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本文关键词: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早期诊断中的应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测量早中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高眼压症有危险因素患者、高眼压症无危险因素患者以及正常人的视乳头旁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和黄斑区视网膜厚度,通过对比研究,分析各组间上述参数有无差异,研究有危险因素的高眼压症患者是否已经发生了视神经损伤,比较视乳头旁神经纤维层厚度和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在发现青光眼早期视神经损害的敏感性,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对于早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诊断价值。 方法:应用Spectralis SD-OCT对正常人30例(40眼)、高眼压症无危险因素35例(40眼)、高眼压症有危险因素38例(40眼)、早中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38例(40眼)进行视乳头旁RNFL厚度扫描和黄斑厚度扫描。测量视乳头旁上方象限、下方象限、鼻侧象限、颞侧象限和平均RNFL厚度,黄斑上方、下方及平均视网膜厚度等参数。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各项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正常组、高眼压症无危险因素组、高眼压症有危险因素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组的年龄进行方差分析,对屈光度进行非参数检验。用卡方检验比较各组性别有无差异性。对各组测量所得的视乳头旁神经纤维层厚度和黄斑厚度等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参考临床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诊断标准,选取正常组和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组,根据测量所得的视乳头旁神经纤维层厚度和黄斑厚度,分别建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比较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eceive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AR0C)评价各个参数诊断早中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作用。 结果: 1正常组、高眼压症无危险因素组、高眼压症有危险因素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组的性别比例经Χ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㧐0.05)。 2正常组、高眼压症无危险因素组、高眼压症有危险因素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组的年龄经方差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㧐0.05)。 3正常组、高眼压症无危险因素组、高眼压症有危险因素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组的屈光度经非参数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㧐0.05)。 4正常组、高眼压症无危险因素组、高眼压症有危险因素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组各组间对比视乳头旁上方象限、下方象限、鼻侧象限、颞侧象限和平均RNFL厚度,总体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㩳0.05);组间多重比较,正常组与高眼压症无危险因素组间各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㧐0.05);其余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5正常组、高眼压症无危险因素组、高眼压症有危险因素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组各组间对比各分区黄斑厚度和平均黄斑厚度,总体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㩳0.05);组间多重比较,正常组与高眼压症无危险因素组间各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㧐0.05),其余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6乳头旁上方象限、下方象限、鼻侧象限、颞侧象限和平均RNFL厚度,黄斑上方、下方及平均视网膜厚度对于诊断早中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AROC分别为0.951、0.948、0.916、0.950、0.969、0.891、0.821、0.866。其中平均RNFL厚度是诊断早中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作用最大的参数。神经纤维层厚度对于早中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诊断价值比黄斑厚度大。 结论: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法可以观察到青光眼早期的视神经损害,并对其进行定量评估,对于早中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具有明确的诊断意义,可以为高眼压症有危险因素患者的早期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关键词】:青光眼 开角型 高眼压症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早期诊断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775.2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9
- 前言9-10
- 材料与方法10-13
- 结果13-16
- 附图16-20
- 附表20-22
- 讨论22-27
- 结论27-28
- 参考文献28-31
- 综述 OCT 在青光眼诊断中的研究进展31-39
- 参考文献36-39
- 致谢39-40
- 个人简历40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俊宏,吕沛霖,赵燕麟,朱秀萍,李英泰,田莹,张学辉,杨文学,徐敏;正常青少年黄斑区活体测量及分析[J];国际眼科杂志;2004年03期
2 夏晓波;王育科;王平宝;黄佩刚;;青光眼视网膜神经纤维损害激光偏振光扫描测量的价值[J];国际眼科杂志;2006年05期
3 邢业娇;王大博;纪珍;刘鹏辉;;海德堡OCT测量后极部视网膜厚度对青光眼诊断价值[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4 林云志;谢平;刘庆淮;;低强度白光照射对小鼠视网膜的影响[J];国际眼科杂志;2014年08期
5 尹瑞梅;谭星平;吴小影;;间歇性外斜视儿童动态和静态立体视觉的对比分析[J];国际眼科杂志;2014年08期
6 Shen Qu;Xiao-Ting Sun;Wei Xu;Ao Rong;;Analysis of peripapilary 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 thickness of healthy Chinese from northwestern Shanghai using Cirrus HD-OCT[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2014年04期
7 刘珊;易湘龙;;OCT诊断原发性青光眼价值的Meta分析[J];国际眼科杂志;2014年11期
