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医卫管理论文 >

河北省医学重点学科建设绩效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3 08:08
【摘要】:目的:通过对绩效评价理论、方法和相关研究进行回顾性分析,构建河北省医学重点学科建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应用此指标体系对2002—2006年河北省医学重点学科建设情况进行绩效评价。 方法:应用文献分析的方法提出构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理论基础,并形成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应用专家咨询法和专题小组讨论法相结合的方法,对基本框架中的各级指标进行初步的筛选和修正,形成初级指标体系;应用聚类分析和非参数检验等方法,对初级指标体系中指标进行筛选,最终形成河北省医学重点学科建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级指标的权重;应用实证分析法对河北省医学重点学科建设绩效进行分析。 结果: 1.基于系统论和绩效管理理论,构建河北省医学重点学科建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框架,该框架共由三级指标构成,其中一级指标包括学科管理、学科基础、人力资源、临床绩效、科研水平和教学水平6个方面;二级指标包括管理建设、规章制度建设、学科基本条件和诊疗及科研条件等共15个;三级指标包括组织管理、科室目标完成率、管理思想及理念和制度管理等共69个指标。 2.应用专家咨询法和动态指标的筛选方法对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框架进行两轮筛选,经过第一轮筛选删除了个10三级指标,新增3个三级指标,第二轮共删除了10个指标。两轮筛选后的三级指标主要包括组织机构、人员配置、管理思想及理念和制度管理等共52个。 3.两轮专家咨询专家的积极系数分别为J=1;J=0.95;第一轮专家权威系数为0.878,第二轮专家权威系数为0.895;专家协调系数第二轮较第一轮均有所提高,专家对指标的评价结果具有一致性。 4.应用层次分析法得出河北省医学重点学科建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各级指标的权重;根据评价指标体系的特点,在对各级指标进行详细内涵界定的基础上,对三级指标进行定量指标定值转换、定性指标格栅化处理,并依据指标的实现程度,按“优”、“良”、“中”、“差”进行判断打分,应用专家咨询等相关方法对评分标准进行不断的修改和完善,最终形成绩效评价简便易行的测量工具。 5.依照构建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河北省42个医学重点学科自2002—2006年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河北省医学重点学科经过五年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绩效评价结果呈逐年上升趋势;重点发展学科发展速度略高于重点学科,发展学科与重点学科的差距逐渐缩小;各学科的管理、基础进一步加强,科研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促进了学术交流。重点学科已经成为凝聚人力、培养人才、科技创新的重要平台和开展医疗技术的前沿阵地。 对策及建议: 1.加大政府对重点学科的投入力度 在现有基础上逐年加大对医学重点学科的建设经费投入,有目的地选择那些基础好、知名度高、影响力大、辐射力强的省级重点学科进行重点投入,加快建设进程,使其在某些方面有所突破,进一步向深度和广度发展;支持引导更多的资金向实用技术性项目倾斜,通过医学技术的引进和创新,不断造福人民群众。 2.建立绩效监测和动态管理制度建议加强重点学科建设过程中的动态管理和绩效监测,采取绩效年度报表的方式做到日常管理与阶段考核相结合;不断更新评审标准,实行淘汰机制;实行动态管理和评价机制。 3.加大学科带头人及后备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力度 提出人才的“五型学说”:一是“一”字型人才,二是“I”字型人才,三是“T”字型人才;四是“十”字型人才,五是“A”字型人才。抓好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就要加大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把具有广博知识、清晰思路、眼光前瞻、且具超常韧力的“十”字型或“A”字型学术人才,积极作为学科带头人或者后备学科带头人进行重点培养。 4.着力提高重点学科的科技创新能力 在重点学科建设中,科技创新是推动学科发展最重要、最直接和最活跃的因素,要把科技创新作为重点学科建设的根本。 5.建立健全医学重点学科建设绩效评价执行的激励机制 由卫生行政部门或者重点学科所在单位,按照特定的标准和程序激发重点学科团队的动机,采取奖优罚劣,注重实效的激励宗旨,通过绩效奖励、精神补偿、颁发奖金、增益分享等办法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引导他们努力实现绩效评价目标。
【学位授予单位】:华北煤炭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R-4
【图文】:

趋势图,学科,绩效评价,趋势图


以上在一定程度上表明由于省级主管部门和各医院对重点学科建设的高度重视,河北省医学学科建设综合水平不断提高。2.4 2002 年-2006 年重点发展学科发展趋势分析近五年 25 个重点学科整体水平不断提高,25 个重点发展学科由 2002 年的75.06 分提高到 2006 年的 81.59 分。在 25 个重点发展学科中仅 B7 五年绩效评价结果显著下降,主要原因是由于学科带头人和后备学科带头人的调离,致使学科的发展速度迅速下降,医疗和教学工作也不同程度受到影响,导致了学科发展滞后于其他重点发展学科;近五年来 B23 学科发展增长最迅速,由 2002 年低起点,经过五年的全面建设,综合实力不断增强,跃居重点发展前列。

趋势图,学科,趋势图,科研水平


2.5 2002年和2006年重点学科和重点发展学科对比分析为了进一步详细说明重点学科和重点发展学科的变化情况,以2002年和2006年为例,从学科管理、学科基础、人力资源、临床绩效、科研水平和教学水平六个方面出发,将二级指标的综合得分和其参照标准(二级指标满分)进行对比。2.5.1 2002年和2006年重点学科对比分析由图10可知,2006年与2002年相比,六个方面的水平都有所提高,逐渐向参照标准线(满分数线)靠近,重点学科经过五年的建设和发展尤其在人力资源、临床绩效和科研水平这三个方面有了更加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其中人力资源检验结果为t=-2.488,P=0.018;临床绩效为t=-3.820,P=0.001;科研水平为t=-2.206,P=0.035,因此2006与2002年在人力资源、临床绩效和科研水平三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虽然人力资源指标相对于2002年来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相比其他指标,它与标准线的距离相比较大,因此在以后的重点学科建设中,在紧抓临床和科研等方面的同时,应该加大对人力资源的管理。

