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医卫管理论文 >

2004-2016年中国城乡人口死亡模式及水平变化分析

发布时间:2020-07-09 16:56
【摘要】:目的论文旨在研究中国人口死亡模式和死亡水平变化,并对不同地区、性别和年龄人群主要死亡原因的差异进行分析,为政府制定疾病预防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资料来源于《中国死因监测数据集(2004-2016)》,依据国际疾病分类标准(第10版)进行死因编码。采用2010年中国人口普查和世界卫生组织标准人口数据计算年龄标化死亡率(Age-Standardized Mortality Rates,ASMR);应用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age Change,APC)及其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分析死亡率的时间变化趋势;利用LifeTables软件包计算疾病造成的期望寿命损失;两组独立样本非正态分布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两样本的总体频率分布差异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结果1.2004-2016年中国城乡不同年龄人口死亡构成比发生变化。0-14岁、15-44岁、45-64岁人口死亡构成比均有所降低,65岁及以上城乡老年人死亡构成比分别从68.0%、62.35%上升到73.48%、71.26%。不同性别人口死亡构成比均是男性大于女性。2.2004-2016年中国城乡人口全死因ASMR呈下降趋势,中标率APC分别为-2.01%(95%CI:-2.82%~-1.18%)、-2.38%(95%CI:-3.44%~-1.31%);世标率APC分别为-1.87%(95%CI:-2.75%~-0.98%)、-2.32%(95%CI:-3.51%~-1.12%)。3.2004-2016年城市人口下呼吸道感染、结直肠癌、肺癌、缺血性心脏病和高血压死亡率上升,自杀、肾炎和肾病死亡率下降;农村人口肺癌、糖尿病、缺血性心脏病、高血压和意外跌落死亡率上升,结核病、食道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自杀、肾炎和肾病死亡率下降。4.2004-2016年慢性病仍然是中国人口主要死因,脑血管病、缺血性心脏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癌和肝癌分别导致城市人口期望寿命损失2.44岁、1.66岁、0.95岁、0.81岁和0.42岁,农村人口期望寿命损失3.03岁、1.45岁、1.29岁、0.56岁和0.48岁。5.2004-2016年中国城乡人口ASMR差异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粗死亡率差异呈增长趋势(APC=13.51%,95%CI:2.80%~25.34%)。2016年农村0-14岁、15-44岁、45-64岁、65岁及以上人口死亡率均高于城市人口死亡率。结论1.中国城乡人口高年龄组死亡构成比升高,慢性病死亡构成比增大,应加大对老年人健康的关注和慢性病的预防控制。2.中国城乡人口总体死亡率降低,但结直肠癌、肺癌、缺血性心脏病、高血压和糖尿病等疾病死亡率上升,需要加强全民健康教育、卫生保健和精神文化建设等工作,促进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进而减少疾病相关危险因素。3.城乡之间和男女之间均存在严重的健康差异,需要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均等化水平,促进健康公平,实现全民健康。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195.3
【图文】:

人口死亡,不同性别,中国城乡


结果004-2016 年不同性别中国城乡人口死亡构成变化情况 3.1 可见,2004-2016 年城市地区男性人口死亡构成比在 57.22%性在 41.14%至 42.78%之间。在 2011 年男女死亡构成比相差%),在 2005 年男女死亡构成比相差最小(相差 14.44%)。 3.2 可见,2004-2016 年农村地区男性人口死亡构成比在 57.76%性在 40.28%至 42.23%之间。在 2011 年男女死亡构成比相差%),在 2005 年男女死亡构成比相差最小(相差 15.53%)。4-2016 年间中国城乡地区死亡人口均是男性构成比大于女性构趋势,且每年农村男女死亡构成比差异大于城市男女死亡构成

构成图,不同性别,人口死亡,中国城乡


2004-2016 年农村地区男性人口死亡构成比在 57.76%性在 40.28%至 42.23%之间。在 2011 年男女死亡构成比相差%),在 2005 年男女死亡构成比相差最小(相差 15.53%)。4-2016 年间中国城乡地区死亡人口均是男性构成比大于女性构趋势,且每年农村男女死亡构成比差异大于城市男女死亡构成图 3.1 2004-2016 年不同性别中国城市人口死亡构成比

城市人口


07 571.78 655.92 485.34 587.22 727.15 459.22 539.60 664.82 4208 550.78 635.38 464.44 529.43 658.12 410.53 487.28 601.47 3809 562.24 651.73 470.73 561.56 699.57 436.96 523.82 647.70 4110 540.56 622.85 456.42 579.77 720.41 456.81 549.97 678.64 4311 501.41 582.98 417.78 564.66 703.48 443.26 538.02 665.77 4212 521.90 601.12 440.92 487.37 601.57 380.34 452.79 554.26 3513 619.48 709.46 527.16 515.24 641.62 396.91 477.52 590.06 3714 616.35 705.70 524.23 525.98 652.99 405.92 489.03 602.26 3815 621.56 711.79 529.40 527.57 655.91 407.71 491.50 605.91 3816 615.65 701.21 527.72 504.92 626.31 390.34 471.91 580.19 37PC 0.49 0.56 0.39 -2.01 -1.89 -2.27 -1.87 -1.77 -2CI-0.57~1.56-0.41~1.54-0.80~1.60-2.82~-1.18-2.68~-1.09-3.15~-1.38-2.75~-0.98-2.64~-0.90-3-1P 0.386 0.280 0.532 <0.001 <0.001 <0.001 0.002 0.002 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大一;;开启实现健康中国梦的新长征[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7年01期

2 那春霞;高广颖;王禄生;朱兆芳;;基于病种的分级诊疗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住院患者流向的影响分析[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7年01期

3 底秀娟;李少芳;轩水丽;;2009-2011年河南省死因监测系统数据报告完整性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5年22期

4 李玲;江宇;;毛泽东医疗卫生思想和实践及其现实意义[J];现代哲学;2015年05期

5 江楠;陈岱云;;中国人口死亡模式与生育制度关系研究[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15年02期

6 李少芳;范雷;底秀娟;轩水丽;周刚;冯石献;;2013年河南省12个疾病监测县区居民死亡原因分析[J];慢性病学杂志;2015年01期

7 周新发;王国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续保意愿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2014年12期

8 郭维明;;美国死亡率、死因分析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2014年04期

9 陈伟伟;高润霖;刘力生;朱曼璐;王文;王拥军;吴兆苏;胡盛寿;;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3概要[J];中国循环杂志;2014年07期

10 张锡兴;高林;陈田木;刘如春;李黎;邓欣;张林;张伟;胡国清;;死因监测数据质量评价指标及常用死因核实方法[J];伤害医学(电子版);2014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江楠;中国人口的死亡模式与社会发展[D];济南大学;2015年

2 钟冰;建国初期(1949-1956)党的领导集体医疗卫生思想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5年

3 马芸;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效果评价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7477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uanguanlilunwen/27477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69c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