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通过系统的收集安徽省社会办医院数量、规模、类别、性质、人力资源状况、服务提供(门诊及住院人次数)等资料,了解安徽省社会办医院基本情况,找出安徽省社会办医存在的问题,通过借鉴国内外社会办医的成功经验,利用控制柄理论框架(“five control nodes”theoretical framework),从筹资、支付、组织、规制、行为五个方面~([1]),探讨促进安徽省社会办医发展的策略与建议。方法:(1)文献复习法。查阅安徽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官网,获取安徽省社会办医现况数据,系统学习国内外关于社会办医的政策文件、学术文献等资料,归纳、总结国内外典型社会办医成功经验与启示。(2)调查研究。在安徽省皖南、皖北、皖中地区各选取了两个地市,分别是合肥、淮南、芜湖、黄山、阜阳、宿州六个城市,每个城市抽取社会办二级综合医院、一级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各1所,共计18所社会办医院进行医院发展现况问卷调查。现场调查和访谈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安徽省社会办医疗机构基本情况、发展规模与速度、人力资源状况、服务提供能力和服务效率等。(3)焦点小组座谈。基于文献研究和调查结果的基础上,明确安徽省社会办医现况、问题及成因,通过借鉴国内其他地区和国外社会办医的经验,遵循控制柄理论框架,从筹资、支付、组织、规制和行为等五个方面探讨促进安徽省社会办医发展的策略。结果:(1)截至2016年,安徽省医院总数达到1042家,其中社会办医院744(71.4%)家,总体看来,安徽省社会办医发展速度较快。(2)2016年全省社会办医院床位数共66089(29.9%)张,;共有医生16614(25.7%)人,护士26085(26.1%)人;社会办医院中一级医院占49.9%,二级医院占17.5%,三级医院的比例为1.6%;2016年安徽省社会办医院总诊疗人次和出院人数分别为11862314(13.2%)人次和1476586(21.0%)人。(3)调查的18家医院人员状况:院均在岗人数200人,院均执业医师(助理医师)数54.9人,院均注册护士数97.1人;18所医院中近一年来16所均有新进人员,院均新进人员数19.9人,院均离职9.2人;18家医院中3所医院近一年来没有人外出进修,院均外出进修人数5.3人;18家社会办医院在岗的754名医护人员调查结果显示,年龄在29岁及以下的共有400(53.1%)人,30-39岁256(34.0%)人,40-49岁63(8.3%)人,50岁及以上35(4.6%)人,学历方面,高中或中专以下72(9.5%)人,大专学历447(59.3%)人,本科及以上共有235人(31.2%),职称方面,高级职称10(1.3%)人,中级195(25.8%)人,初级446(59.2%)人,无职称103(13.7%)人。(4)18所医院经营状况:18所医院院均床位数177.1张;院均万元以上设备台数117.7台;2016年院均总收入6295.9万元,院均总支出3574.4万元,院均负债3454.7万元;2016年18所医院总诊疗人次为712103人次,院均诊疗人次39561.3人次;总出院人数80497人,院均出院人数4472.1人;总手术人次29625人次,院均住院病人手术人次数1645.8人次;18所社会办医院中88.9%的医院实行绩效工资制度、83.3%的医院成立了理事会(董事会或管委会)、所有的18家医院都成立了质量管理委员会、55.6%的医院有独立的质量管理办公室、只有27.8%的医院救护车纳入了“120”急救调度系统。结论:总体来看,安徽省社会办医院整体规模小、市场份额低、办医特色不鲜明。政策方面,存在医保政策难落实、税收较高、财政补助歧视及融资政策支持力度不够等问题。经营状况方面,抽取的18家社会办医院大部分存在收入偏低、负债较高、服务产出及病床使用率较低的情况。人员方面,存在人员缺乏和不稳定情况。管理体制方面不够灵活,机制较落后。具体建议:筹资方面。进一步完善与落实融资政策,拓展融资渠道,通过设立专项奖补资金方式,充分调动社会办医疗机构的积极性。同时,加大医保政策执行的督导力度,确保社会办医疗机构的医保待遇与政府办平等。支付方面。合理的制定工作人员薪酬支付体系,通过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延长社会办医院税收优惠期、降低税率、调整用电、用水、用气、用热政策等方式,降低社会办医院的运营成本,激励社会办医院快速发展。组织方面。社会办医院除了发展中高端医疗服务外,也可向基层医疗机构方向拓展,具体服务领域方面,可以向中医、康复、精神、老年护理等公立医院发展薄弱的领域以及医学整形、美容等特需医疗服务领域发展~([2])。同时,社会办医院应创新管理体制、加强行业自律性、加强人力资源管理,重塑品牌形象,加强医院自身竞争力。规制方面。进一步简化社会办医的准入程序,降低门槛,完善退出和变更机制,加快创新监管机制,同时鼓励和引导社会办医疗机构参与医疗改革。行为方面。关于医务人员的行为,除了通过强化监管外,还要加强从业人员的素质教育,注重医德医风建设,在提高专业技能的同时也要注重提高道德水准。对患者行为,主要是消除患者对社会办医院存在的偏见,建立对社会办医院的信任,一方面政府要加强对社会办医院的监管和惩罚力度,同时,社会办医院应将目光放长远一些,加强行业自律及内涵建设,重塑自身品牌形象。患者也要对信息进行甄别,不可轻信医院相关报道。
【学位单位】:安徽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R197.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良荣;李路路;刘瑶;;社会办医的风险及其防范策略[J];医学争鸣;2017年03期
2 张侗;杨星;黎凤梅;;基于患者满意度调查的社会办医院医疗服务管理分析[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7年05期
3 李习平;胡慧远;史华英;;是硕果累累,还是暗藏鸿沟?——“新医改”政策再思考[J];医学争鸣;2016年06期
4 邓勇;袁学亮;;公立医院改革的“ROT”模式解读及其适用探析[J];中国医院;2016年05期
5 朱莉萍;王希晨;周令;王婷;吕欣桐;盖郁馨;陈麒;;中国社会办医现状、问题及政府责任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6年05期
6 孙骞;尹爱田;;破解社会办医难题的政府责任研究[J];现代医院管理;2015年03期
7 郭琳;;民营医院的融资渠道、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15年06期
8 王秀峰;;社会办医政策体系主要问题及完善建议[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5年05期
9 李丽;王玲玲;路明;刘宇;郭遐;高树宽;王俊;;国外社会资本办医经验的借鉴与启示[J];中国医院;2015年05期
10 魏超;叶睿;孟开;汝宇龙;王若蒙;;我国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模式研究[J];中国医院;2014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黄明安;;社会办医的意义特点和发展趋势研究[A];全国社会办医暨中医药发展战略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周小园;我国社会办医的发展现状及扶持策略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2 陈良侠;我国发展非公有医院的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建喜;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基本状况的研究[D];安徽大学;2015年
2 张远妮;社会资本参与公立医院改制:模式、风险与路径选择[D];南方医科大学;2015年
3 陈利;新医改视野下我国民营医院法律困境探析[D];中共广东省委党校;2012年
4 朱炜;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发展与挑战[D];浙江大学;2012年
5 袁黎;民营Z医院核心人员的战略薪酬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6 钱文卉;上海市民营医疗机构现状分析与问题探讨[D];复旦大学;2009年
7 王瑞;太原市民营医院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8年
8 秦阳;治理视野中我国公立医院体制改革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9 戴鲁男;上海市民营医院发展现况及服务评价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6年
10 吴娆;我国公立医疗机构民营化之公共政策研究[D];苏州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
28183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uanguanlilunwen/28183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