矫正视力、验光、眼压、眼轴、后发障、玻璃体混浊及视网膜黄斑区中心凹形态及神经纤维层厚度,探讨两种人工晶状体在高度近视眼内的有效性,安全性、稳定性。 方法:本研究选取自2012年1月起至2013年6月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眼科就诊确诊为高度近视患者行白内障手术治疗,共42例(60只眼),详细向患者介绍不同人工晶状体,根据患者随机选择使用不同人工晶状体,将其分为2组,A组选择Bigbag人工晶状体患者共22例(30只眼),B组选择Rayner620H人工晶状体共20例(30只眼)。所有患者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手术均由同名有经验医师完成,术中均无后囊膜破裂等并发症。术后随访3个月。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时行视力、验光、眼压、眼轴、视网膜黄斑部中心凹厚度、玻璃体混浊程度、后囊膜皱褶和后发障,视网膜脱离发生率的检查。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 1.A、B两组患者术后裸眼视力及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均明显提高(P0.05),A、B两组患者之间各时期视力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A、B两组术后验光度数较术前均明显变小(P0.05),A、B两组患者术后1周,1月及3个月时实际验光度数与预计屈光度数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之间各时期术后实际验光度数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之间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A、B两组术后各时期眼压与术前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各时期眼压相差无统计学意义(P0.05); 4.A、B两组患者术眼均行OCT检查,A组患者各时期视网膜黄斑区中心凹厚度较术前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各时期黄斑区中心凹视网膜厚度与术前相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黄斑区中心凹视网膜厚度明显增加; 5.眼科专用A超测量术前及术后两组眼轴长度,A、B两组术后各时期与术前相差无统计学意义(P0.05); 6.术后3个月内观察A、B两组患者后囊膜皱褶,A组患者均未见后囊膜皱褶,B组共5只眼出现后囊膜皱褶,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7.A、B两组患者之间比较,术后3个月内后发障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8.术后A组患者未见视网膜脱离,B组患者1例可见视网膜干孔,1例发生周边部视网膜脱离; 9.问卷调查A、B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内各时期眼前黑影,两组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安全、有效地治疗高度近视白内障,高质量的超声乳化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既可以摘除混浊晶状体,又可以矫治屈光不正; 2.Bigbag人工晶状体和Rayner620H人工晶状体用于高度近视的白内障手术安全,有效,可控性高; 3.Bigbag人工晶状体较稳定,Bigbag人工晶状体较Rayner620H人工晶状体相比较更适合于高度近视性白内障患者。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779.66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峥峥,樊映川;角膜基质环植入术的研究进展[J];国际眼科杂志;2005年03期
2 龚莉华;吴强;;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眼的进展[J];国际眼科杂志;2007年02期
3 薛安全;朱荣刚;王树林;俞阿勇;朱双倩;王勤美;;高度近视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临床观察[J];国际眼科杂志;2007年06期
4 袁南菱,王超英,刘世(钅戊),朱振山,贺江勇;高度近视眼底形态分期、分型的初步研究[J];北京军区医药;1994年06期
5 陆强;孙康;黄国富;罗书科;陈瑞;谢军谊;;虹膜夹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J];临床眼科杂志;2010年05期
6 倪晓武,陆建,沈中华,陈建平,刘晓然,李永年;后囊膜皱褶影响眼成像特性的研究[J];中国激光;1999年08期
7 吕磊;张正厚;隋丽云;李田勋;;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的方法及其特点[J];中国临床康复;2006年29期
8 刘晓苏;徐美芳;郭梅清;;人工晶体材料的特点及设计新进展[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年48期
9 尹泳红,欧阳红专;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白内障[J];眼科新进展;2003年01期
10 陆宏;孙慧敏;;高度近视遗传学和基因定位研究进展[J];眼科新进展;2006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海霞;魏南珠;刘正明;赵艳;胡善萌;陈义;;丹参粉针剂合20%甘露醇治疗外伤性前房积血疗效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9年01期
2 赵波;彭立权;丁伯云;孙茜;黄松松;朱庆东;;三七片配合常规治疗外伤性前房出血临床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1年09期
3 王华;徐长华;;鼻泪管逆植球头硅胶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临床观察[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4 张静;张大传;张伟;;翼状胬肉改良术式联合自体带蒂球结膜瓣转位术的临床观察[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5 隋忠贤,姜丽莉;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角膜炎疗效观察[J];安徽医学;2005年05期
6 王剑锋;李韵倩;代应辉;方丽;郁佳;王爱莲;;超声乳化联合负度数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白内障合并超高度近视[J];安徽医学;2009年08期
7 金卫平;;翼状胬肉切除术后角膜屈光力的变化[J];安徽医学;2011年08期
8 江拥军,江陆军;2%美开朗治疗开角型青光眼术后高眼压26例[J];安徽医药;2004年03期
