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绩效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01 03:01
目的:了解我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绩效评价研究现状。方法:系统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等关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绩效评价的文献,检索时间限定为2008年1月-2018年11月。运用文献计量法和内容分析法对纳入文献进行资料分析。结果:最终纳入分析的文献有29篇。第一作者工作单位为高校和科研机构、政府管理部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分别为16篇(55.17%)、3篇(10.34%)、10篇(34.48%);发表于核心期刊的文献为11篇(68.75%),其中《中国全科医学》占5篇(31.25%);华东地区高校学位论文数量最多,为8篇(61.54%)。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产出评价以服务数量、质量、费用、可及性等方面为主;签约服务结果评价以签约居民的健康状况改善、健康和就医行为的变化及供需方的满意度测量方面为主。文献调研法和德尔菲法是研究使用频次最高的方法,确定权重方法使用较多的是层次分析法和百分权重法。结论:斟酌评价指标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组合使用评价方法;绩效评价研究可在评价内容、模式、指标目标值及方向上继续深入探索。
【文章来源】: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20,37(04)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文献筛选流程图
纳入分析的29篇文献有22篇构建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余下7篇主要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或者区域家庭医生绩效评价个案研究。从图3可以看出,单篇文献均能至少使用1种研究方法,其中,22篇文献使用了2种及以上的研究方法,1篇文献使用了5种以上研究方法,反映了纳入分析的文献研究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可靠性。从图4可以看出,文献调研法和德尔菲法是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绩效评价研究使用频次最高的方法。文献调研法是梳理研究背景、继续深入研究的重要基础和前提,通过文献调研可以了解研究对象的本质、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德尔菲法是通过重复的专家咨询调查及辅以有控制的观点反馈过程,对咨询结果进行定量评价和处理的一种借助专家的知识和经验的主观研究方法[36]。在构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22篇文献中,有16篇(72.72%)使用德尔菲法,其中只有11篇文献报道了专家意见的相关协调系数和14篇文献报道了专家的权威系数;在14篇报道指标权重的文献中,确定权重方法使用较多的是层次分析法5篇(35.71%)和百分权重法7篇(50%)。相比之下,因子分析法、秩和比法等定量研究方法使用比较少,目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绩效评价研究偏好主观定权法。
表2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产出和效果指标情况 一级类目 二级类目 主要评价指标及提及篇数(n) 签约服务产出 服务数量 (每日/每周/每月)(预约)门诊人次(17)、出诊人次(5)、上门服务人次(4)、家庭病床人次(3)、家庭病床管理率(2)、家庭病床建床率(5)、签约居民门诊人次占门诊总服务人次比例(3)、签约居民人均诊疗人次(1)、门诊就诊人次变化(3)、签约对象健康状况评估率(4)、个性化健康管理方案制定率(4)、签约对象健康干预指导率(3)、慢病管理率(人数)(14)、健康教育普及率(1)、体重管理人次数(1)、戒烟干预人次数(1)、健康教育咨询指导人次数(1) 服务质量 合理用药(1)、医疗差错(医政处罚次数)(4)、医疗事故发生率(4)、病史质量(2)、处方质量(2)、医德医风不良记录或相关投诉发生数(6)、门诊日志、医疗文书书写(抽检)合格率(7)、处方书写抽检合格率(5)、处方静脉输液比例(8)、处方激素使用比例(5)、处方抗生素(2联以上)使用比例(8)、抗菌药物使用率(1)、院感总发生率(3)、慢病规范管理率(3)、高血压患者系统管理率(10)、2型糖尿病患者系统管理率(10)、特殊人群健康管理率(7)、健康档案合格率(9)、健康档案更新率(使用率)(10)、居民对家庭医生知晓率(8) 