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医卫管理论文 >

疾疫与两汉社会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02 07:43
  两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快速发展的一个时期,同时,两汉的400余年间也是疾疫高发的时期。据笔者统计约爆发50次传染性较强的疾疫。两汉疾疫的种类,主要有伤寒、瘴疫、肠澼、疟疾、霍乱、牛羊疫等,其中伤寒与瘴疫是常发病。两汉疾疫,在发生时间上,呈东汉爆发次数多于西汉,一年中则多发生于春夏两季等特点。在空间上,南方与人口密集地区发生频率较高等特点。两汉时期疾疫爆发与蔓延的原因主要有气候因素、自然灾害、战争影响、特殊地理环境、社会陋俗、统治阶级防治措施不当等方面。其中气候因素、自然灾害、战争因素、以及特殊地理环境能直接引发疾疫,尤其是自然灾害与战争因素。而社会陋俗与统治阶级防治措施不当虽不能直接引发疾疫,但它们不利于疾疫的防治,反而为疾疫的蔓延与新一轮流行提供了条件。两汉时期从政府到民间都有相应的措施以防治疾疫的发生与流行,但限于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的认知水平,这些措施的实施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其中更有防治疾疫措施带明显的神学迷信色彩,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疾疫的频繁爆发,对两汉政治、经济、人口、文化、医学等各方面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尽管如此,这些措施的实行也挽救了不少生命,体现了当时人们勇于... 

【文章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疾疫与两汉社会研究


东汉皇帝在位期间疾疫爆发次数图

分布图,分布图,月份,疫情


在表 3 汉代疾疫四季分布表中,虽然疾疫月份不清楚占有较大比例,甚至高达 50%,但是也能从有明确记载月份的 24 次疫情当中看到一些现象。从表 3 汉代疾疫四季表与图 3 汉代疾疫四季分布图可知,疾疫虽在四季都有发生,但疾疫在每个季节的发例是不同的。春季发生 12 次疾疫,夏季发生 7 次疾疫,秋季发生 2 次疾疫,冬季发生疾疫,不详占 26 次疾疫。除了判断不了的季节外,春季在四季当中是疾疫爆发次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居延汉简中所见疾病的病因探析[J]. 陈稳根,张如青.  吉林中医药. 2017(08)
[2]大傩礼与东汉疫病流行及其文学影响[J]. 王学军.  文化遗产. 2017(04)
[3]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流行病及其防治[J]. 庄华峰,蔡小冬.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17(01)
[4]探析两汉时期导引术的中医学应用[J]. 夏秀荣.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14(02)
[5]两汉时期中原地区瘟疫研究[J]. 杨丽.  中州学刊. 2014(02)
[6]两汉疾疫及其应对机制初探[J]. 潘明娟,王社教.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4)
[7]从出土居延汉简看汉代戍边吏卒医疗保障制度[J]. 高元武.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1(06)
[8]论东汉时期的自然灾害与道教形成之关联[J]. 房春艳,王晓霞.  安康学院学报. 2011(03)
[9]秦汉时期浙江医药概述[J]. 朱德明.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06)
[10]汉代国家救助体系述论[J]. 甄尽忠.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3)

博士论文
[1]原始道教与汉代社会研究[D]. 张喆.南京师范大学 2013
[2]3-6世纪中国北方地区的疫病与社会[D]. 王飞.吉林大学 2011
[3]关于汉代社会救济的若干问题[D]. 林兴龙.厦门大学 2008
[4]灾害与两汉社会研究[D]. 陈业新.华中师范大学 2001

硕士论文
[1]汉末三国灾疫与文人、文学[D]. 任舸.四川师范大学 2016
[2]两汉民间慈善事业研究[D]. 陈淑燕.山东师范大学 2013
[3]秦汉简帛中所见疾病的预防与治疗研究[D]. 廖云.西南大学 2013
[4]两汉社会保障制度及实践研究[D]. 杨会军.山西大学 2012
[5]两汉时期疫病研究[D]. 王飞.吉林大学 2006
[6]两汉救荒研究[D]. 李家钊.苏州大学 2001



本文编号:32600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uanguanlilunwen/32600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217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