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医卫管理论文 >

基于知识考古学的中医肝虚实概念与补泻治法的历史考察

发布时间:2020-03-31 20:54
【摘要】:目的 本论文采用知识考古学的方法,考察中医肝虚实概念与相应的补泻治法在不同时期的不同所指及其演变的历史,并探求这些变化背后的原因,试图构建一个关于中医肝虚实理论及其治法演变的学术思想史。 方法 采用知识考古学话语构成分析的方法,考察不同时期医学著作中肝、虚、实概念对象的形成、陈述方式、概念的扩散、主题策略的选择等内容,以分析肝虚实概念及其补泻治法演变的历史。 1.考察历代医学文献中“肝”概念对象的形成,也就是历代医家对“肝”所指范围的确定。 2.考察历代医学文献中“虚”、“实”概念对象的形成及界定,亦即在不同时期的诊治体系中,应用虚实概念的疾病范围的确定。 3.考察历代医学文献中肝虚实概念的陈述方式,即肝虚、肝实概念以什么方式,与哪些概念、以怎样的次序关系出现在诊治体系中。 4.考察历代医学文献中肝虚实从属的主题,即肝虚实概念是在论述什么问题时才出现。 结论 1.中医“肝”概念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 爬梳从汉唐至今的医学文献,可以发现肝的概念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这一过程大体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汉唐时期。肝脏所指为解剖实体肝,然而其理论构建则是在传统术数理论的基础上进行的。第二阶段,宋至清前期。肝脏所指依然为解剖实体肝,其理论则是受到了宋明理学的影响,形成了脏腑辨证体系下的肝。第三阶段,清中晚期以来。这一时期,由于西医学的进入和影响,汇通学派对肝脏的认识有两方面的不同,一是否定肝脏的解剖实体,认为中医所说之肝“非血肉之五脏”,为“四时之五脏”,如恽铁樵等;一是试图与西医结合,吸收西医肝的生理病理知识,并与中医理论附会,如陆渊雷等。 2.虚实概念由多元化逐渐成为一个统一的病机概念 从汉唐时期至今,中医虚实概念是一个有多元含义渐趋统一的过程。在《内经》及其后相当长的时间里,“虚实”的概念具有非常丰富的含义,而“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只是诸多含义中的一项,尤其在《内经》中,虚实的该含义并不占有统治地位。及至宋元时期,虚实仍然具备脉象的有力无力、病机的邪盛与正虚,形体的盛大与赢弱等。明清时期,随着八纲辨证的发展,虚实成为八纲辨证的一纲,其所指才逐渐缩小成为病机概念。而最后虚实概念被统一成为邪盛与正虚,则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现代中医诊断学对其的限定。 3.肝虚实诊治体系的演变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汉唐时期,以《内经》、《千金方》等为代表。这一时期,肝虚主要是指肝自身脏气的虚损与不足;肝实一方面指肝自身脏气的有余,另一方面,也指代病邪侵犯肝脏及肝经。在治疗上,宗《内经》治肝的三大原则,即“肝欲酸”,“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第二个阶段:宋元时期。这一时期,肝虚实的所指发生了显著的改变与扩大,实”所包含的内容不仅包括人体的内生六气的偏盛,亦包括外来邪气和瘀血、痰浊等病理产物;“虚”则为本脏气、血等的不足。相应的,其补、泻的治疗手段也发生了扩展。第三个阶段:明至清中期前。这一时期,脏腑辨证理论逐渐成熟,肝阴理论得以提出,并广泛应用与临床,同时,奇经八脉与肝脏的关系被阐明并受到医家的重视,经历了肝有无补法的讨论,补肝理论被重新构建。第四个阶段:清后期至今。随着西医学的传入,清后期随着汇通学派的出现,肝虚实理论体系再一次被重建。最重要的改变就是在理论上,受到了西医解剖及生理病理的影响,进而试图将其引入中医学理论体系。 4.现代中医肝诊治体系是中西医汇通的产物 现代中医肝诊治体系是在西医肝脏生理病理的影响下,利用中医的语言模式重新构建的一个新的关于肝的脏腑辨证理论体系。在这个体系下,肝概念的所指既包括中医肝系如肝之经脉、目系等,亦包括西医所指之肝脏。因而,现代中医所指的肝脏是功能肝与实体肝这一体系实质是杂糅了明清肝脏腑辨证理论和西医理论下产生的新知识的结果,是中西医汇通的产物。意义 1.说明中医肝虚实理论及其补泻治法的历史不是一个线性发展的过程,而是一个不断变化、创新并结合新知识的过程。 2.理清了中医肝虚实理论及中医肝诊治体系演变的脉络,这无论对深入研究中医理论体系还是探求中医学术发展的历史,都有较大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2-0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蕾,秦林;试论肝生血气与肝藏血[J];江苏中医药;2005年02期

2 傅志红;《金匮要略》肝虚寒证探讨[J];江西中医药;1995年04期

3 岳广欣,陈家旭,王竹风;肝主疏泄的生理学基础探讨[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4 马燕冬;;“肝体阴用阳”说考辨[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5 张晓文;宋清;徐志伟;;金属硫蛋白与肝主疏泄[J];辽宁中医杂志;2006年02期

6 陈晓玉;许颖智;;从肝藏血认识女性围绝经期高血压治疗的时间特点[J];辽宁中医杂志;2012年06期

7 周国亮;初杰;;对《金匮要略》中肝实证 肝虚证治法的理解与思考[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年05期

8 马燕冬;鲁兆麟;;论“疏泄”概念的变迁[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年05期

9 严灿,邓中炎,潘毅,王剑;从现代心理应激理论研究中医肝主疏泄功能[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10 孟令军;张珍玉;刘承才;;论肝主疏泄精气[J];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90年03期



本文编号:26095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uanguanlilunwen/26095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38a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