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旨在通过描述2010—2015年船营区居民的死亡情况,探索居民六年内的死因结构特点以及死因变化趋势,并应用潜在减寿年数等指标综合评价居民的疾病负担,以了解船营区居民的健康水平,为船营区制定合理的医疗保健和疾病防治政策提供参考。方法:吉林市船营区居民死因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全国死亡登记网络直报系统,研究对象为2010年1月1日零时至2015年12月31日24时户籍所在地为船营区的全部死亡人群共计17513例。其死因报告均按照《国际疾病分类》ICD—10死因分类诊断标准进行死因核准、编码及归类;人口学资料来源于吉林市公安局船营分局出具的户籍人口资料,采用2015年全国人口数据及年龄别人口构成作为标准对死亡人口数据进行标化。使用Excel2003、SPSS18.0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主要分析指标包括:死亡水平、死因构成、疾病负担(期望寿命、潜在减寿年数、减寿率和平均减寿年数)。结果:1.船营区总人群死亡水平2010—2015年船营区死亡人数共计17513例,年均标化死亡率为553.63/10万,男性和女性年均标化死亡率分别为326.85/10万、226.91/10万,男性死亡率是女性的1.47倍。0~10岁组死亡率为3.17/10万,10~15岁组死亡率最低,为0.22/10万;15~75岁年龄组之间,居民性别年龄粗死亡率开始逐年上升,75~80岁年龄组达到最高,为100.61/10万。2.船营区死亡人群死因构成六年来船营区死亡人群死亡原因中,第一大类疾病(感染性、母婴及营养缺乏疾病)、第二大类疾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包括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和第三大类疾病(伤害,包括公路交通伤害、自杀、意外中毒、意外跌落等)的死亡人数分别占总死亡人数的3.67%、92.59%、2.35%,且在三大类疾病中男性粗死亡率均高于女性。第一大类疾病即新生儿疾病、先天畸形主要出现在0~5岁年龄组,即儿童期年龄组。青少年和中年年龄组人群主要死亡原因是肿瘤、损伤与中毒等。在45~59岁和60岁以上年龄段人群中,包括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在内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其最主要的死亡原因。3.船营区死亡人群死因顺位船营区前八位死因顺位依次是循环系统疾病(46.46%)、肿瘤(23.15%)、呼吸系统疾病(12.44%)、消化系统疾病(6.78%)、内分泌,营养与代谢疾病(2.81%)、损伤与中毒(2.36%)、泌尿生殖系统疾病(1.5%)和神经系统疾病(1.29%)。前八位死因人群总计16961人,占总死亡人数的96.8%。4.船营区死亡人群疾病负担情况2010—2015年船营区总人口平均期望寿命在78.1~79.83岁之间波动,其中,男性波动在75.45~77.88岁,女性波动在80.8~82.91岁。2010年至2015年各年度人群平均期望寿命分别为79.72岁、79.19岁、79.07岁、79.83岁、78.10岁、78.82岁。去除对人均期望寿命影响最大的循环系统疾病,船营区人群的平均期望寿命将提高5.93岁,男性可提高5.94岁,女性可提高6.08岁;2010—2015年船营区居民因各种疾病导致的潜在减寿年数损失总和为194831.55人年,平均潜在减寿年数为11.12人年,减寿率为70‰。结论:1.船营区总死亡人群的死亡率男性高于女性,且不同性别各年龄组死亡率存在差异。2.2010—2015年船营区死亡人群的死因主要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疾病谱主要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和呼吸系统疾病。3.2010—2015年船营区总人口平均期望寿命女性高于男性,循环系统疾病对女性人均期望寿命影响较大,而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对男性人均期望寿命影响较大。4.导致船营区人群早死的原因依次是循环系统疾病、肿瘤、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与中毒,其在排位上与死因顺位有差异。损伤与中毒是影响全人群平均减寿年数的首要疾病。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195.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贤彬;唐文革;毛德强;焦艳;沈卓之;;重庆市主要慢性病早死率及潜在寿命损失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7年05期
2 刘孝玉;王金玉;李盛;李普;李守禹;王宇红;高金霞;张展翔;罗晓梅;;2014年—2015年兰州市居民死因顺位分析[J];环境卫生学杂志;2017年02期
3 邢秀雅;贺琴;陈叶纪;李蕊;刘志荣;;2014年安徽省居民死因及期望寿命分析[J];疾病监测;2017年01期
4 曾晶;季奎;邓颖;陈晓芳;胥馨尹;易光辉;;2014年四川省肝癌等20种疾病死亡情况及其疾病负担研究[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6年08期
5 连志勇;马丽;于霄云;;2013年沈阳市60岁以上老年人死亡状况分析[J];职业与健康;2016年04期
6 付尧;朱颖俐;侯筑林;张晶波;丁冬;梁淑杰;张迪;毛翘;李璐;殷雨天;;2014年吉林省60岁以上人群死因监测情况分析[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5年06期
7 高铭涛;张健;王诚丽;;国内居民疾病死因研究进展[J];中南医学科学杂志;2015年04期
8 陈万青;郑荣寿;曾红梅;邹小农;张思维;赫捷;;2011年中国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分析[J];中国肿瘤;2015年01期
9 白雪;赵青;周婧雅;刘海民;朱瑞;庞成;崔胜男;刘爱民;;死因管理研究进展[J];中国病案;2014年11期
10 ;世界卫生组织发布《2014年世界卫生统计》[J];中国全科医学;2014年28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露莎;晋城市城区居民2010年-2014年死因分析与期望寿命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6年
2 李文虎;绵缓运动对中老年女性身心健康影响的研究[D];成都体育学院;2015年
3 姚小燕;苏州市吴江区居民2008-2012年死亡状况分析[D];苏州大学;2015年
4 明明;泰安市居民全死因现况流行病学分析[D];山东大学;2014年
5 段慧;苏州工业园区2008-2012年居民死因分析[D];苏州大学;2013年
6 王瑞华;2010年泰安市居民死因分析及疾病负担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7 郭平;淄博市2010~2011年居民死亡原因分析及疾病负担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8 朋文佳;2009-2010年某市居民死因及潜在减寿年数分析[D];安徽医科大学;2013年
9 张蕾;2008-2011年聊城市高唐县居民死因流行病学分析[D];山东大学;2012年
10 郝素华;太原市某区疾病监测点人群死因分析[D];山西医科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
27589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uanguanlilunwen/27589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