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医卫管理论文 >

可吸收螺钉与金属螺钉在前交叉韧带重建中比较的系统评价

发布时间:2020-09-08 11:26
   目的:系统评价可吸收螺钉与金属螺钉在前交叉韧带重建中的作用的比较。 方法:检索PubMed, Ovid Medline, Cochrane图书馆等数据库,手工检索相关杂志,搜集关于可吸收螺钉与金属螺钉在前交叉韧带重建中比较的临床研究。比较膝关节稳定性(KT-1000/2000,Lachman试验,轴移试验),功能评分(IKDC, Lysholm评分)及并发症方面(感染,伸直屈曲受限,关节积液,骨隧道扩大及疼痛)两者相比有无差异。按Cochrane5.0系统评价方法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并使用RevMan5.0.23软件进行Meta分析。使用GRADE评价证据的质量。 结果:共纳入12个研究,共1032例膝关节。Meta分析结果显示:使用可吸收螺钉固定前交叉韧带止点与金属螺钉相比,KT-1000/2000测量结果,Lachman试验,IKDC评分,轴移试验,Lysholm评分及术后感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KT结果:(随访一年:SMD 0.03,95%CI(-0.16,0.22),随访二年:SMD 0.06,95%CI(-0.16,0.28));Lachman试验(随访一年:RR1.29,95%CI(0.63,2.61),随访二年:RR 0.66,95%CI(0.30,1.49));轴移试验:随访一年:RR 1.00,95%CI(0.46,2.19),随访二年:RR2.46,95%CI(0.87,6.97));IKDC评分(随访一年:RR 0.73,95%CI(0.24,2.19),随访二年:RR 0.83,95%CI(0.44,1.57));Lysholm评分(随访一年:MD=-0.71,95%CI(-3.42,2.00),随访二年:MD 1.48,95%CI(-0.08,3.04)),术后感染(RR 1.08,95%CI(0.45,2.60))]。在可吸收螺钉组,骨隧道扩大较明显。膝关节积液在使用可吸收螺钉组较为常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 2.00,95%CI(1.01,3.96),P=0.05)。GRADE结果:9个低质量的证据,2个极低质量证据,5个中等质量的证据。 结论:使用可吸收螺钉在膝关节稳定性及膝关节功能恢复上可以获得与金属螺钉相媲美的效果,但在断钉、骨隧道扩大及关节积液的预防上没有发现可吸收螺钉的明显优势。由于纳入的研究质量普遍偏低、证据论证强度不高及随访时限短,推荐临床使用时需谨慎。需要大样本,高质量,长期随访的研究来进一步论证。
【学位单位】:广西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1
【中图分类】:R-03;R687
【部分图文】:

固定效应模型,比例,膝关节,阳性率


固定效应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术后两年Lachman试验阳性率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66,95%Cl(0.30,1.49),P=0.32],绝对率差为5.2%。结果见图2:图2:Lachman试验Meta分析结果 FigureZ:meta一 analysisresultofLaehmantest3.3轴移试验 (p1votsh1fttest)术后一年:共纳入4个研究〔40, 62, 65一州,共331例膝关节,BIS组:169例,阳性的比例为:6.5%,MIS组:162例,阳性的比例为:6.8%

分析结果图,固定效应模型,阳性率


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结果:术后两年轴移试验阳性率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2.46,95%Cl(0.87,6.97),P=0.09〕,绝对率差:7.3%。见图3:

分析结果图,多中心研究,随机效应模型,评分差异


是该研究为多中心研究,增加结果偏差的可能性,但异质性不显著,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术后一年的Lysholm评分差异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MD=一0.71,95%ClG3.42,2.00),P=0.61〕,见图5。术后两年:共纳入3篇研究〔59,62,6‘〕,共154例膝关节,Bls组:75例,Mls组:76例,各研究间无异质性(12=32%, P=0.2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江龙;苏波;王大伟;;可吸收螺钉治疗桡骨小头骨折22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年22期

