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医卫管理论文 >

某地医专护理专业大学生校园暴力的危险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20-10-17 12:24
   目的: 探讨某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护理大专生校园暴力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为进一步制定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方法: 以医专护理系大专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过去一年的校园暴力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进行匿名问卷调查,描述校园暴力的发生情况,并采用单因素x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校园暴力发生的危险因素。 结果: 1一般情况:共调查医专护理系大专生796名,发生校园暴力(包括实施和遭受暴力)者共152人,发生率为19.1%,其中男生发生率56.8%高于女生17.3%(x2=35.625,P0.05)。 2实施校园暴力情况:实施校园暴力者79人,发生率为9.9%,其中男生发生率43.2%高于女生8.3%(x2=44.357,P<0.05);各种暴力类型:身体暴力、勒索抢掠、精神暴力、故意毁坏物品、言语性骚扰、躯体性骚扰的施暴发生率男生分别为29.73%、8.11%、8.11%、2.70%、2.70%、5.41%,女生分别为2.64%、0.92%、3.82%、1.32%、0.40%、0.13%,其中身体暴力与勒索抢掠两种类型的施暴发生率是男生高于女生(P<0.05);实施校园暴力的对象中学校老师或员工占13.9%,校内同学占51.9%,校外同学或熟人占21.5%,陌生人占15.2%;施暴者中一年内施暴1次者占63.3%,施暴2次及以上者占36.7%;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性别、年龄、学制、母亲学历、家庭类型及是否吸烟、饮酒、上网、遭受暴力的学生之间施暴发生率不同(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男)和饮酒是实施校园暴力的危险因素(OR分别为5.468, 3.026),年龄是保护因素(OR--0.773)。 3遭受校园暴力情况:遭受校园暴力者147人,发生率为18.5%,其中男生发生率56.8%高于女生16.6%(x2=37.783,P0.05);各种暴力类型:身体暴力、勒索抢掠、精神暴力、故意毁坏物品、言语性骚扰、躯体性骚扰的受暴发生率男生分别为2.70%、5.41%、24.32%、10.81%、0.00%、21.62%,女生分别为1.32%、2.64%、8.96%、2.11%、1.05%、3.16%,其中精神暴力、故意毁坏物品、躯体性骚扰这三种类型的受暴发生率是男生高于女生(P<0.05):受暴来源:遭受学校老师或员工暴力者占24.5%,遭受校内同学暴力占44.9%,遭受校外同学或熟人暴力占19.0%,遭受陌生人暴力占15.0%。受暴者中一年内遭受1次暴力行为者63.9%,遭受2次及以上暴力行为者占36.1%;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性别、年龄、学制、母亲学历、家庭类型及是否吸烟、饮酒、上网、实施暴力的学生之间受暴发生率不同(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男)和饮酒是遭受校园暴力的危险因素(OR分别为4.189, 3.773),年龄是保护因素(OR=0.746)。 4实施暴力与遭受暴力相关性分析:实施暴力与遭受暴力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实施暴力与遭受暴力有一定的关系(r=0.643, P0.05)。 结论: 1医专护生校园暴力发生率较高,实施暴力和遭受暴力男生发生率均高于女生。 2施暴类型中男生以身体暴力多见,女生以精神暴力多见;受暴类型中男女生均以精神暴力多见;施暴对象和受暴来源主要是校内同学。 3男性和饮酒是校园暴力的危险因素,高年龄是校园暴力的保护因素;实施暴力与遭受暴力有一定关系。
【学位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1
【中图分类】:R47-4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与抽样方法
    1.2 暴力行为分类标准
    1.3 研究内容、方法与质量控制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与质量控制
    1.4 暴力发生率的计算方法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过去一年校园暴力的发生情况
    2.2 实施校园暴力情况
        2.2.1 施暴行为发生率
        2.2.2 实施校园暴力的类型
        2.2.3 实施校园暴力的对象及次数
        2.2.4 实施校园暴力的单因素分析
        2.2.5 实施校园暴力的logistic回归分析
    2.3 遭受校园暴力情况
        2.3.1 受暴发生率
        2.3.2 遭受校园暴力的类型
        2.3.3 遭受校园暴力的来源与次数
        2.3.4 遭受校园暴力后的处理方式及其影响
        2.3.5 遭受校园暴力的单因素分析
        2.3.6 遭受校园暴力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4 实施暴力与遭受暴力的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3.1 护理大专生校园暴力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
    3.2 校园暴力的防制措施
        3.2.1 政府方面
        3.2.2 学校方面
        3.2.3 家庭方面
        3.2.4 社会方面
        3.2.5 学生方面
4 结论
5 创新与不足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萌颖;王晓萍;;异位妊娠的危险因素[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1年08期

2 张雯雯;李宁华;;脑卒中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1年02期

3 张浚哲;陈冲;刘铁桥;;自杀意念危险因素研究进展[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1年03期

4 邓萍;;体检人员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与分析[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年06期

5 黄锦成;;北流地区宫颈癌发病相关因素[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年15期

6 温兰娟;;进展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年07期

7 陈玉;李递通;;进展性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临床分析[J];临床医学;2011年10期

8 胡磊;顾莹辉;戴海琳;高坤;;进展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年22期

9 薛满忠;毛俊杰;米国青;阚艳敏;李树义;;症状性颅外颈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分析[J];疑难病杂志;2011年07期

10 李进;陆爱红;;脂肪肝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治疗[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洪志;急性白血病医院感染及其危险因素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4年

2 王勇;感染性腹泻预防控制对策与实验室监测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7年

3 徐应胤;中韩两国痴呆危险因素及其证候分布的比较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4 Hamid Reza Bahrami-Taghanaki;常规针刺和针刺配合灵龟八法治疗慢性腰痛的临床对比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

5 徐慧兰;湖南农村15~35岁自杀死亡者社会心理解剖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6 潘湘斌;大动脉转位导致肺动脉高压的分子机制及动脉调转手术中期临床疗效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9年

7 刘步平;广东高校男生慢性前列腺炎中医证型特征的流行病学研究及防治策略探讨[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年

8 张涛;老年颅内外动脉硬化的发生及其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D];第三军医大学;2008年

9 刘卫华;妊娠合并糖尿病危险因素的分析及对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10 郭素良;帕金森病危险因素及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静;某地医专护理专业大学生校园暴力的危险因素分析[D];郑州大学;2011年

2 金德斌;秦皇岛市中小学教师嗓音疾病的调查报告[D];承德医学院;2007年

3 董叶丽;外科术后病人医院感染的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4 郁峰;小儿哮喘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5 孙雪岩;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的关系[D];中国医科大学;2002年

6 王守东;幽门螺杆菌与冠心病及其危险因素的关系[D];青岛大学;2003年

7 岳锦熙;非心血管手术术前心脏危险性的临床评估[D];昆明医学院;2004年

8 冯永亮;HLA-DR等位基因与HBV宫内感染关系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5年

9 王俊宏;脑出血伴发急性肾功能损害的临床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5年

10 运蓓蕾;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肛门生殖器HPV隐性感染及其危险因素[D];吉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8447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uanguanlilunwen/28447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d0e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