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鼠真菌性角膜炎的拉曼光谱分析及真菌毒素检测
发布时间:2021-03-24 11:31
目的:建立小鼠茄病镰刀菌性角膜炎模型后,观察在真菌性角膜炎(fungalkeratitis, FK)病变发展中角膜组织中生化物质及真菌毒素的表达情况,以进一步探讨FK的发生、发展机制。方法:按照随机数表法将BALB/C小鼠分成2组:一组为真菌感染组(即实验组):另一组为损伤对照组(即对照组)。两组均采用“改良角膜表面镜片法”造模。在真菌感染后第1、3、5、7、12天采用半定量方法分别对角膜的临床表现进行评分,并对角膜刮片物行病原学检查。同时在相应时间点取下小鼠实验眼角膜,用拉曼光谱分析离体角膜在相应病程中生化物质组成的变化情况。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镰刀菌酸(FA)、伏马菌素B1(FB1)、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和玉米赤霉烯酮(ZEN)4种真菌毒素在不同病程中的感染角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1.实验组小鼠角膜均成功感染接种的真菌,具有典型的FK临床表现。在真菌感染早期,角膜表现为弥漫性炎症反应,随后浸润混浊加重,第3天角膜呈灰白色混浊,第5天时角膜溃疡灶扩大,表面干燥、略隆起,新生血管从周边角膜开始长入,第7天时病变好转,溃疡灶面积缩小,第12天时病变稳定,角膜病灶瘢痕化,...
【文章来源】:福建医科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茄病镰刀菌菌落
13图1 茄病镰刀菌菌落图2 茄病镰刀菌镜下图(×400 倍)4.2 角膜刮片物镜检与培养结果分别将造模后第1、3、5、7、12天获取的2组小鼠角膜刮片物行10%KOH湿片检查,结果为:实验组第1、3天均可见茄病镰刀菌菌丝,而第5、7、12天检查均未见菌丝;对照组于相应时间点检查均未见菌丝。病原菌培养结果,实验组:在感染后第1、3天均有真菌生长,同时经鉴定为所接种的茄病镰刀菌,第5、7、12天培养无真菌生长;对照组于相应时间点均未见真菌生长。刮片物革兰染色及
14细菌培养在实验组与对照组所有时间点均未见细菌。图3 角膜刮片真菌培养4.3 小鼠茄病镰刀菌性角膜炎临床表现造模后第1天(图4.1a),裂隙灯下可见感染组小鼠实验眼结膜混合性充血,结膜囊内可见大量分泌物,角膜表面略粗糙,基质浸润,前房存。对照组角膜表现为弥漫性水肿。接种后第2天,结膜混合充血加重,角膜浸润范围较前增大,密度增高,角膜灰白色混浊欠均匀,溃疡灶仍不明显。造模后第3天(图4.1b),浸润扩展至全角膜,质地致密,角膜呈均匀的灰白色混浊,少数可见免疫环和卫星灶。造模后第4天,病变加重,溃疡形成,角膜中央可见坏死组织。造模后第5天(图4.1c)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的毒性研究进展[J]. 霍星华,赵宝玉,万学攀,郭玺,王建军. 毒理学杂志. 2008(02)
[2]伏马菌素B1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表面HLA-Ⅰ分子表达的影响[J]. 邢凌霄,申海涛,李月红,王俊灵,严霞,王凤荣,张祥宏.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2007(09)
[3]真菌孢子黏附和基质金属蛋白酶在角膜真菌感染中的作用[J]. 曾庆延,董晓光,史伟云,谢立信. 中华眼科杂志. 2004(11)
[4]镰刀菌和曲霉菌性角膜溃疡的组织病理学特点[J]. 白海青,金梅玲,赵桂秋,孙为荣. 中华眼科杂志. 2004(05)
[5]Etiological analysis on ocular fungal infection in the period of 1989-2000[J]. 孙旭光,张岩,李然,王智群,罗时运,金秀英,张文华.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2004(04)
[6]常见镰刀菌素与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J]. 王会艳,张祥宏. 卫生研究. 2000(03)
[7]108例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和组织病理学研究[J]. 谢立信,史伟云,董晓光,王治宇,刘敬,王晶. 眼科研究. 1999(04)
本文编号:3097645
【文章来源】:福建医科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茄病镰刀菌菌落
13图1 茄病镰刀菌菌落图2 茄病镰刀菌镜下图(×400 倍)4.2 角膜刮片物镜检与培养结果分别将造模后第1、3、5、7、12天获取的2组小鼠角膜刮片物行10%KOH湿片检查,结果为:实验组第1、3天均可见茄病镰刀菌菌丝,而第5、7、12天检查均未见菌丝;对照组于相应时间点检查均未见菌丝。病原菌培养结果,实验组:在感染后第1、3天均有真菌生长,同时经鉴定为所接种的茄病镰刀菌,第5、7、12天培养无真菌生长;对照组于相应时间点均未见真菌生长。刮片物革兰染色及
14细菌培养在实验组与对照组所有时间点均未见细菌。图3 角膜刮片真菌培养4.3 小鼠茄病镰刀菌性角膜炎临床表现造模后第1天(图4.1a),裂隙灯下可见感染组小鼠实验眼结膜混合性充血,结膜囊内可见大量分泌物,角膜表面略粗糙,基质浸润,前房存。对照组角膜表现为弥漫性水肿。接种后第2天,结膜混合充血加重,角膜浸润范围较前增大,密度增高,角膜灰白色混浊欠均匀,溃疡灶仍不明显。造模后第3天(图4.1b),浸润扩展至全角膜,质地致密,角膜呈均匀的灰白色混浊,少数可见免疫环和卫星灶。造模后第4天,病变加重,溃疡形成,角膜中央可见坏死组织。造模后第5天(图4.1c)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的毒性研究进展[J]. 霍星华,赵宝玉,万学攀,郭玺,王建军. 毒理学杂志. 2008(02)
[2]伏马菌素B1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表面HLA-Ⅰ分子表达的影响[J]. 邢凌霄,申海涛,李月红,王俊灵,严霞,王凤荣,张祥宏.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2007(09)
[3]真菌孢子黏附和基质金属蛋白酶在角膜真菌感染中的作用[J]. 曾庆延,董晓光,史伟云,谢立信. 中华眼科杂志. 2004(11)
[4]镰刀菌和曲霉菌性角膜溃疡的组织病理学特点[J]. 白海青,金梅玲,赵桂秋,孙为荣. 中华眼科杂志. 2004(05)
[5]Etiological analysis on ocular fungal infection in the period of 1989-2000[J]. 孙旭光,张岩,李然,王智群,罗时运,金秀英,张文华.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2004(04)
[6]常见镰刀菌素与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J]. 王会艳,张祥宏. 卫生研究. 2000(03)
[7]108例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和组织病理学研究[J]. 谢立信,史伟云,董晓光,王治宇,刘敬,王晶. 眼科研究. 1999(04)
本文编号:30976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ank/309764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