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标准建设及标准化管理的探索
本文关键词:医院标准建设及标准化管理的探索,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历史论文发表 > 医院标准建设及标准化管理的探索
医院标准建设及标准化管理的探索
发布日期: 2016-05-30 发布:
2015年11期目录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摘要:医院的建设是依照基本建设任务的由来而产生的,其作用在于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优化治疗环境,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本文阐述了医院标准化建设以及标准化管理的理念,分析了当前医院标准化建设以及标准化管理体系的搭建中存在的问题,展开对实施方案的探索,提出了可行性建议与注意事项,为我国医院标准化建设及标准化管理提供必要的借鉴。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标准化 管理体系 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2-2310(2015)11-002-61
一、 医院标准建设以及标准化管理概述
1. 医院标准建设概述
医院标准建设的原则是:建设规模经济适用、医疗环境安全卫生、功能区域布置合理。
一是医院建设规模,应保持在1000床位以下,特殊需求可建设1000床位以上的超大型医院。医院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符合经济性,综合医院的建设应该与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协调需求与发展的关系。
二是医院建设卫生规划,充分利用卫生资源,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建筑物的朝向、间距、自然通风、采光和院区绿化应达到相关标准,提供良好的医疗和工作环境。
三是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科学性,功能分区明确,科学地组织人流和物流,避免或减少交叉感染。
2. 标准化管理概述
标准化管理运行的基础是医院标准化建设,其运行核心是“标准化运行信息监控平台的搭建”和“标准考核指标库”的搭建。当时他们推行活动的目的主要还是针对医疗质量进行检查,提出了评价医疗质量的标准,其标准化管理的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一是:公共医疗卫生的管理。综合医院的门急诊、病房、重诊监护室、手术室、产房等部门的建筑卫生应当符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基本原则。
二是:医疗室的保养维护管理。首先保证医疗环境的整洁,定期进行消毒,保持病房、楼道地面和墙面的美观性。另外是对建筑消防设施和消防配置的安全检查和维护。
三是:医疗设施的管理。首先是保证供电安全,综合医院一般采用双回路供电,定期进行维护,实现安全管理的标准化,保证医院设施供电的持续性。另外是医疗设备的标准化管理,要符合我国医疗设备的管理方法,配置大型医用设备必须符合区域卫生规划的原则,充分兼顾技术的先进性、适宜性和可及性,实现使用、维护管理的标准化,实现区域医疗资源共享。
二、当前医院在标准化建设和标准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医院在标准化建设和标准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存在两个层面:一是国内医院标准化建设的投资估算体系偏重于经济性;二是综合医院的建设结构不协调。
1.医院房屋建设投资估算体系不完善
按照国内综合医院投资估算编制要求:“在评估或审批可行性研究报告时,急诊部、门诊部、住院部、医技科室等设施的平均建安工程造价,可参照建设地区相同建筑等级标准和结构形式住宅平均建安工程造价的2~3 倍确定。有特殊功能要求的建筑物,其建安工程造价可按实际情况适当提高”。但是在实际综合医院的建设中,一般采用最低标准进行医院建筑建设,例如:楼道墙面的防撞设施和地面防滑设施的建设,病房的装修和设计环境,偏重于医院基础建筑经济性的投资方式,导致了后期医院基础设施的维护保养工作量的增大,不利于医院长期保持良好的医疗环境。
2.医院房屋建设规模不合理
医院房屋建设规模不合理体现在综合医院的建设规模与地区社会经济水平发展不一致。尤其是新建综合医院,应该与城市的总体规划、经济发展水平、医疗卫生资源相协调,由于资源配置的不协调以及人口的流动性,当前很多医院的建设规模远超实际运营规模,日门诊量与床位编制量比值为1:1左右,与科学比值3:1差距较大。
3.医院标准化建设结构不协调。
我国有综合医院各组成部分用房在总建筑面积中所占的比例具体的建议指标,但是很多医院在建设中并没有充分的利用。当前医院规模不断的扩大、门诊部门不断增多,在综合医院标准建设改造和建设的过程中,为降低投资,多数综合医院各类用房的总建筑面积并没有根据“建议指标”进行建设,造成了综合医院建设功能机构的失调,势必会出现吃力,出现“小马拉大车”的现象,出现了“木桶效应”严重的影响医院标准化建设的效果。
三.医院标准建设及标准化管理模式的实施方案
医院标准化建设是标准化管理的基础,因此首先要明确医院标准化建设的目的,其目的是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更优质的治疗,如果偏离“提高医疗服务”的宗旨,,就不能实现医院标准建设和标准化管理。以下从科学管理规划医院各类用房的建筑面积指标、标准化建设规模与项目构成、建立医院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管理体系。
1. 实现医院各类用房的建筑面积的科学管理
我国针对现代综合类医院进行了各类用房总建筑面积的推荐指标的制定,为现代医院标准建设和改造,提供必要的指导。因此在医院各类用房的建筑面积的管理设定中要落实表1指标的指导地位,并根据医院的实际状况进行调整。综合医院各类用房的总建筑面积的科学指标如表1.所示。
2. 标准化建设规模与项目构成的管理
现代综合医院标准建设的指标一般分以床位数划分分为200 床、300 床、400 床、500 床、600 床、700 床、800 床、900床、1000 床九种。标准化建设就要落实医院建设标准,根据相关医院建设面积指标如表2.所示。
综合医院的建设规模,因该与区域发展和医疗需求相适应,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综合医院的日门(急)诊量与编制床位数的比值宜设置在为3∶1,也可按本地区相同规模医院前三年日门(急)诊量统计的平均数确定。” 综合医院建设项目,应由急诊部、门诊部、住院部、医技科室、保障系统、行政管理和院内生活用房等七项设施构成。承担医学科研和教学任务的综合医院,尚应包括相应的科研和教学设施。
3. 建立医院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管理体系
首先在医院基础设施的建设中要使用不易腐蚀、不宜燃烧、易清洁的材料进行装修和建设,构建医院器材与维护的管理体系,从医用设施的使用管理体系、医用基础设置的维护保障体系两方面进行加强,例如:区域卫生资源的共享制度,医院供电配置与管理制度等,综合医院的经济评价,应按国家现行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的规定执行,综合医院盈利能力与良好医疗环境的平衡点,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医疗条件。
结语:
综上所述,医院建筑房屋准化建设的内容包括医院建设规模、医院各类用房面积的分配、医院基础建设的保养与维护,医院标准化管理模式是依托标准化建设存在的,最终目的是在于提高医疗质量,为人民提供优质服务,医院标准化管理就是制定“专业化的技术指标”,是提高医疗质量的关键。必须科学管理规划医院各类用房的建筑面积指标、标准化建设规模与项目构成、建立医院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管理体系三个层面进行加强,才能实现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强庆,宋杨。关于医院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若干思考(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3(1):14-15.
2. 刘颖悟,管理创新呼唤首席管理专家(J),企业管理杂志,2012(12):10-13.
3. 刘涛,李国平,范庆庆等,医院员工岗位行为标准体系的研究与构建(J).中国医院,2013,17(8):6-7.
4. 刘威,领导力应变(J)中国医院院长,2013(20):36-37.
本文关键词:医院标准建设及标准化管理的探索,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061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uanguanlilunwen/2061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