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动力学角膜胶原交联对LASIK术后角膜瓣愈合影响的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8 08:07
本文关键词:光动力学角膜胶原交联对LASIK术后角膜瓣愈合影响的实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 在20世纪90年代,激光治疗在屈光手术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是在角膜瓣下对角膜基质层进行激光切削,同其他所有手术一样,LASIK同样存在手术风险以及潜在手术并发症,在角膜瓣与角膜基质床粘附的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问题。 胶原交联是指交联诱导物在特定的条件下被激活,产生氧自由基或者单态氧,从而诱导胶原纤维之间共价键的形成,以此来增加胶原纤维之间共价键的密度,从而使组织的生物机械强度增加。交联诱导剂种类繁多,其中,核黄素-紫外线A诱导的角膜胶原交联在眼表疾病中的应用已经引起广泛关注,尤其在治疗圆锥角膜方面,国内外已经应用于临床。 本实验研究试图将核黄素—紫外线A诱导角膜胶原交联的方法应用于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诱导LASIK术后角膜发生胶原交联,以此探讨核黄素—紫外线A诱导的角膜胶原交联是否能够促进LASIK术后角膜瓣与角膜基质床的黏着与愈合,减少LASIK术后角膜瓣移位及医源性圆锥角膜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实验主要是通过建立新西兰白兔LASIK动物模型,诱导LASIK术后角膜发生胶原交联反应,并对动物模型角膜进行相关指标的测量,在安全性及有效性方面对实验方法的可行性及其应用价值进行初步研究,为进一步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1.建立新西兰兔LASIK动物模型 健康新西兰白兔22只,双眼行LASIK手术,建立实验动物模型,右眼给予核黄素-紫外线A诱导角膜胶原交联,左眼行LASIK手术后不做诱导角膜胶原交联处理,做为空白对照组。术毕,送回动物房,为后续实验指标的观察测量做好准备。术后双眼4次/天滴用0.5%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共三天,预防感染。 2.实验动物眼前节裂隙灯观察 术后1天、3天及1周,随机取实验动物4只,行眼前节裂隙灯检查,观察实验眼与对照眼的角膜水肿、炎症细胞浸润等。 3.实验动物角膜共聚焦显微镜检查 术后1周,1月及3月,随机取实验动物4只,行活体角膜共聚焦显微镜检查,观察实验眼与对照眼的角膜基质中角膜细胞的变化。 4.角膜组织病理切片光学显微镜观察 术后1周、1月及3月,各随机取实验动物4只,耳缘静脉给予过量空气处死实验动物,取角膜组织进行角膜组织病理切片,行HE(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并比较实验眼与对照眼在角膜炎症细胞浸润方面的差别,并观察角膜基质层中切削区的变化。 5.角膜组织病理切片电子显微镜观察 术后1月,随机取实验动物5只,耳缘静脉给予过量空气处死实验动物,取角膜组织进行角膜组织病理切片,在电子显微镜下进行观察,观察角膜胶原纤维直径的变化。 6.角膜瓣抗拉力实验检测 术后1月,随机取实验动物5只,耳缘静脉给予过量空气处死实验动物,剥离眼球,利用电子单纤维强力仪进行角膜瓣抗拉力检测,比较角膜瓣与角膜基质床的黏附力。 结果 1.术后在裂隙灯下观察术眼,在未刮除角膜上皮细胞的情况下,核黄素可通过角膜瓣周边缝隙渗透进入前房,约20分钟后,裂隙灯下可见前房内黄绿色条带,表明核黄素能够到达角膜瓣下并穿透角膜基质层。 2.术后1天、3天及1周,裂隙灯检查发现,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两者均无明显的充血水肿。 3.术后1周,1月及3月活体角膜共聚焦显微镜检查结果显示,实验组有更为明显的处于激活状态的角膜细胞。 4.病理学结果显示实验组及对照组均无明显的炎症细胞浸润,并且在切削区域内均可见“无细胞区”的存在。 5.角膜组织电镜检查结果显示,实验组角膜胶原纤维直径(36.51±3.29nm)明显大于对照组(29.55±1.74nm),(t=7.94,P0.01),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 6.术后1个月,抗拉力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角膜瓣与角膜基质床的黏附力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在不同的拉伸长度0.668mm,1.336mm,2.025mm,2.593mm,3.261mm及3.950mm时,对应的t值分别为456.08,289.18,451.55,476.94,371.37及151.24,P0.01,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 结论 核黄素-紫外线A诱导的角膜胶原交联对LASIK术后角膜瓣与角膜基质床的黏附与愈合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并且未见明显的炎症反应等毒副作用,但其作用机理仍需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胶原交联 核黄素-紫外线A 角膜 角膜磨镶术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R779.63
【目录】:
- 中文摘要4-7
- Abstract7-11
- ~.略语/符号说明11-12
- 前言12-18
- 研究现状、成果12-16
- 研究目的、方法16-18
- 1.1 实验对象和方法18-20
- 1.1.1 实验动物18
- 1.1.2 实验过程中用到的主要仪器设备及试剂18-19
- 1.1.3 建立动物实验模型19-20
- 1.2 相关指标的检测20-23
- 1.2.1 眼前节裂隙灯检查20
- 1.2.2 活体角膜共聚焦显微镜检查20
- 1.2.3 术后角膜组织的取材与处理20
- 1.2.4 生物力学检查20-22
- 1.2.5 病理学检查22-23
- 1.2.6 统计学方法23
- 1.3 实验结果23-32
- 1.3.1 眼前节裂隙灯检查23-25
- 1.3.2 活体角膜共聚焦显微镜检查25-28
- 1.3.3 生物力学-角膜瓣抗拉力实验28
- 1.3.4 角膜组织病理切片结果28-30
- 1.3.5 角膜组织病理切片电子显微镜结果30-32
- 1.4 讨论32-36
- 1.4.1 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32
- 1.4.2 病理学检查以及活体角膜共聚焦显微镜检查32-34
- 1.4.3 角膜瓣生物力学检查34
- 1.4.4 角膜组织电镜检查34-36
- 1.5 小结36-37
- 结论37-38
- 参考文献38-42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42-43
- 综述43-55
- 综述参考文献52-55
- 致谢5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华;杨黎;侯英芳;;LASIK术后外伤性角膜瓣移位7例[J];眼科新进展;2008年08期
2 吴良成;周行涛;褚仁远;黄勇;许s
本文编号:2719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ank/27190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