费用 医疗费用增长率(1)、签约家庭医疗费用支出年度变化(1)、签约家庭医疗费用人均支出变化(1)、均次费用(5)、签约居民人均医疗费用(1)、签约患者次均诊疗费(1)、签约患者次均处方费用(2)、次均门诊费用同比变化(2)、次均处方费用同比变化(2)、门诊均次(人均)药费(4)、社区居民医疗总费用(2)、居民次均(人均)住院费用(3)、居民次均(人均)门诊费用(5)、签约居民自付医疗费用占总费用的比例(2)、居民自付费用比例增幅(1)、门诊服务次均费用低于区域平均水平(2)、人均预防保健费用(1)、医保总额超额情况(1)、医保费用合理控制率(1)、医疗控费(1) 可及性 服务范围可及性(1)、(药物配置达标率)社区基本药物可及性(2)、一般人群签约服务可及性(1)、特殊人群签约服务可及性(1)、异常信息反馈及时率(1) 签约服务结果 需方满意评价 居民满意度(满意率)(12)、居民对家庭医生综合满意度(5)、居民就医体验满意率(1)、居民对服务满意度(1)、效果评价(1)、信任程度评价(1)、服务时间满意(2)、技术水平满意(4)、服务态度满意(2)、病情解释满意(2)、药物使用告知满意(2)、诊疗效果满意度(2)、诊疗费用满意度(2)、药品使用满意度(1)、对随访服务的满意度(1)、提供慢病管理的满意度(1)、提供健康教育的满意度(1)、居民认知度(2)、居民信任度(2)、居民经济承受度(1)、对服务流程满意度(1) 签约服务利用 百姓依从率(4)、家庭医生定点(医疗)就诊率(5)、预约门诊履约率(定时就诊)(4)、基层(社区)首诊率(10)、续约率(1)、(30天内同一疾病再次就诊比例)复诊率(5)、签约居民对家庭医生基本医疗服务利用率(1)、高血压管理对象服药依从性(1)、糖尿病管理对象服药依从性(1) 健康状况改善 慢性病控制(3)、高血压控制率(10)、糖尿病控制率(10)、高血脂控制率(1)、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稳定率(2)、签约居民健康状况改善率(1) 健康生活行为 签约的健康人数变化率(1)、签约的高危人群变化率(1)、签约的慢病人群变化率(1)、健康生活方式形成(2)、吸烟率比上年下降2%(1)、肥胖率比上年下降2%(1)、体育锻炼率比上年上升2%(1)、居民自我感觉健康比例(1)、社区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4)、签约居民健康行为形成率(2)、健康素养(达标率)改变程度(2)纳入分析的29篇文献有22篇构建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余下7篇主要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或者区域家庭医生绩效评价个案研究。从图3可以看出,单篇文献均能至少使用1种研究方法,其中,22篇文献使用了2种及以上的研究方法,1篇文献使用了5种以上研究方法,反映了纳入分析的文献研究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可靠性。
本文编号:3012081
【文章来源】: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20,37(04)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文献筛选流程图
纳入分析的29篇文献有22篇构建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余下7篇主要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或者区域家庭医生绩效评价个案研究。从图3可以看出,单篇文献均能至少使用1种研究方法,其中,22篇文献使用了2种及以上的研究方法,1篇文献使用了5种以上研究方法,反映了纳入分析的文献研究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可靠性。从图4可以看出,文献调研法和德尔菲法是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绩效评价研究使用频次最高的方法。文献调研法是梳理研究背景、继续深入研究的重要基础和前提,通过文献调研可以了解研究对象的本质、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德尔菲法是通过重复的专家咨询调查及辅以有控制的观点反馈过程,对咨询结果进行定量评价和处理的一种借助专家的知识和经验的主观研究方法[36]。在构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22篇文献中,有16篇(72.72%)使用德尔菲法,其中只有11篇文献报道了专家意见的相关协调系数和14篇文献报道了专家的权威系数;在14篇报道指标权重的文献中,确定权重方法使用较多的是层次分析法5篇(35.71%)和百分权重法7篇(50%)。相比之下,因子分析法、秩和比法等定量研究方法使用比较少,目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绩效评价研究偏好主观定权法。