9 王新力;王凯;;分析青光眼滤过术后引起浅前房的原因及处理[J];安徽医药;2008年10期
10 汪传梅;;阿托品眼膏用药方式对控制青少年近视进展程度的观察[J];安徽医药;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俊喜;贾趁霞;王晓丽;;弱视治疗前后对比敏感度的分析[A];经济策论(下)[C];2011年
2 陈国孝;胡萌菲;;滋阴养血中药联合人工泪液治疗干眼症60例疗效观察[A];庆祝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成立三十周年论文集粹2011[C];2011年
3 王卉芳;张妍春;蔡凤梅;杨新光;;眼结核误诊5例病理分析[A];2009年“临床诊断和治疗新进展研究”暨“全国肿瘤病理诊断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颉瑞萍;;药物电离子导入辅助治疗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28例[A];甘肃省中医药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贾豫黔;谢骐骥;代鹃;韦虹;王元媛;;高频率超声对老年性白内障的诊断价值[A];2010年贵州省医学会超声学分会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6 叶秀玲;张仲臣;;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折叠人工晶体术后角膜散光的临床观察[A];第二十五届航天医学年会暨第八届航天护理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7 廖亦龙;秦启生;;伤病关系对眼外伤法医鉴定结论影响的分析[A];中国法医学最新科研与实践(一)——全国第六次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精选[C];2000年
8 王澍欣;王照浩;林明花;;耳针配合火针、中药治疗三叉神经带状疱疹13例[A];第12届全国耳穴诊治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9 张周;王江萍;;基于老年人的居住光环境设计研究[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王越;郝磊;付晶;;硬膜外导管及针灸针直接插入法吻合泪小管断裂35例分析[A];《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第九届组稿会暨第二届急诊医学青年论坛全国急危重症与救援医学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钟舒阳;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中医体质调查及临床治疗与实验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2 贾松柏;UV诱导HLEC凋亡的细胞及分子机制的实验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3 张辰星;RCS大鼠变性过程中视网膜双极细胞形态学和电生理学特性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0年
4 封利霞;儿童弱视多焦视觉诱发电位(mVEP)与多焦视网膜电图(mERG)的对比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3年
5 朱惠安;滋阴明目丸对视网膜光损伤大鼠及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治疗作用及其机理的研究[D];湖南中医学院;2003年
6 熊凯;基于颜色视觉诱发电位的色觉缺陷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7 刘玲;以“藏窍理论”探讨目内组织的脏腑归属问题[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5年
8 张富文;中药部位复方DGH对STZ诱发糖尿病大鼠血视网膜屏障和视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5年
9 黄霄;血脂异常对C57BL小鼠巩膜顺应性影响的实验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5年
10 闫磐石;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转化生长因子-β_2在形觉剥夺性近视中作用的实验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祁涛;腹腔镜手术CO_2气腹及体位改变对眼内压的影响[D];南京医科大学;2009年
2 潘俊辉;兔眼视神经结扎后玻璃体腔内注射尿激酶的视网膜血管穿透能力的实验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3 谢可;术中应用无防腐剂的1%利多卡因抑制后发性白内障的临床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4 马宁;单眼植入AcrySofReSTOR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术后视功能的观察[D];郑州大学;2010年
5 王丽波;VEGF、Ki-67及p21在翼状胬肉中的表达及意义[D];苏州大学;2010年
6 张丹丹;鼠神经生长因子结合葛根素对视神经挫伤治疗效果的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7 王文美;护网明目散治疗玻璃体积血的临床观察及对视网膜保护作用的初步实验研究[D];贵阳中医学院;2010年
8 左振刚;中医药综合疗法治疗葡萄膜炎方案的规范化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9 周敬林;古今中医对青光眼的认识[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10 王萍;中西医结合治疗视神经萎缩的疗效观察与分析[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琳,惠延年,韩泉洪,王英,黄蔚;眼轴>28mm高度近视眼的晶状体超声乳化和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J];国际眼科杂志;2003年02期
2 陈庆义;段智博;罗知卫;;高度近视囊袋内植入不同人工晶状体囊袋稳定性研究[J];国际眼科杂志;2012年01期
3 于燕;方严;李梅;谢驰;;高度近视合并老年性白内障的超声乳化术治疗分析[J];临床眼科杂志;2006年01期
4 徐乃华;程远;;超声乳化术治疗高度近视白内障89例临床分析[J];临床眼科杂志;2006年05期
5 华佩炎,张钧;后抽吸法在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J];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2005年10期
