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眼科论文 >

载睫状神经营养因子-PEG-PLGA微泡联合超声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保护作用

发布时间:2017-03-22 21:10

  本文关键词:载睫状神经营养因子-PEG-PLGA微泡联合超声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保护作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第一部分载睫状神经营养因子PEG-PLGA超声微泡的制备及其特性检测 目的: 1、采用双乳化法制备载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的聚乙二醇-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EG-PLGA)超声微泡。 2、检测该微泡的粒径、Zeta电位、平均包封率、平均载药量及体外释药特性。 方法: 1、采用双乳化法以PEG-PLGA为膜材制备包裹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的PEG-PLGA的超声微泡造影剂,简称为CNTF-PEG-PLGA。 2、应用光学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微泡结构及药物分布情况;Malvern激光粒径测量仪测定微泡粒径及Zeta电位;ELISA法检测微泡的包封率、载药量及体外释放行为。 结果: CNTF-PEG-PLGA超声微泡造影剂形态圆整,表面光滑,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无明显粘连破损现象;激光粒径仪检测其平均粒径为312.5nm,Zeta电位-(25.9±0.8)mv;平均包封率62.35%,平均载药量0.298μg/mg;24h微泡有明显的突释现象,药物释放率为35.59%,之后微泡表现为温和缓慢的持久释放,28d时释放百分率达93.6%。 结论:采用双乳化法成功制备了载睫状神经营养因子-PEG-PLGA超声微泡造影剂,该微泡粒径小、均匀,具有缓释长效特性。 第二部分载CNTF-PEG-PLGA微泡联合超声对视神经损伤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载CNTF-PEG-PLGA微泡联合超声对视神经损伤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的保护作用。 方法: 随机选取SD大鼠145只(双眼兼用),将其分为7组:A组正常对照组、B组单纯损伤组、C组CNTF药物组、D组超声+CNTF药物组、E组载CNTF-PEG-PLGA微泡组、F组超声+空白PEG-PLGA微泡组、G组超声+CNTF-PEG-PLGA微泡组。采用视神经钳夹法制作大鼠视神经损伤模型。造模前7天,应用荧光金(FG)逆行标记法对所有组大鼠RGCs进行标记,造模后1w、2w、4w分别计数各组大鼠RGCs存活数,视网膜组织病理切片观察视网膜的形态结构改变,评价载药微泡及联合超声的安全性;造模后3d、1w、2w、4w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大鼠视网膜GAP-43的表达情况,表达强度以平均光密度(AOD)表示。 结果: 逆行荧光金标记RGCs结果显示,视神经损伤后1w、2w,G组、E组、D组及C组平均RGCs计数均高于B组和F组(P0.05);视神经损伤后4w,G组平均RGCs计数仍高于B组和F组(P0.05);在每个观察时间点G组平均RGCs计数均显著高于其他各损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仍低于A组(P0.05)。正常大鼠视网膜节细胞层GAP-43蛋白有少量表达,,内丛状层微弱表达;造模后各损伤组GAP-43表达均呈不同程度增强,主要位于神经纤维层、节细胞层、内丛状层。伤后3d,各损伤组GAP-43表达开始增强,伤后1w、2w、4w,G组GAP-43表达均明显高于其他各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网膜组织病理切片示,伤后各组大鼠视网膜RGCs均有不同程度排列疏松紊乱,空泡化,细胞数目减少。G组大鼠视网膜RGCs空泡化现象较其它各损伤组轻,细胞数目较多。玻璃体腔注射微泡后视网膜未见明显炎性细胞浸润现象及局灶性坏死。 结论: 载睫状神经营养因子PEG-PLGA微泡联合超声能够增强药物对视神经损伤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保护作用,延长药物作用时间。
【关键词】:睫状神经营养因子 聚乙二醇 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超声微泡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超声 超声微泡 生长相关蛋白-43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774.1
【目录】:
  •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5-6
  • 摘要6-9
  • ABSTRACT9-13
  • 前言13-16
  • 第一部分 载睫状神经营养因子 PEG-PLGA 超声微泡的制备及其特性检测16-30
  • 1. 材料与方法16-19
  • 2. 结果19-20
  • 讨论20-24
  • 参考文献24-28
  • 附图28-30
  • 第二部分 载 CNTF-PEG-PLGA 微泡联合超声对视神经损伤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保护作用30-47
  • 1. 材料与方法30-35
  • 2. 结果35-38
  • 讨论38-41
  • 参考文献41-43
  • 附图43-47
  • 全文总结47
  • 课题创新性、不足之处及后续研究工作设想47-49
  • 文献综述49-56
  • 参考文献53-56
  • 致谢56-57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57-5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陈先红,郑建华;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聚酸酐的研究进展[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3年03期

2 张广兰;丁丽雪;;纳米控释系统在药物和基因载体方面的应用及其研究进展[J];食品与药品;2006年09期

3 冉海涛,任红,王志刚,郑元义,张群霞,李小东,许川山;一种新型高分子聚合材料微泡超声造影剂的制备与体外显影实验[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5年10期

4 张亚萍;冉海涛;王志刚;张辉;李攀;郎清;;载血卟啉PLGA微泡用于声动力治疗小鼠H22肝癌移植瘤[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0年04期

5 凌旭;张良珂;李攀;汪程远;张景R

本文编号:2622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ank/2622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8b8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