表2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产出和效果指标情况 一级类目 二级类目 主要评价指标及提及篇数(n) 签约服务产出 服务数量 (每日/每周/每月)(预约)门诊人次(17)、出诊人次(5)、上门服务人次(4)、家庭病床人次(3)、家庭病床管理率(2)、家庭病床建床率(5)、签约居民门诊人次占门诊总服务人次比例(3)、签约居民人均诊疗人次(1)、门诊就诊人次变化(3)、签约对象健康状况评估率(4)、个性化健康管理方案制定率(4)、签约对象健康干预指导率(3)、慢病管理率(人数)(14)、健康教育普及率(1)、体重管理人次数(1)、戒烟干预人次数(1)、健康教育咨询指导人次数(1) 服务质量 合理用药(1)、医疗差错(医政处罚次数)(4)、医疗事故发生率(4)、病史质量(2)、处方质量(2)、医德医风不良记录或相关投诉发生数(6)、门诊日志、医疗文书书写(抽检)合格率(7)、处方书写抽检合格率(5)、处方静脉输液比例(8)、处方激素使用比例(5)、处方抗生素(2联以上)使用比例(8)、抗菌药物使用率(1)、院感总发生率(3)、慢病规范管理率(3)、高血压患者系统管理率(10)、2型糖尿病患者系统管理率(10)、特殊人群健康管理率(7)、健康档案合格率(9)、健康档案更新率(使用率)(10)、居民对家庭医生知晓率(8) 费用 医疗费用增长率(1)、签约家庭医疗费用支出年度变化(1)、签约家庭医疗费用人均支出变化(1)、均次费用(5)、签约居民人均医疗费用(1)、签约患者次均诊疗费(1)、签约患者次均处方费用(2)、次均门诊费用同比变化(2)、次均处方费用同比变化(2)、门诊均次(人均)药费(4)、社区居民医疗总费用(2)、居民次均(人均)住院费用(3)、居民次均(人均)门诊费用(5)、签约居民自付医疗费用占总费用的比例(2)、居民自付费用比例增幅(1)、门诊服务次均费用低于区域平均水平(2)、人均预防保健费用(1)、医保总额超额情况(1)、医保费用合理控制率(1)、医疗控费(1) 可及性 服务范围可及性(1)、(药物配置达标率)社区基本药物可及性(2)、一般人群签约服务可及性(1)、特殊人群签约服务可及性(1)、异常信息反馈及时率(1) 签约服务结果 需方满意评价 居民满意度(满意率)(12)、居民对家庭医生综合满意度(5)、居民就医体验满意率(1)、居民对服务满意度(1)、效果评价(1)、信任程度评价(1)、服务时间满意(2)、技术水平满意(4)、服务态度满意(2)、病情解释满意(2)、药物使用告知满意(2)、诊疗效果满意度(2)、诊疗费用满意度(2)、药品使用满意度(1)、对随访服务的满意度(1)、提供慢病管理的满意度(1)、提供健康教育的满意度(1)、居民认知度(2)、居民信任度(2)、居民经济承受度(1)、对服务流程满意度(1) 签约服务利用 百姓依从率(4)、家庭医生定点(医疗)就诊率(5)、预约门诊履约率(定时就诊)(4)、基层(社区)首诊率(10)、续约率(1)、(30天内同一疾病再次就诊比例)复诊率(5)、签约居民对家庭医生基本医疗服务利用率(1)、高血压管理对象服药依从性(1)、糖尿病管理对象服药依从性(1) 健康状况改善 慢性病控制(3)、高血压控制率(10)、糖尿病控制率(10)、高血脂控制率(1)、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稳定率(2)、签约居民健康状况改善率(1) 健康生活行为 签约的健康人数变化率(1)、签约的高危人群变化率(1)、签约的慢病人群变化率(1)、健康生活方式形成(2)、吸烟率比上年下降2%(1)、肥胖率比上年下降2%(1)、体育锻炼率比上年上升2%(1)、居民自我感觉健康比例(1)、社区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4)、签约居民健康行为形成率(2)、健康素养(达标率)改变程度(2)纳入分析的29篇文献有22篇构建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余下7篇主要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或者区域家庭医生绩效评价个案研究。从图3可以看出,单篇文献均能至少使用1种研究方法,其中,22篇文献使用了2种及以上的研究方法,1篇文献使用了5种以上研究方法,反映了纳入分析的文献研究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可靠性。
本文编号:30120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uanguanlilunwen/30120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