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外周血炎症因子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相关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21 09:22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是一种相对于重力方向的头位变化所诱发的、以反复发作的短暂性眩晕和特征性眼球震颤为表现的外周性前庭疾病,常具有自限性,易复发。BPPV通常40岁以后高发,且发病率随年龄增长呈逐渐上升趋势,是老年人群的眩晕及跌倒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已经得到认可的是BPPV的发生与耳石的代谢异常相关,全身钙代谢异常和内耳局部缺血缺氧均可能导致耳石的代谢异常,而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常见病因之一。本研究拟探索动脉粥样硬化及其危险因素与BPPV发病和复发的相关性,为预防和治疗BPPV提供线索。方法:1.选取明确诊断、接受复位治疗并随访12个月的175名老年(≥60岁)原发性BPPV患者,根据随访结果分为复发组61例和未复发组114例,同期随机选取73名中青年(<60岁)BPPV患者同样随访12个月,分别对比老年组与中青年组、老年复发组与老年未复发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发病半规管、BPPV类型、复位次数、伴发基础疾病及诱发因素,并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对BPPV复发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分...
【文章来源】: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文献回顾
1 发病机制
2 病因及诱因
2.1 并发症
2.2 代谢性疾病
2.3 老龄化
2.4 骨钙代谢异常
2.5 动脉粥样硬化及其危险因素
3 诊断
4 治疗
4.1 手法复位
4.2 仪器复位
4.3 药物治疗
4.4 手术治疗
5 总结与展望
第一部分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复发危险因素分析
1 研究对象
1.1 诊断标准
1.2 排除标准
2 方法
2.1 入选人群
2.2 电话随访
2.3 临床资料分析
2.4 疗效评估
2.5 复发判定
2.6 统计分析方法
3 结果
3.1 基线资料
3.2 老年组患者的复发风险因素分析
3.3 中青组患者的复发风险因素分析
4 讨论
第二部分 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外周血炎症因子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的相关性研究
1 研究对象
1.1 入选标准
1.2 排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BPPV的诊断和复位治疗
2.2 基本资料采集
2.3 血液样本采集
2.4 颈动脉超声检查
2.5 血液样本检测
2.6 统计学分析
3 研究方法
3.1 基线资料比较
3.2 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比较
3.3 炎症因子检测结果比较
4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发病与复发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 吕肖玉,鞠奕,赵性泉. 中国卒中杂志. 2017(06)
[2]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误诊及其关联成本分析[J]. 钱淑霞,李斐,庄建华,陈瑛,杨化兰,周晓闻,顾欢欢,高博. 中华医学杂志. 2017 (14)
[3]轻嵴帽:解释持续向地性变向性位置性眼震的新理论[J]. 唐小武,黄秋红,区永康. 中华耳科学杂志. 2016(04)
[4]中国人群高脂血症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发风险的Meta分析[J]. 闫亚平,薄建华. 武警医学. 2016(08)
[5]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卫生经济学研究[J]. 王慧,于栋祯.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2015(05)
[6]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与血清尿酸关系的研究[J]. 袁俊亮,陈以丽,陈宇丹,牛世芹,李淑娟,董谦,胡文立. 中华医学杂志. 2015 (05)
[7]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单纯复位与联合药物治疗的疗效比较[J]. 何萍,徐先荣,金占国,刘玉华,翟丽红.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2015(01)
[8]导致椎动脉先天纤细患者眩晕发生的因素与分析[J]. 王海音,张薇,高敏,于梦囡,张建玲,王学良,李利,王新宴,王建昌.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3(21)
[9]飞行人员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特点及航空医学鉴定[J]. 熊巍,徐先荣,郑军,付兆君,刘红巾.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2013(09)
[10]血清sVAP-1、sICAM-1水平与2型糖尿病并下肢血管病变的关系[J]. 赵德福,孙侃,常向云,朱余蓉,胡晓莉,王晓丽. 山东医药. 2011(45)
本文编号:3151497
【文章来源】: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文献回顾
1 发病机制
2 病因及诱因
2.1 并发症
2.2 代谢性疾病
2.3 老龄化
2.4 骨钙代谢异常
2.5 动脉粥样硬化及其危险因素
3 诊断
4 治疗
4.1 手法复位
4.2 仪器复位
4.3 药物治疗
4.4 手术治疗
5 总结与展望
第一部分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复发危险因素分析
1 研究对象
1.1 诊断标准
1.2 排除标准
2 方法
2.1 入选人群
2.2 电话随访
2.3 临床资料分析
2.4 疗效评估
2.5 复发判定
2.6 统计分析方法
3 结果
3.1 基线资料
3.2 老年组患者的复发风险因素分析
3.3 中青组患者的复发风险因素分析
4 讨论
第二部分 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外周血炎症因子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的相关性研究
1 研究对象
1.1 入选标准
1.2 排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BPPV的诊断和复位治疗
2.2 基本资料采集
2.3 血液样本采集
2.4 颈动脉超声检查
2.5 血液样本检测
2.6 统计学分析
3 研究方法
3.1 基线资料比较
3.2 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比较
3.3 炎症因子检测结果比较
4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发病与复发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 吕肖玉,鞠奕,赵性泉. 中国卒中杂志. 2017(06)
[2]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误诊及其关联成本分析[J]. 钱淑霞,李斐,庄建华,陈瑛,杨化兰,周晓闻,顾欢欢,高博. 中华医学杂志. 2017 (14)
[3]轻嵴帽:解释持续向地性变向性位置性眼震的新理论[J]. 唐小武,黄秋红,区永康. 中华耳科学杂志. 2016(04)
[4]中国人群高脂血症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发风险的Meta分析[J]. 闫亚平,薄建华. 武警医学. 2016(08)
[5]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卫生经济学研究[J]. 王慧,于栋祯.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2015(05)
[6]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与血清尿酸关系的研究[J]. 袁俊亮,陈以丽,陈宇丹,牛世芹,李淑娟,董谦,胡文立. 中华医学杂志. 2015 (05)
[7]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单纯复位与联合药物治疗的疗效比较[J]. 何萍,徐先荣,金占国,刘玉华,翟丽红.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2015(01)
[8]导致椎动脉先天纤细患者眩晕发生的因素与分析[J]. 王海音,张薇,高敏,于梦囡,张建玲,王学良,李利,王新宴,王建昌.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3(21)
[9]飞行人员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特点及航空医学鉴定[J]. 熊巍,徐先荣,郑军,付兆君,刘红巾.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2013(09)
[10]血清sVAP-1、sICAM-1水平与2型糖尿病并下肢血管病变的关系[J]. 赵德福,孙侃,常向云,朱余蓉,胡晓莉,王晓丽. 山东医药. 2011(45)
本文编号:31514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ank/315149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