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医卫管理论文 >

《伤寒论》中英文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与比较

发布时间:2020-06-09 04:49
【摘要】: 随着中医高等教育制度在国内外的不断发展,中医教育者需要用明确的证据来探讨有效的教学行为,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保证教育质量,促进中医人才的有效培养。有效教学研究与提高教育质量乃至临床医疗水平密切相关,而课堂教学仍然是中医院校教学的主要教学场景和教学方法,《伤寒论》作为中医经典著作,与中医教育质量临床实践水平密切相关,其课堂有效教学尚未被研究。 研究目的本课题以两个特定的中医高等教育机构为案例(中国北京中医药大学和澳洲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通过设计并论证《伤寒论》课堂有效教学测量工具,比较跨文化背景下《伤寒论》有效教学的异同,从而研究《伤寒论》课堂有效教学维度,探索《伤寒论》课程特异性教学行为。本课题研究问题1:两校本科生《伤寒论》教学内容各是什么?有何异同?研究问题2:《伤寒论》课堂有效教学行为是什么?两校有何异同?研究问题3:两校师生如何看待《伤寒论》课堂有效教学?有何异同? 研究方法本课题采用文献分析法比较两校《伤寒论》课程的教学内容,量表设计法测量课堂教学行为和学生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量化评价,设计《伤寒论》认知水平测试卷获得学生认知水平学习成绩,运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与《伤寒论》认知水平测试成绩及学生对于教学有效性的评价相关度,来探讨《伤寒论》有效课堂教学行为。本课题也采用参与观察法进行数据的三角求证以及访谈法获得师生对于《伤寒论》有效教学的质性看法。 研究结果本课题的研究结果总结如下: 1)两校的《伤寒论》教学内容、有效教学行为、以及两校师生对于《伤寒论》有效教学的看法均有差异; 2)清晰度、组织性、教师热情、师生关系、教学策略、教学互动、合作式教学、教师性格、课程特异性教学行为均是与学生评价教学有效性密切相关的有效教学行为;其中清晰度和组织性与学生高层次认知水平测试成绩显著相关; 3)《伤寒论》课程特异性有效教学维度包括如下课堂教学行为:深入解释条文;用日常生活经验作为例证;用个人经验作为例证(包括本人和/或其他名医的个人经验如病案);用临床研究报道为例证;引用四大中医经典(神农本草,内经,温病,金匮);介绍不同学派的观点; 4)《伤寒论》有效教学维度可归为三个因子:教学能力(清晰度、组织性、热情、教师性格)、以学生为中心(师生关系、教学策略、教学互动、合作式教学)和课程特异性教学行为; 5)一般有效教学维度与本课题设计的《伤寒论》认知水平测试成绩密切相关,其中清晰度和组织性与高层次认知水平测试成绩显著正相关;而《伤寒论》课堂中大多数常见的课程特异性教学行为与本课题设计的《伤寒论》认知水平测试成绩的相关性尚未确定; 6)不同语言文化背景下,共性有效教学维度具体的低推论教学行为描述很可能不同(如组织性和清晰度),但也有相同之处(如讲课时微笑)。 讨论本课题在综合运用定性和定量学研究方法的基础上,研究并比较了跨文化背景下的《伤寒论》有效教学概念范畴,初步结论如下: 1)多学科共性的一般有效教学维度(清晰度、组织性、教师热情、师生关系、教学策略、教学互动、合作式教学、教师性格)也是适用于《伤寒论》的课堂有效教学维度。 2)《伤寒论》学科具有特有的课程特异性有效教学维度: 3)《伤寒论》课堂有效教学可归因为三个维度:教师教学能力;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行为和课程特异性教学行为; 4)《伤寒论》课程特异性有效教学行为的学习成果测量方法有待进一步研究: 5)跨文化背景下,《伤寒论》课堂有效教学的具体行为描述及意义存在差异: 6)跨文化背景下,影响《伤寒论》课堂教学有效性因素可能包括:教学内容差异,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差异;学生因素(年龄,学习方法等)差异和其他因素差异等。 本研究从方法学和研究结果两方面均为开创性的研究,证实了《伤寒论》课堂有效教学的复杂多维性,提示未来《伤寒论》有效教学研究应该从多种角度多种方法共同来研究,而中医教学工作者需要不断的继续深入研究,并科学报告,来积累中医有效教学的科学证据,用证据指导实际的教学行为,从而提高教学质量,间接改善中医临床服务水平,可持续性的发展中医事业。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R2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赛美,朱章志,蔡文就,吴浩祥,万晓刚,张横柳,刘敏,彭万年,贾晓林;《伤寒论》回归临床教学效果的研究[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2 李永宸;近50年《伤寒论》研究论文调查的两个比例关系[J];中国医药学报;2003年04期

3 于景宏;王明杰;邓铁涛;刘渡舟;刘炳凡;李培生;李克绍;杜丙茂;吴元坤;陈亦人;陈治恒;林安钟;柯雪帆;桑惠民;梅国强;熊曼琪;;关于加强中医院校《伤寒论》教学的建议[J];成都中医学院学报;1991年03期

4 杨殿兴;论《伤寒论》在中医教育中的存废问题[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1995年03期

5 戴恩来;关于中医教育模式有关问题的理性思考[J];甘肃中医;2005年03期

6 程革;关于中医经典医著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医药导报;2005年06期

7 岳小强;杨学;崔健;彭文博;王丽娜;白玲玲;;《伤寒论》辅助教学软件的构建与应用[J];中医药导报;2008年04期

8 王庆国,李宇航;《伤寒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7年01期

9 王津慧,吴萍,王仁媛,李福安,童丽;古典医著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青海医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10 熊曼琪,李永宸;近50年各省(市、区)《伤寒论》研究文献的分类普查[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本文编号:27041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uanguanlilunwen/27041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19e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