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医卫管理论文 >

研究型医师胜任力模型构建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04 22:02
   研究目的随着研究型医院的建设发展,对临床医生的科研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研究型医师的概念应运而生。本文主要目的是通过将胜任力理论与研究型理论进行有机结合,运用科学的方法构建研究型医师的鉴别胜任力模型与基准胜任力模型。研究对象与方法本研究采用的主要方法包括文献分析法、实证调查法、专家小组法、统计分析法。文献分析法是指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系统梳理了研究型医师相关理论与胜任力相关理论,从而奠定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实证调查法主要包括实地考察法、行为事件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对研究型医师培养单位进行实地考察,进一步丰富了研究型医师的培养理论;对纳入研究范围的11名优秀研究型医师和10名合格研究型医师进行行为事件访谈,以初步构建研究型医师鉴别胜任力模型与基准胜任力模型;基于初步构建的研究型医师胜任力模型,设计胜任特征重要度评价量表,对425名研究型医师的相关人群展开问卷调查,通过分析数据以检验胜任力模型的认同度与信效度。专家小组法是指在研究的各个阶段,通过召集医院管理者、医院管理研究者、临床医生等专家教授组成课题小组,进行充分的讨论,确保研究成果的科学性。统计分析法是利用描述性统计分析、t检验等基本统计分析方法,以及探索性因子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等高级统计分析方法,确保胜任力模型构建和检验的科学性与客观性。研究结果本研究的研究结果主要分为研究型医师模型构建与检验两部分。1.模型构建(1)基本情况研究纳入的21名对象符合研究型医师的标准,且优秀组与合格组有明显的绩效区分。在访谈时间和访谈字数上,优秀组与合格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2)胜任特征编码胜任特征的频次、平均等级分数和最高等级分数分别有4项、3项和4项与访谈字数显著相关,故采纳平均等级分数的结果作为建模的依据。两位编码者的归类一致性系数平均为0.617,编码信度系数平均为0.763。两位编码者在频次、平均等级分数和最高等级分数上均共有26项胜任特征显著相关。(3)胜任特征差异分析通过比较研究型医师优秀组与合格组胜任特征的差异,初步构建了研究型医师鉴别胜任力模型和基准胜任力模型。其中,鉴别胜任力模型包含成就取向、责任心等14项胜任特征;研究型医师基准胜任力模型包含诚实正直、自信等18项胜任特征。2.模型检验(1)基本情况调查对象为研究型医师相关的群体,其中大部分为三甲医院的临床医生。他们对胜任力模型包含的胜任特征认同度较高,各胜任特征重要度得分平均值均在4分以上。(2)效度分析通过科学严谨的设计以及专家的把关,确保了胜任力模型的内容效度与效标关联效度。结构效度方面,主要通过对奇数组的213份样本进行以因子分析为主的探索性因子分析,并对偶数组的212份样本进行以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为主的验证性因子分析。(1)因子分析鉴别胜任力模型与基准胜任力模型的KMO值分别为0.873和0.881,Bartlett球形度检验值差异性显著,胜任特征共同度较高,说明两个模型均适合做因子分析。累计变异系数与碎石图显示,鉴别胜任力模型与基准胜任力模型各有三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解释率分别为64.017%和60.082%。正交旋转后的因子负荷矩阵显示,鉴别胜任力模型的公因子F1下辖发现问题、系统思维、组织意识、献身组织精神、创新能力、专业特色等6个胜任特征,公因子F2下辖授权、领导能力、制度构建与优化、培养人才、社交能力等5个胜任特征,公因子F3下辖成就取向、责任感、主动性与计划等3个胜任特征;基准胜任力模型的公因子F1下辖坚持与毅力、自我认知与评估、诚实正直、学习能力、策略定位、自信、逻辑分析、知识基础、对工作状况的关注、诊疗技术等10个胜任特征,公因子F2下辖科研产出、学术讨论与交流、研究立项与实践、文献查阅与分析等4个胜任特征,公因子F3下辖团队合作、沟通协调、灵活性与弹性、服务患者意识等4个胜任特征。(2)结构方程模型模型拟合结果显示,两个胜任力模型的各胜任特征的载荷分布均较为均匀,拟合效果均较为理想,其中研究型医师鉴别胜任力模型的拟合效果要优于基准胜任力模型的拟合效果。模型评价结果显示,两个胜任力模型在绝对拟合指数、相对拟合指数和信息标准指数方面的表现均较为理想,其中鉴别胜任力模型的拟合评价效果要优于基准胜任力模型的拟合评价效果:鉴别胜任力模型与基准胜任力模型的?~2/df分别为2.708和3.563,拟合优度指数(GFI)分别为0.883和0.793,规范拟合指数(NFI)分别为0.817和0.724。(3)信度分析鉴别胜任力模型与基准胜任力模型的折半信度分别为0.858和0.826。鉴别胜任力模型整体及三个公因子F1、F2、F3的克朗巴赫α系数分别为0.888、0.837、0.840和0.656;基准胜任力模型整体及三个公因子F1、F2、F3的克朗巴赫α系数分别为0.915、0.883、0.814和0.757。3.因子命名参照各公因子下辖的胜任特征,将研究型医师鉴别胜任力模型的三个公因子F1、F2、F3分别命名为创新能力和组织性、管理能力、成就意识;将研究型医师基准胜任力模型的三个公因子F1、F2、F3分别命名为认知能力、科研实践能力、协作能力和服务意识。对策建议在模型构建方面,本研究建议采用科学、标准、客观的建模手段构建胜任力模型,并希望随着研究型医师培养制度的推广,后续研究能进一步深入分析研究型医师的胜任特征,以提高模型的识别性。在模型应用方面,本研究建议建立基于研究型医师胜任力模型的研究型医师评价与培养体系,并希望广大临床医生能以此作为对照,全面提升自身胜任力。
【学位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R192.3
【部分图文】:

技术路线图,技术路线,医师,研究型


图 1-1 技术路线二)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献分析法主要是通过查阅研究型医师和胜任力的相关出版书籍、学位等文献资料,汇总分析既往的研究成果,系统梳理了研究型医师、胜型构建的相关基础理论,从而为本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一方型医师胜任力模型构建研究进行系统综述,实现了研究型医师理论与机结合。另一方面,本研究充分借鉴了一些经典的胜任特征通用词典建的通用素质词典、Spencer 夫妇构建的通用能力素质词典等,以及的关于临床医生和创新型人才的胜任力模型等,并以此为基础形成研编码词典,为后续的编码及胜任特征比较奠定了基础。.实证调查法

模型图,胜任力,冰山,模型


些基础的、但也可能会对优秀绩效产生潜在影响的基础胜述,本研究认为,从胜任力的概念层面来讲,胜任力模型个人特征,这些特征涵盖了构成胜任力的所有要素类,包知、态度或价值观、专业知识和行为技能等。但是,从应力模型的要素进行区分,以分辨出哪些是具有关键作用的的基础特征。任力模型分类经典胜任力模型两个经典模型是指冰山模型和洋葱模型。两个经典模型均任力的界定,从不同的角度对一个胜任力模型的所需具备包括动机、个人特质、自我认知、态度或价值观、知识和

模型图,胜任力,洋葱,模型


图 3-2 胜任力“洋葱模型” 3-2 可见,洋葱模型将胜任力的六个因素分为“表层”、“中层”和中,“表层”包括知识和技能,“中层”包括社会角色和自我认知,和动机。洋葱模型认为,胜任力是层层递进、逐级深入的,越靠也越难以改变。因此,洋葱模型与冰山模型对胜任力的本质论述山模型更强调驱动性,而洋葱模型更强调层次性[83]。通用胜任力模型与胜任力词典力模型一般被用于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因此对胜任力通用模型oyatizis 通过行为事件访谈和学习风格问卷对 12 个行业的 2000 力分析,其所构建的管理人员胜任力通用模型包括目标和行动管、人力资源管理、关注他人和知识等六类胜任特征群[65]。Spenc业家进行胜任力比较分析,构建了企业家的鉴别胜任力模型,包思维与解决问题、控制与指导、影响以及体贴他人等六类胜任特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曲海英;;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下临床医生核心胜任力的研究[J];滨州医学院学报;2015年06期

2 白国强;;河南省年轻医生岗位胜任力现状分析——基于新乡医学院的实践[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5年12期

3 刘厚佳;黎爱军;张玉霞;徐娟;黄丽斌;温世浩;贺祥;;研究型科室和研究型医师遴选与考核指标体系构建[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5年11期

4 温世浩;张玉霞;朱熙;黎爱军;刘厚佳;黄丽斌;贺祥;;研究型科室和研究型医师遴选与考核标准制定[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5年11期

5 孙颖浩;贺祥;温世浩;刘厚佳;黎爱军;;以研究型医师和研究型科室为路径建设研究型医院的思考[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5年10期

6 肖飞;;转化医学是实现精准医学的必由之路——思考精准医学、循证医学及转化医学之间的协同关系[J];转化医学杂志;2015年05期

7 一帆;;效标关联效度[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15年07期

8 田蕾;孙宝志;;对我国七省市抽样调查临床医生岗位胜任力的现状及其评价[J];医学教育管理;2015年01期

9 陈校云;余中光;;以急诊专科医师为例的胜任力模型的典型特征分析[J];中国卫生人才;2015年04期

10 孙佳;夏云;黄雪飞;薛迪;;临床医师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中国卫生资源;2014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王洁;中国注册会计师胜任力模型构建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2年

2 廖志豪;基于素质模型的高校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王秀薇;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基层军医任职培养模式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8年

4 王懿;大学重点学科创新人才胜任力模型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8年

5 徐建平;教师胜任力模型与测评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红;江苏部分农村医生岗位胜任力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7年

2 叶天瑜;基于胜任力的三级公立医院临床医生绩效评价体系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7年

3 魏东;新疆临床医师岗位胜任力现况调查[D];新疆医科大学;2014年

4 王瑜呈;基于岗位胜任力的临床医师培养模式优化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4年

5 孙佳;上海市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临床医师胜任力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6 贾琼;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天津市医保肝硬化患者住院费用分析[D];天津医科大学;2013年

7 杨晓华;基于胜任力的医院临床医师培训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8 梁晶;地研院科研人员胜任力模型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0年

9 陈林华;嘉兴市临床医师胜任力模型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10 蒋薇;某医院学科现况评价及总体建设策略探析[D];复旦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8126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uanguanlilunwen/28126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6b0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