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育技术的社会塑形及其哲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08 19:59
现代生育技术是指介入人类生育过程的技术手段。按照学界的研究,现代生育技术主要分为四类:生育控制技术、分娩技术、胚胎发育监测技术、不孕不育治疗技术。其中,避孕和受孕是两大主要议题。随着科技迅猛发展,生育技术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也日益复杂,日渐成为技术研究的重要内容。当代技术研究通过吸收马克思的技术社会观,研究立场发生了重要的“格式塔转变”,即从传统的“技术决定论”转向了“技术的社会塑形”论,即认为技术不是孤立于社会发展的,而是成型(pattern)或形成(shape)于特定的社会环境中,社会因素、政治因素、文化因素、经济因素等深刻塑造了技术的产生、发展与应用。该理论在技术与社会互动关系研究的基本立场和主要方法,为我们分析生育技术提供了理论视角。从技术的社会塑形理论来看,现代生育技术的发展变迁及其人们对技术的选择,并非完全是技术的内在逻辑所决定,而是现代生育技术与社会之间复杂互动的结果。经济基础?生育文化?生育政策等因素深刻影响并塑造了现代生育技术及人们的技术选择。经济方面,社会生产方式、经济发展水平及技术使用者的经济条件深刻影响了避孕术、辅助生殖等技术的使用;在产前性别诊断技术的社会应用...
【文章来源】:新疆大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8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目的?意义
(一)选题目的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及本人对综述的评价
三、研究内容、研究中所要突破的难题
四、采取的研究方法,特色与创新之处
(一)研究方法
(二)特色与创新
第一章 技术的社会塑形理论的提出
第一节 从技术决定论到技术的社会塑形论
一、马克思主义的技术社会论
二、技术决定论及其困境
(一)技术自主论引发了技术发展的线性模式
(二)技术与社会的二元论导致无法把握技术与社会的互动关系
三、技术研究的社会转向
第二节 技术的社会塑形理论
一、基本观点:技术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与塑造
二、主要方法:经验研究与案例分析
三、重要意义:深化对技术与社会互动的认识
第三节 技术的社会塑形理论的研究路径
一、技术的社会建构(SCOT)
二、大规模技术系统(LTS)
三、行动者网络理论(ANT)
第二章 现代生育技术的社会塑形
第一节 现代生育技术的历史与发展
一、从自然孕育到技术干预
二、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
三、生殖技术的社会运用
第二节 经济因素对生育技术的塑形
一、社会生产方式与生育技术的使用
二、经济发展水平对生育技术的影响
三、经济收入与生育技术的选择
第三节 文化因素对生育技术的塑形
一、传统文化观念对生育观影响
二、生育观念与生育技术选择
三、男女观念与性别鉴别技术
第四节 政策因素对生育技术的塑形
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变迁
二、生育政策与避孕节育技术选择
三、全面二孩政策与辅助生殖技术选择
第三章 生育技术社会塑形的哲学反思
第一节 传统生育技术决定论的反思
一、生育技术的负效应
二、生育技术的异化现象
第二节 生育技术社会塑形的方法论启示
一、生育技术具有社会属性
二、生育技术具有实践品质
三、超越技术分析的二元论框架
第三节 促进技术与社会良性互动的方法论路径
一、改善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
(一)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降低生育经济成本
(二)提升价值观念,改善生育人文环境
二、加强对生育技术的社会管理
三、促进生育技术政策的公众参与与协商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技术决定论的现代性透视:源起、脉络及反思[J]. 黄晓伟,张成岗.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8(11)
[2]新时代生育政策配套体系建构的内涵、挑战及顶层设计探究[J]. 朱荟,崔宝琛,陆杰华.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2018(10)
[3]新时期避孕模式的演变(2010~2016)[J]. 邹艳辉,刘鸿雁,王晖. 人口研究. 2018(05)
[4]SST视角下的宋明绞经织物及其工艺转变[J]. 邓可卉,王子琪,张雷.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18(06)
[5]社会工作介入试管助孕困境家庭刍议[J]. 王锐. 现代交际. 2018(08)
[6]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困境及对策探析[J]. 沈丹丹. 文学教育(下). 2018(04)
[7]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开创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新征程[J]. 王培安. 人口研究. 2018(01)
[8]浅析性别偏好的变化[J]. 魏霞.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6)
[9]略论绿色技术的社会形成的三条路径[J]. 王汉林,谭国娟.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7(03)
[10]当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形势与任务[J]. 王巧梅.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17(03)
博士论文
[1]现代医学技术的异化及其哲学反思[D]. 郭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7
[2]论技术发展的社会形成[D]. 肖峰.中国人民大学 2001
硕士论文
[1]技术与文化:SST视角下技术创新与文化产业的发展[D]. 毕亚杰.渤海大学 2017