重点学科,维度,比较分析


2.5.2 2002年和2006年重点发展学科对比分析由图11可知,2006年与2002年相比,六个方面都逐渐向参照标准线(满分数线)接近,重点发展学科在人力资源(t=-1.331,P=0.189)方面有所增长,但是这种变化不具有显著性;在临床绩效方面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差异有显著性变化(t=-3.412,P=0.001);科研水平方面总体实力有所增强,但是两年差异不具有显著性(t=-1.669,P=0.102)。以上数据表明,由于地理、经济等因素的制约,重点发展学科相关单位,人才培养和学科带头人引进受到限制,一定程度上影响其科研、教学等方面综合实力的提高,其工作重点大部分还停留在日常临床工作上,对科研等方面的重视程度有待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远美;;医师综合素质与工作绩效评价[J];中国医院;2011年09期

2 张勇;;浅议绩效评价指标中医护收入的量化[J];现代医院;2011年05期

3 滕怀金;曹秀堂;陈晓红;;医师综合素质和工作绩效评价存在问题及对策[J];中国医院;2011年09期

4 郝璐;郑超;曹秀堂;;医师量化考核择优晋升的方案设计与实践[J];中国医院;2011年09期

5 刘聪;许骏;姚中兆;周旺;;艾滋病防治项目的绩效概念性框架研究[J];医学与社会;2011年08期

6 彭红娟;陈红;孙忠河;;专职秘书在临床重点学科建设中的作用[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1年04期

7 李叶;吴群红;常铁中;周国伟;王峗;;国际卫生系统绩效评价的递嬗历程与比较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2011年08期

8 徐瑶;;医院财务绩效评价指标创新探讨[J];财政监督;2011年17期

9 张睿;;医学院校二级学院投入—产出绩效评价实证研究——基于因子分析法[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年07期

10 郑玉玲;樊蔚虹;;关于重点学科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华;;供应链中物流服务的绩效评价[A];现代工业工程与管理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赵伟;;农村公共投资影响因素和绩效评价:一个研究综述[A];纪念农村改革30周年学术论文集[C];2008年

3 刘磊;崔会保;;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企业员工绩效评价[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黎精明;邱玉莲;;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绩效评价问题研究——基于湘钢集团的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5 雷战波;姜晓芳;;基于AHP和GRAP的电子政务公共服务能力评价研究[A];系统工程与和谐管理——第十届全国青年系统科学与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徐天亮;徐娟;;供应链绩效评价中递阶综合方法的应用[A];第三届中国西部现代物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刘黎漓;舒华英;;基于BSC的电信运营业供应链综合绩效评价体系[A];通信发展战略与业务管理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孙薇;程龙生;宋煜;;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企业财务绩效评价[A];江苏省现场统计研究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王莹瑞;朱卫东;林峥;;校办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王雅婧;;政府采购绩效评价中的“热”观点与“冷”思考[A];中国法学会财税法学研究会2007年会暨第五届全国财税法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鲁旭云 姜木金;我市出台绩效评价办法[N];镇江日报;2008年

2 ;金融国企绩效评价分五档和四项指标进行[N];中国财经报;2009年

3 红萱 孙昂 志龙;22个省级重大项目绩效评价七成优良[N];新华日报;2010年

4 记者 王国英;我区开展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绩效评价研究[N];内蒙古日报(汉);2010年

5 记者 赵静;我省高校国家重点学科建设实现“零”突破[N];青海日报;2011年

6 记者 冯文礼;国内首个“数字出版与传播”重点学科建设启动[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1年

7 通州工商局 孙昱;食品安全监管经费绩效评价管理探索[N];江苏经济报;2011年

8 陈自鹏 天铁集团教育委员会;由两种绩效评价方式想到的[N];天津教育报;2011年

9 北大纵横管理咨询公司 汤命鹏;绩效评价的十大误区[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3年

10 林毅平;河北省将加强重点学科建设[N];医药经济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彤;基于价值增长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创新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2 侯新培;集成化建设供应链构建及绩效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3 王艳杰;战略性大学创新团队绩效评价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9年

4 史宝平;商业银行信用管理绩效评价理论研究[D];西北大学;2004年

5 熊巨洋;农村地区乡镇卫生院绩效评价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6 喇娟娟;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绩效评价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7 魏明侠;绿色营销的机理与绩效评价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8 刘岳;中国中、西部县域卫生系统绩效及其评价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9 张银定;我国农业科研体系的制度变迁与科研体制改革的绩效评价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10 王茜;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绩效评价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煜;供应链绩效评价的研究与系统开发[D];浙江大学;2004年

2 高鹏;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绩效评价分析和实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3 邵炜炜;政府采购货物类项目绩效评价体系研究[D];广东商学院;2010年

4 吴伟雄;商业银行消费信贷绩效评价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5 朱其雄;实施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整合管理体系企业的绩效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6 王敏;因子分析法在上市公司绩效评价中的应用[D];石油大学(北京);2005年

7 李凯;基于平衡计分卡的高校行政人员绩效评价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8 尹丽;JIT采购模式下的信息系统绩效评价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9 张藩;基于平衡记分卡的银行绩效评价研究[D];济南大学;2011年

10 周松柏;企业知识管理及其绩效评价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7531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uanguanlilunwen/27531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550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