8 Ahmet Ozkok;Julide Canan Umurhan Akkan;Nevbahar Tamcelik;Mehmet Erdogan;Didar Ucar Comlekoglu;Rengin Yildirim;;Comparison of 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 and macular thickness measurements with Stratus OCT and OPKO/OTI OCT devices in healthy subject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2015年01期
9 Reza Soltani-Moghadam;Yousef Alizadeh;Ehsan Kazemnezhad Leili;Mohamadreza Absari Haghighi;;Reproducibility of peripapillary 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 thickness measurements with Cirrus HD-OCT in glaucomatous ey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2015年01期
10 许小兰;郭竞敏;陆朵朵;李木;张虹;王军明;;HD-OCT测量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层-内丛状层厚度对开角型青光眼诊断的意义[J];国际眼科杂志;201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林;舒晓燕;;平阳霉素溶液球结膜下注射对翼状胬肉生长的临床观察[A];2007年贵州省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第五届第三次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2 罗浩;;眼底荧光血管造影80例护理体会[A];第十九届航天医学年会暨第二届航天护理年会论文汇编[C];2003年
3 张庆莲;李征;;祛障穴冷冻治疗老年性未成熟期白内障临床对比实验[A];农村中医药适宜技术交流及推广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詹宇坚;王慧娟;刘聪慧;;应用三焦理论指导白塞氏病的辨证论治[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五次眼科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6年
5 彭清华;彭抿;李建超;东长霞;朱自容;;老年性黄斑变性中医药文献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五次眼科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6年
6 叶群如;彭清华;张波涛;;蛴螬对实验性视网膜静脉阻塞兔HSP70表达的影响及意义[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七次眼科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8年
7 叶群如;彭清华;张波涛;;蛴螬对实验性视网膜静脉阻塞兔VEGF表达的影响及意义[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七次眼科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8年
8 张波涛;彭清华;叶群如;杨霞;江运长;刘慧莹;;蛴螬对兔视网膜静脉阻塞模型iNOS表达的干预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七次眼科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8年
9 彭清华;张波涛;叶群如;曾志成;韩琦;;散血明目片对兔视网膜静脉阻塞模型iNOS表达的影响[A];全国第九次中医、中西医结合眼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10 彭清华;张波涛;叶群如;曾志成;韩琦;;散血明目片对兔视网膜静脉阻塞后视网膜组织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影响[A];全国第九次中医、中西医结合眼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丽;ClC-3氯离子通道在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5凋亡中的作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樊宁;频域OCT对青光眼视网膜分层厚度检测的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3 钟舒阳;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中医体质调查及临床治疗与实验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4 高荣莲;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0对激光角膜烧伤的实验治疗及分子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1年
5 何庆华;基于视觉诱发电位的脑机接口实验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6 郝丽娜;葛根素、八肽胆囊收缩素逆转糖尿病性白内障形成及其机制初探[D];河北医科大学;2004年
7 刘万里;养阴止血明目片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及相关实验研究[D];湖南中医学院;2003年
8 崔极哲;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修饰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移植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的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9 安刚;体外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类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分化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7年
10 卻雪静;小鼠弓形虫眼病模型的建立及IL-10对其炎症和免疫应答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严海燕;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在垂体瘤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9年
2 杨艳艳;青光眼FD-OCT结构损害与视野功能损害关系研究[D];泰山医学院;2010年
3 陈艳文;先天性白内障的治疗选择和疗效观察[D];广西医科大学;2011年
4 李新;MMP-9, MMP-3及TIMP-2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LECs中的表达及意义[D];昆明医学院;2011年
5 许厚银;应用海德堡相干光断层扫描仪检测正常国人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6 李海军;DDLS分级方法评估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神经损害与OCT视野的相关性及指导临床治疗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1年
7 刘倩;大鼠玻璃体腔注射尿激酶后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间Occludin蛋白表达变化[D];郑州大学;2011年
8 王Z
本文编号:3392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ank/3392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