[2]辅助生殖技术法的比较分析及文化根源探究[D]. 吴岳.天津大学 2014
[3]试论技术在“人口转变”中的作用[D]. 吴东霞.北京化工大学 2014
[4]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的法律规制[D]. 程杰.昆明理工大学 2013
[5]辅助生殖技术与生育文化[D]. 倪水雄.广西师范大学 2008
[6]SST视野中的近代中国地毯技术变革研究[D]. 李洁.内蒙古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391392
【文章来源】:新疆大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8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目的?意义
(一)选题目的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及本人对综述的评价
三、研究内容、研究中所要突破的难题
四、采取的研究方法,特色与创新之处
(一)研究方法
(二)特色与创新
第一章 技术的社会塑形理论的提出
第一节 从技术决定论到技术的社会塑形论
一、马克思主义的技术社会论
二、技术决定论及其困境
(一)技术自主论引发了技术发展的线性模式
(二)技术与社会的二元论导致无法把握技术与社会的互动关系
三、技术研究的社会转向
第二节 技术的社会塑形理论
一、基本观点:技术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与塑造
二、主要方法:经验研究与案例分析
三、重要意义:深化对技术与社会互动的认识
第三节 技术的社会塑形理论的研究路径
一、技术的社会建构(SCOT)
二、大规模技术系统(LTS)
三、行动者网络理论(ANT)
第二章 现代生育技术的社会塑形
第一节 现代生育技术的历史与发展
一、从自然孕育到技术干预
二、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
三、生殖技术的社会运用
第二节 经济因素对生育技术的塑形
一、社会生产方式与生育技术的使用
二、经济发展水平对生育技术的影响
三、经济收入与生育技术的选择
第三节 文化因素对生育技术的塑形
一、传统文化观念对生育观影响
二、生育观念与生育技术选择
三、男女观念与性别鉴别技术
第四节 政策因素对生育技术的塑形
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变迁
二、生育政策与避孕节育技术选择
三、全面二孩政策与辅助生殖技术选择
第三章 生育技术社会塑形的哲学反思
第一节 传统生育技术决定论的反思
一、生育技术的负效应
二、生育技术的异化现象
第二节 生育技术社会塑形的方法论启示
一、生育技术具有社会属性
二、生育技术具有实践品质
三、超越技术分析的二元论框架
第三节 促进技术与社会良性互动的方法论路径
一、改善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
(一)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降低生育经济成本
(二)提升价值观念,改善生育人文环境
二、加强对生育技术的社会管理
三、促进生育技术政策的公众参与与协商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技术决定论的现代性透视:源起、脉络及反思[J]. 黄晓伟,张成岗.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8(11)
[2]新时代生育政策配套体系建构的内涵、挑战及顶层设计探究[J]. 朱荟,崔宝琛,陆杰华.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2018(10)
[3]新时期避孕模式的演变(2010~2016)[J]. 邹艳辉,刘鸿雁,王晖. 人口研究. 2018(05)
[4]SST视角下的宋明绞经织物及其工艺转变[J]. 邓可卉,王子琪,张雷.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18(06)
[5]社会工作介入试管助孕困境家庭刍议[J]. 王锐. 现代交际. 2018(08)
[6]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困境及对策探析[J]. 沈丹丹. 文学教育(下). 2018(04)
[7]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开创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新征程[J]. 王培安. 人口研究. 2018(01)
[8]浅析性别偏好的变化[J]. 魏霞.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6)
[9]略论绿色技术的社会形成的三条路径[J]. 王汉林,谭国娟.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7(03)
[10]当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形势与任务[J]. 王巧梅.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17(03)
博士论文
[1]现代医学技术的异化及其哲学反思[D]. 郭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7
[2]论技术发展的社会形成[D]. 肖峰.中国人民大学 2001
硕士论文
[1]技术与文化:SST视角下技术创新与文化产业的发展[D]. 毕亚杰.渤海大学 2017
[2]辅助生殖技术法的比较分析及文化根源探究[D]. 吴岳.天津大学 2014
[3]试论技术在“人口转变”中的作用[D]. 吴东霞.北京化工大学 2014
[4]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的法律规制[D]. 程杰.昆明理工大学 2013
[5]辅助生殖技术与生育文化[D]. 倪水雄.广西师范大学 2008
[6]SST视野中的近代中国地毯技术变革研究[D]. 李洁.内蒙古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3913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uanguanlilunwen/33913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