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中医药学术演变及相关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18 23:39
【摘要】:民国(1912年1月—1949年9月)是中医药发展史上重要的时期。在此期间,西方的科学、技术、文化、思想等承接清代中后期传入的趋势变得更加直接与广泛,新式学堂的普及和大学教育的发展,政体的改变,工业、商业以及城市的发展,中国社会的基本形态发生巨大变化。在医学方面,由于西医的传入以及中西思想碰撞、冲突、交融,中医受到来自多个方面的冲击,并由此引发了中医的变革与分化,阴阳五行等基本指导思想等受到一定程度的批判,中医临床模式与方法也在探索中出现变化,中医学术发生了数千年来前所未有的变化。当时中医界理论纷纭,学说各异,大致可以归纳为中西医汇通派、中医传统派、废止中医派三派。 第一派是中西医汇通派。他们承认西方医学有很多先进之处,并认为传统中医存在不足,中西医各有所长,于是他们探索发展中医的新道路,并力图把中西医两种学术加以汇通。在理论、临床、诊断、方药等方面,中西医汇通派都进行了大胆的尝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见解和主张。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是“衷中参西”,即中医不可废,西医要参用。中西医汇通派是民国时期影响最大也最有成绩的一派,其学术思想和主张直接影响了建国后的中西医结合运动,甚至对现代中西医临床都有一定的影响。其代表人物有张锡纯、恽铁樵等。 第二派是中医传统派。在具体的实践中,无论是从理论到临床,还是从诊断到方药等各方面,,他们都恪守中医的传统,遵循中医的理、法、方、药的基本原则。并善于运用经方—药味少,疗效卓著。民国时期,在农村地区,中医传统派普遍存在,并且是农村中医队伍的主体,他们的思维方法极少地或者根本没有受到西医的影响,因此能够在诊病治病、谴方用药等方面,始终保持中医特色。在城市中,中医传统派也大量存在,他们坚信中医的卓越疗效,认为中医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有自己的不可替代的优势,而这些优势恰恰是西医药所缺乏或不具备的。他们认为西医有很大的缺陷,甚至也有很多谬误,所以不能够以西医理论为准绳。代表人物主要有曹颖甫、章太炎等。 第三派是废止中医派。他们认为中医药学是一门旧医学、封建医学、经验医学,处处都不如西医药,主张中医药从国家卫生体系中退出,回归到民间。并且认为中医药阻碍了西医药的传播,也影响了医疗卫生体系的现代化,因此他们主张废止中医,反对国家扶植中医。虽然这一派的人物少,但是影响却不小,他们借助当时的行政力量,通过相关政策法规,限制、约束中医药的教育、传播和临床诊疗工作,企图尽快地消除中医药在民众中影响力。废止中医派的人员来自于不同的领域,多数人具有西学背景或留洋经历。其代表人物主要有余云岫、胡定安、汪企张、范守渊、庞京周等。 论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中西医汇通派、中医传统派、废止中医派各自的思想主张和主要代表人物。第二部分论述民国时期中医药学术演变的相关因素。第三部分对全文作总结,并对中医药的未来进行展望。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中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2-09
本文编号:2589343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中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2-0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冯琳;;清末留日热潮成因初探[J];池州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2 郑志林;识“东亚病夫”[J];浙江体育科学;1999年02期
3 李传斌;;教会医院与近代中国的慈善救济事业[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6年04期
本文编号:25893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uanguanlilunwen/25893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