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近视患者视网膜血管几何学特性分析
发布时间:2017-04-02 21:09
本文关键词:高度近视患者视网膜血管几何学特性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 研究高度近视患者眼轴长和屈光度对视网膜血管几何学特性的影响,分析随着眼轴长延长和近视屈光度的增加,视网膜血管分支角和弯曲度的变化情况,从而探讨高度近视患眼视网膜微循环的改变。分析比较不同后极部病变的高度近视患眼视网膜血管分支角和弯曲度的差异,视网膜血管几何学特性的改变是否可预示高度近视后极部病变的进展,探讨视网膜血管几何学特性是否可以用于定量高度近视患眼眼轴长延长所产生的牵拉力大小,,进一步分析高度近视视网膜血管几何学特性的细微改变与后极部病变的相关性。 方法: 收集高度近视患者84例155只眼,双眼71例,单眼13例。门诊行系统的眼部检查及眼底联合血管造影检查(FFA+ICGA),定量眼轴长和屈光度。采集患者FFA造影图片,应用自编软件定量视网膜血管弯曲度。Photoshop CS5软件测量视网膜血管分支角。高度近视病变主要位于后极部视网膜,弯曲度和分支角的定量范围为颞上、颞下象限视网膜动静脉。依据眼轴长和屈光度的不同,分别将155只高度近视患眼分为3组,比较各组视网膜血管几何学特性。根据高度近视后极部病变不同,分为弥漫性脉络膜视网膜萎缩病变组,脉络膜视网膜萎缩斑病变组和脉络膜新生血管病变组,比较各组视网膜血管几何学特性。各组分支角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各组弯曲度行多组独立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均为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行方差分析中均数的两两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以及多组独立样本秩和检验的两两比较,采用校正的a'=0.017,即p0.0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84例155只高度近视患眼,男22例41眼,女62例114眼。年龄30~85岁,平均(55.1±13.0)岁。眼轴长(26.22~31.78)mm,平均(28.24±1.58)mm;屈光度-(8.00~24.25)D,平均-(12.83±4.51)D。颞上静脉、颞下静脉、颞上动脉、颞下动脉分支角分别为:(79.84±20.07)°、(85.59±17.03)°、(69.20±17.23)°、(69.70±15.15)°;颞上静脉、颞下静脉、颞上动脉、颞下动脉弯曲度(14.9±12.4)E-05、(11.2±10.8)E-05、(8.37±5.57)E-05、(7.16±5.53)E-05。高度近视患眼视网膜动脉分支角和弯曲度明显小于静脉。高度近视患者眼轴长越长、近视屈光度越大,动脉分支角越大,弯曲度越小,即血管越直。与弥漫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和脉络膜新生血管病变眼相比,脉络膜视网膜萎缩斑病变眼的颞下动脉分支角变大且弯曲度变小(血管变直),具有显著差异。 结论: 血管变直、分支角变大预示着视网膜血流灌注减少,长时间导致视网膜缺血,眼轴长的延长引发的这些视网膜微循环变化在高度近视后极部脉络膜视网膜萎缩病变进展中起到一定作用。高度近视患眼视网膜几何学特性的变化源于眼轴长延长和后巩膜葡萄肿的加深对血管产生的机械牵拉力作用,研究视网膜血管几何学特性可以用来定量机械牵拉力的大小,预示高度近视患眼后极部病变的进展。
【关键词】:高度近视 眼轴长 屈光度 分支角 弯曲度 几何学特性 萎缩斑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778.11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0
- ~.略语/符号说明10-11
- 前言11-13
- 研究现状、成果11-12
- 研究目的、方法12-13
- 一、高度近视患者屈光度和眼轴长与视网膜血管几何学特性相关性研究13-27
- 1.1 对象和方法13-17
- 1.1.1 研究对象13
- 1.1.2 高度近视患者的眼部检查13
- 1.1.3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图像及视网膜血管的选取13-14
- 1.1.4 视网膜血管几何学参数(弯曲度和分支角)的定量方法14-16
- 1.1.5 主要仪器设备16
- 1.1.6 统计方法16-17
- 1.2 结果17-23
- 1.2.1 155只高度近视患眼视网膜血管弯曲度和分支角的统计17-20
- 1.2.2 155只高度近视患眼眼轴长和屈光度的统计20
- 1.2.3 高度近视患眼眼轴长和屈光度与视网膜血管几何学特性(分支角和弯曲度)的相关分析20-23
- 1.3 讨论23-26
- 1.3.1 视网膜血管几何学特性于全身系统疾病及眼部病变中的研究应用23-25
- 1.3.2 屈光度和眼轴长与视网膜血管几何学特性相关性研究25-26
- 1.4 小结26-27
- 二、高度近视患眼不同后极部病变与视网膜血管几何学特性相关性研究27-40
- 2.1 对象和方法27-29
- 2.1.1 研究对象27-28
- 2.1.2 研究方法28-29
- 2.2 结果29-32
- 2.2.1 高度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CNV)与漆裂纹病变相关性统计结果29
- 2.2.2 高度近视患眼不同后极部病变与视网膜血管分支角和弯曲度的相关分析29-32
- 2.3 讨论32-39
- 2.3.1 近视性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研究进展32-36
- 2.3.2 高度近视后极部病变与视网膜血管几何学特性相关性分析36-39
- 2.4 小结39-40
- 结论40-41
- 参考文献41-47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47-48
- 综述48-58
- 综述参考文献52-58
- 致谢5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海涛,文峰,吴德正,罗光伟,黄时洲,关天芹,刘彩娇;漆样裂纹性高度近视黄斑出血的眼底特征及视力预后[J];眼科研究;2003年06期
2 文峰,吴德正,姜利斌,吴乐正;单纯型高度近视黄斑出血的眼底特征分析[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2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玉燕;高度近视后极部视网膜血管行径的量化分析及其临床推证[D];天津医科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高度近视患者视网膜血管几何学特性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31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ank/28314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