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基层公共卫生人员职业倦怠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21-03-06 19:26
通过对重庆市基层公共卫生人员职业倦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发现重庆市基层公共卫生人员职业倦怠总体处于中度水平。31~40岁是基层公共卫生人员职业倦怠感最严重的年龄层;大专和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基层公共卫生人员职业倦怠感最严重;月薪在3 000元及以下的基层公共卫生人员职业倦怠水平最高;初级和中级职称是影响职业倦怠的危险因素;在编人员更容易产生严重的职业倦怠感;工龄5年及以下是职业倦怠最严重的阶段。研究认为,上级部门的正确引导是解决工作人员职业倦怠问题的首要前提,社会各界的多方支持是减缓工作人员职业倦怠感的重要方法,基层医疗机构的科学管理是维持工作人员低职业倦怠感的必要条件。
【文章来源】: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20,34(06)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一、引言
二、数据与研究设计
(一)数据和样本收集
(二)数据分析与处理
(三)职业倦怠的调查工具
三、实证结果分析
(一)调查对象基本信息
(二)调查对象职业倦怠总体情况
(三)人口学特征对职业倦怠的影响
(四)职业相关因素对职业倦怠的影响
(五)职业倦怠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四、影响因素讨论
(一)年龄、学历、每月薪资水平与职业倦怠的关系
(二)职称、聘任方式、工龄与职业倦怠的关系
五、对策建议
(一)引导树立正确认知观,鼓励调节工作状态
(二)建立社会支持网络,预防和干预职业倦怠
(三)加强医院科学管理,提供良性后援保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 黄庆华,周志波,周密.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3)
[2]情绪劳动策略对新生代员工离职意愿的影响:工作嵌入中介效应[J]. 谭建伟,史娇娇,孙丽璐.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18(02)
[3]新生代员工情绪劳动策略对工作生活质量的影响——工作倦怠的中介作用[J]. 黄涛.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15(06)
[4]北京市三甲医院低年资护士职业倦怠现状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J]. 许亚红,张茜,陈英. 齐鲁护理杂志. 2015(07)
[5]广州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职业倦怠及其影响因素调查研究[J]. 邹雨霞,黄振鑫,靳娟,张瑛. 中国全科医学. 2014(06)
[6]社区卫生服务员工中职业紧张与倦怠的调查分析[J]. 葛文珍,戴俊明,玄泽亮,谢震宇,傅华.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2010(02)
[7]企业新员工工作倦怠成因及干预对策[J]. 曾国平,杨奇鑫.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10(02)
[8]护士职业倦怠原因及对策的研究进展[J]. 田亚茹. 临床医学工程. 2008(09)
[9]北京市三甲医院医生职业倦怠调查与分析[J]. 任霞,孙红,杨凤池. 中国医院管理. 2007(06)
[10]医师工作倦怠与职业紧张和应对资源的关系评价[J]. 朱伟,王治明,王绵珍,兰亚佳,吴思英.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6(02)
本文编号:3067668
【文章来源】: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20,34(06)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一、引言
二、数据与研究设计
(一)数据和样本收集
(二)数据分析与处理
(三)职业倦怠的调查工具
三、实证结果分析
(一)调查对象基本信息
(二)调查对象职业倦怠总体情况
(三)人口学特征对职业倦怠的影响
(四)职业相关因素对职业倦怠的影响
(五)职业倦怠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四、影响因素讨论
(一)年龄、学历、每月薪资水平与职业倦怠的关系
(二)职称、聘任方式、工龄与职业倦怠的关系
五、对策建议
(一)引导树立正确认知观,鼓励调节工作状态
(二)建立社会支持网络,预防和干预职业倦怠
(三)加强医院科学管理,提供良性后援保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 黄庆华,周志波,周密.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3)
[2]情绪劳动策略对新生代员工离职意愿的影响:工作嵌入中介效应[J]. 谭建伟,史娇娇,孙丽璐.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18(02)
[3]新生代员工情绪劳动策略对工作生活质量的影响——工作倦怠的中介作用[J]. 黄涛.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15(06)
[4]北京市三甲医院低年资护士职业倦怠现状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J]. 许亚红,张茜,陈英. 齐鲁护理杂志. 2015(07)
[5]广州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职业倦怠及其影响因素调查研究[J]. 邹雨霞,黄振鑫,靳娟,张瑛. 中国全科医学. 2014(06)
[6]社区卫生服务员工中职业紧张与倦怠的调查分析[J]. 葛文珍,戴俊明,玄泽亮,谢震宇,傅华.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2010(02)
[7]企业新员工工作倦怠成因及干预对策[J]. 曾国平,杨奇鑫.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10(02)
[8]护士职业倦怠原因及对策的研究进展[J]. 田亚茹. 临床医学工程. 2008(09)
[9]北京市三甲医院医生职业倦怠调查与分析[J]. 任霞,孙红,杨凤池. 中国医院管理. 2007(06)
[10]医师工作倦怠与职业紧张和应对资源的关系评价[J]. 朱伟,王治明,王绵珍,兰亚佳,吴思英.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6(02)
本文编号:30676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uanguanlilunwen/30676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