2 章仕元;;可吸收螺钉治疗膝后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1年03期

3 黄遂柱;赵甲军;;胫骨端双重固定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临床观察[J];中医正骨;2011年08期

4 王建兵;孙振中;马运宏;沈建祖;宋晓军;韦旭明;;可吸收螺钉治疗青少年胫骨结节Watson-JoneⅡ、Ⅲ型撕脱骨折[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1年04期

5 周荣华;;可吸收螺钉治疗踝关节骨折23例疗效分析[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6 邹辉;刘云霞;;可吸收螺钉治疗肩胛盂骨折39例临床体会[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年10期

7 廖益辉;;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年17期

8 曾凡营;张勇;;关节镜辅助下微创可吸收钉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J];临床医学;2011年09期

9 林铭;王宗殿;;膝前交叉韧带重建临床治疗体会[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1年04期

10 陈艳玲;张鹏;;可吸收螺钉配合中药治疗距骨颈骨折14例[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1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劲民;贝涛;胡峰;;可吸收螺钉与金属螺钉在前交叉韧带重建中比较的系统评价[A];第十八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2 张妍;掌孝荣;;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配合[A];创建患者安全文化——中华护理学会第15届全国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中册)[C];2011年

3 朱锦杰;;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A];中国康复医学会运动疗法分会第十一届全国康复学术大会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1年

4 周健;季卫平;李浩;沈永辉;吴博;;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髋臼并股骨头骨折24例分析[A];浙江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30年庆典暨2011年浙江省骨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5 陈鸿;张俊;赵道洪;;关节镜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的翻修治疗[A];第六届西部骨科论坛暨贵州省骨科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6 陈志维;李逸群;;可吸收螺钉在股骨头骨折中的应用[A];第九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创伤骨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1年

7 夏先学;陈路;蔚們;;可吸收螺钉治疗桡骨小头骨折[A];第六届西部骨科论坛暨贵州省骨科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8 李伟;李子泉;陆炳全;贺景国;张兵;杨泽龙;;两种内固定方法治疗MasonⅢ型桡骨小头骨折[A];第六届西部骨科论坛暨贵州省骨科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9 李朝晖;贺有生;陈光福;郑守链;;国产非增强聚D-L乳酸螺钉在关节内骨折中的临床应用[A];第十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朱奋油;王于领;;前交叉韧带重建和本体感觉的康复[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五届全国康复治疗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北京光明骨伤医院 韦以宗;“治病不伤身”是中医技术的真正优势[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陈竞青;骨桥蛋白和地塞米松对前交叉韧带重建的干预作用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2 朱威宏;PRP/nHA/PA66复合材料对前交叉韧带重建后腱—骨愈合影响的实验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3 于绍斌;交叉韧带重建移植物体内重塑的相关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4 潘玮敏;三种复合BMP的骨移植材料对膝关节韧带创伤修复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9年

5 白正武;不同固定方式及移植物对膝ACL重建术后骨道扩大的相关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6 孙然;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骨隧道扩大的相关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贝涛;可吸收螺钉与金属螺钉在前交叉韧带重建中比较的系统评价[D];广西医科大学;2011年

2 陈达;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运动心理状态的影响因素分析[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3 陆健;关节内骨折可吸收螺钉固定后骨软骨原位覆盖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4 王庆;单隧道双束和单束前交叉韧带重建的生物力学比较研究[D];广州医学院;2010年

5 杨光;虚拟手术系统辅助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D];昆明医科大学;2012年

6 李鑫;可吸收螺钉和金属挤压螺钉比较重建前交叉韧带的Meta分析[D];兰州大学;2011年

7 邬晓勇;交叉韧带重建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促进腱—骨愈合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8年

8 李棋;骨隧道与肌腱移植物不同长度匹配对前交叉韧带重建腱骨愈合质量影响的实验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9 王鹏;关节镜下缝线固定前交叉韧带胫骨棘止点撕脱骨折的治疗分析[D];辽宁中医药大学;2008年

10 梁华辉;独活寄生汤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的疗效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8141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uanguanlilunwen/28141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b24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