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眼科论文 >

视网膜色素变性家系SAG基因新致病突变的鉴定

发布时间:2017-05-31 22:24

  本文关键词:视网膜色素变性家系SAG基因新致病突变的鉴定,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 pigmentosa, RP)是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退行性变导致的一组眼底疾病,是世界范围内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该病属于单基因遗传病,具有明显的遗传异质性,致病基因众多,同一基因致病突变多。已经鉴定的非综合征型RP致病基因仅能解释约60%RP患者的遗传病因。找到更多的RP致病基因,阐明基因型与表型的关系以及其致病机制,为临床分子诊断和基因治疗奠定基础,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课题以一个视网膜色素变性家系为研究对象,旨在找到该家系的致病基因,并进一步阐明基因型和表型的关系,为研究疾病的发病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首先收集到一个视网膜色素变性家系和对照样本,详细了解家系成员的信息,绘制家系图,然后对家系成员进行详细的问诊和眼科检查,明确诊断,留取血液样本,提取基因组DNA。接着对先证者进行全外显子测序,测序完成后运用BWA软件将原始数据与UCSC hgl9参考序列进行比对、筛选数据并评估测序结果,然后用SAMTools软件检测并注释变异数据,并用SIFT等软件预测突变功能,最后用dbSNP和1000G数据库筛除变异数据里的已知变异后得到候选基因位点。然后用Sang er测序的方法在家系中对过滤出的基因位点进行验证,鉴定基因型与表型共分离的基因,并在家系外的正常对照样本中进一步验证。分析目的基因的生物信息学信息,应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目的基因在小鼠视网膜组织的表达及定位。构建携带目的基因野生型及突变型的真核表达载体,通过Western blot检测野生型和突变型基因编码蛋白在293T细胞内是否有表达。荧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野生型及突变型基因编码蛋白在cos7细胞内表达及定位是否存在差异。结果:该视网膜色素变性家系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对先证者(Ⅲ-14)进行全外显子测序,经过将全外显子测序的数据进行过滤分析后筛选出27个可能的致病基因位点。用Sanger测序在家系中及家系外对这27个基因位点进行验证,仅SAG基因上的杂合突变c.257AG (p.D86G)在该家系中与疾病表型呈现共分离,并且在对照样本中未发现该突变存在。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该突变位点位于序列保守区域、突变功能预测提示为有害突变(Damaging)。SAG基因是光感受器细胞退行性变特异基因,主要在视网膜组织视杆细胞内表达。我们成功构建了携带SAG基因野生型和突变型的真核表达载体,Western blot检测到突变型和野生型在293T细胞内均有表达。荧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到SAG基因野生型和突变型在cos7细胞内表达位置存在差异。结论:1.SAG基因上的杂合突变c.257AG (p.D86G)可能是视网膜色素变性家系的致病突变。2.SAG野生型和突变型基因在体外培养的细胞表达存在差异,可能是突变型SAG基因致病的原因。
【关键词】:视网膜色素变性 全外显子测序 SAG基因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74.1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英文摘要5-8
  • 前言8-12
  • 材料与方法12-33
  • 结果33-42
  • 讨论42-46
  • 结论46-47
  • 参考文献47-53
  •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53-55
  • 致谢55-56
  • 综述56-72
  • 参考文献68-7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慧敏,傅俊江,李麓芸;视网膜色素变性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遗传学分册;2000年06期

2 刘晓军,柴建华;视网膜色素变性治疗的临床前研究进展[J];生物工程进展;2000年02期

3 横山利幸他;曲成业;;视网膜色素变性症[J];疼痛;2000年04期

4 马晓晔;视网膜色素变性光传递过程中相关基因研究[J];眼科研究;2001年03期

5 崔云,王立,赵堪兴;X性连锁视网膜色素变性遗传学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遗传学分册;2001年01期

6 胡劲,涂巍,滕云;视网膜色素变性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遗传学分册;2001年03期

7 付群,杨尊之,毕毅敏;异体组织埋藏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对视力和眼底荧光造影变化的影响[J];新乡医学院学报;2001年06期

8 阎泽英;半侧性视网膜色素变性1例[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01年02期

9 梁丽娜,庄曾渊;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视网膜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观察[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01年04期

10 王乐今,于宁,王黎明;眼底有色素和无色素沉积患者并存的视网膜色素变性一家系[J];中华眼底病杂志;200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红;庄曾渊;;色素变性方治疗特殊类型视网膜色素变性的治疗体会[A];全国第九次中医、中西医结合眼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2 谭涵宇;王芬;彭清华;李海中;;中西医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研究进展[A];第十届全国中西医结合眼科学术会议暨第五届海峡眼科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1年

3 夏小平;田东华;宋国祥;唐香成;;中西药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临床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七次眼科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8年

4 谢汉兴;彭清冬;;中医药对视网膜色素变性的治疗观察及其对眼电生理的影响[A];全国首届中青年中医眼科学术研讨会资料汇编[C];1996年

5 罗萍;彭清华;廖泉清;;无色素型视网膜色素变性17例临床分析[A];全国首届中青年中医眼科学术研讨会资料汇编[C];1996年

6 庞荣;;中医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疗效观察[A];全国第九次中医、中西医结合眼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7 彭抿;彭清华;李建超;彭波;;视网膜色素变性的中医药文献研究[A];全国第九次中医、中西医结合眼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8 刘旭阳;郭力恒;魏红;王云;闫乃红;杨巧娜;周晓敏;蔡素萍;;非典型视网膜色素变性家系的分子遗传学分析[A];第十届全国中西医结合眼科学术会议暨第五届海峡眼科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1年

9 唐仕波;罗燕;孟晶;胡洁;朱晓波;邱观婷;张淳;丁小燕;;视网膜色素变性能治疗吗?[A];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第六届学术会议暨学会成立十周年庆祝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10 马迪;黄楚开;张铭志;;无色素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的临床报告[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卫红;视网膜色素变性研究获突破[N];中国消费者报;2001年

2 云祥;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有新法[N];中国中医药报;2000年

3 记者 陆健 通讯员 高孟;视网膜色素变性研究获新进展[N];光明日报;2014年

4 湖南中医学院附一院 张健;何谓视网膜色素变性[N];大众卫生报;2002年

5 根据眼科专家石浔接听热线整理;视网膜色素变性有没好的治疗办法[N];家庭医生报;2005年

6 本报特约通讯员 刘坚;视网膜色素变性的针灸治疗[N];上海中医药报;2004年

7 本报记者 张子平;视网膜色素变性应终身服药[N];大众卫生报;2001年

8 蒋月荣;免费为患者检测致病基因突变[N];科技日报;2005年

9 日闻;绿藻基因成功治疗失明鼠[N];医药经济报;2008年

10 刘燕玲;手术逆转眼底病[N];健康报;2007年


  本文关键词:视网膜色素变性家系SAG基因新致病突变的鉴定,,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108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ank/4108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61b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