6 汤欣;邢晓杰;宋慧;;Verisyse虹膜夹型人工晶体矫正高度近视的屈光分析[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7 钱涛,李一壮;视网膜计在白内障术前视力预测中的应用[J];眼科新进展;1999年05期
8 尹泳红,欧阳红专;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白内障[J];眼科新进展;2003年01期
9 王智强,黄予鄂,周晓娟;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治疗中低度近视572例[J];眼科新进展;2003年03期
10 石春和;孙建新;贡亦清;;高度近视眼并发性白内障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研究[J];眼科新进展;2007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植入人工晶状体的优点及术后并发症[J];中国残疾人;2000年06期
2 王磊;利用聚丙烯悬吊人工晶状体缝针取出外伤性晶状体脱位一例[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附眼科手术);2001年01期
3 龚强洁;人工晶状体前膜治疗的初步探讨[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附眼科手术;2001年04期
4 叶波,蔡季平;注入式人工晶状体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J];临床眼科杂志;2001年03期
5 赵思山,郭景瑞;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人工晶状体前膜的形成、处理与预防[J];眼科;2001年05期
6 ;植入人工晶状体应注意的问题[J];中国残疾人;2001年03期
7 张晓苹,朱美玲;甲强龙冲击治疗早期人工晶状体前膜形成[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附眼科手术;2002年05期
8 王宇冉,侯习武,雷方,刘向前,王宇光;人工晶状体术后迟发性虹膜睫状体炎的处理[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附眼科手术;2002年06期
9 卢奕,陆国生,熊瑛;人工晶状体置换术的疗效观察[J];中华眼科杂志;2002年11期
10 周红;钮心瑜;沈德善;;人工晶状体前膜的防治[J];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02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筱荣;刘巨平;;特殊类型人工晶状体(综述)[A];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2 J.T.Lin;;可调人工晶状体之最新进展(英文)[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3 汤欣;;拟调节人工晶状体特性及临床应用[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4 林振德;;人工晶状体光学面与袢设计新进展[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5 王军;;不同人工晶状体的设计与完美视觉质量的需求[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6 袁非;尤宇一;王历阳;黎蕾;;几种特殊人工晶状体的调制传递函数与视觉[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7 刘金梅;魏道贞;;人工晶状体前和/或后机化膜的手术治疗[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8 汤霞靖;姚克;;非球面人工晶状体与球面人工晶状体影响人工晶状体眼球差和视觉质量的对比研究[A];2006年浙江省眼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9 叶向彧;曹景;盛耀华;;人工晶状体置换术8例临床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10 ;河南宇宙人工晶状体研制有限公司公司简介[A];第十次全省中、西医眼科学术交流会(暨吉安地区眼科专委会成立会议)学术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N];中国医药报;2003年
2 健康时报特约记者 李新萍;[N];健康时报;2010年
3 余志平;[N];中国医药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君;外伤性虹膜缺如眼植入虹膜隔人工晶状体的远期随访及植入技术改进[D];青岛大学;2013年
2 田芳;国产亲水性丙烯酸人工晶状体的生物相容性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0年
3 曲超;人工晶状体表面改性的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4 于华军;近视眼LASIK术后人工晶状体屈光度测算中应用矫正角膜曲率的效能检验[D];山东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乔文;液体人工晶状体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2 刘冬生;TiO_2/PMMA人工晶状体的制备及动物安全性评价[D];福建医科大学;2009年
3 杜晓玲;人工晶状体眼调节力的临床研究[D];郑州大学;2006年
4 李路路;可调节人工晶状体矫治老视的效果[D];安徽医科大学;2014年
5 张丽华;PMMA人工晶状体的等离子体改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6 李亚新;高度近视患者白内障手术植入不同人工晶状体的临床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4年
7 解宝利;疏水性可折叠人工晶状体的常温加工技术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3年
8 田庆芬;虹膜缝线固定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的临床和实验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9 陈双叶;不同设计方式的人工晶状体边缘散射光的对比观察[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10 刘园园;纳米氟尿嘧啶涂层人工晶状体的制备及抑制后囊膜混浊的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高度近视患者白内障手术植入不同人工晶状体的临床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264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ank/2264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