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医卫管理论文 >

《芝山医案》、《舍岩针法》的理论和临床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5-01-14 00:54
  《舍岩针法》和《芝山医案》是韩国的针灸著作。《舍岩针法》是一部针灸处方著作,而《芝山医案》是应用“舍岩针法”的临床医案记录。这两部著作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因此,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探讨其理论依据和临床应用规律。 中所提出的“正格”和“胜格”概念为《舍岩针法》所无。研究发现“正格”和“胜格”是对《舍岩针法》配穴方式的概括,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临床选穴配方的规律。本文从研究“正格”和“胜格”入手,将《芝山医案》归类整理,通过分析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舍岩针法”和《芝山医案》均以五行学说为临床指导。临床上必须根据脏腑、经络、五输穴等五行配属来进行诊断和治疗。在疾病诊断明确、脏腑定位准确、病性虚实确实的前提下,依据“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和“亢则害,承乃制,制则生化”理论,进行取穴和选择补泻法,并注意综合运用自经补泻法和他经补泻法。以上均为五行学说的理论和方法在“舍岩针法”和《芝山医案》中的运用。 “正格”、“胜格”的概念是《芝山医案》的创见。既代表针法,又相应于病机。选择“正格”和“胜格”区别是在于病机的虚实,“正格”对应于虚证或虚兼实证;“胜格”对应于实证。临床上以经络辨证和脏腑辨...

【文章页数】:9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上篇:《舍岩针法》、《芝山医案》的文献研究
    1 《舍岩针法》、《芝山医案》的版本研究
        1.1 《舍岩针法》、《芝山医案》手写本
        1.2 《舍岩针法》、《芝山医案》刊行本
        1.3 研究版本的选择
    2 舍岩针法理论研究
        2.1 “正格”与“胜格”理论
            2.1.1 “正格”与“胜格”理论起源的文献记载
            2.1.2 “正格”与“胜格”配穴理论形成的文献记载
            2.1.3 “正格”与“胜格”配穴原则的解释
    3 《舍岩针法》、《芝山医案》文献研究
        3.1 韩国《舍岩针法》、《芝山医案》研究情况
            3.1.1 韩国《舍岩针法》、《芝山医案》的医史文献研究
            3.1.2 临床病症研究概况
            3.1.3 理论探讨研究概况
        3.2 在中国与《舍岩针法》、《芝山医案》理论有关的研究概况
            3.2.1 介绍韩国“舍岩针法”
            3.2.2 五输穴研究
            3.2.3 补泻法研究
    4 小结
下篇:《芝山医案》中“正格”、“胜格”医案分析
    1 正格医案分析
        1.1 大肠正格;三里、曲池补,阳谷、阳溪泻
            1.1.1 大肠正格医案比较分析
            1.1.2 大肠正格临床应用小结
        1.2 肺经正格;太白、太渊补,少府、鱼际泻
            1.2.1 肺经正格医案比较分析
            1.2.2 肺经正格临床应用小结
        1.3 胃经正格;阳谷、解溪补,临泣、陷谷泻
            1.3.1 胃经正格医案比较分析
            1.3.2 胃经正格临床应用小结
        1.4 脾经正格;少府、大都补,大敦、隐白泻
            1.4.1 脾经正格医案比较分析
            1.4.2 脾经正格临床应用小结
            1.4.3 治案
        1.5 小肠正格;后溪、临泣补,通谷、前谷泻
            1.5.1 小肠正格医案比较分析
            1.5.2 小肠正格临床应用小结
            1.5.3 治案
        1.6 心经正格;大敦、少冲补,阴谷、少海泻
            1.6.1 心经正格医案分析比较
            1.6.2 心经正格临床应用小结
        1.7 膀胱正格;商阳、至阴补,三里、委中泻
            1.7.1 膀胱正格医案比较分析
            1.7.2 膀胱正格临床应用小结
        1.8 肾经正格;经渠、复溜补,太白、太溪泻
            1.8.1 肾经正格医案比较分析
            1.8.2 肾经正格临床应用小结
        1.9 肝经正格;阴谷、曲泉补,经渠、中封泻
            1.9.1 肝经正格医案比较分析
            1.9.2 肝经正格临床应用小结
    2 胜格医案分析
        2.1 大肠胜格;阳谷、阳溪补,通谷、二间泻
            2.1.1 大肠胜格医案比较分析
            2.1.2 大肠胜格临床应用小结
        2.2 肺经胜格;少府、鱼际补,阴谷、尺泽泻
            2.2.1 肺经胜格医案比较分析
            2.2.2 肺经胜格临床应用小结
        2.3 胃经胜格;临泣、陷谷补,商阳、历兑泻
            2.3.1 胃经胜格医案比较分析
            2.3.2 胃经胜格临床应用小结
        2.4 脾经胜格;大敦、隐白补,经渠、商丘泻
            2.4.1 脾经胜格医案分析比较
            2.4.2 脾经胜格临床应用小结
        2.5 胆经胜格;商阳、窍阴补,阳谷、阳辅泻
            2.5.1 胆经胜格医案分析
            2.5.2 胆经胜格临床应用小结
    3 其他医案分析
        3.1 中风
            3.1.1 语言蹇涩,半身不遂
            3.1.2 口眼歪斜
            3.1.3 偏风口(附:治案)
            3.1.4 肝中方
            3.1.5 脾中方
            3.1.6 角弓反张
            3.1.7 中风医案小结
        3.2 瘀血方(外伤):太白、太渊补,曲池泻
            3.2.1 瘀血方医案分析比较
            3.2.2 瘀血方临床应用小结
        3.3 痰眩方:少府,鱼际补,太白、太渊泻
            3.3.1 痰眩方医案分析比较
            3.3.2 痰眩方临床应用小结
        3.4 酒痰方:太白、太渊补,太敦、隐白泻
            3.4.1 酒痰方医案比较分析
            3.4.2 酒痰方临床应用小结
            3.4.3 治案
结语
参考文献
附篇1: 舍岩针法
附篇2: 舍岩针法附录篇
附篇3: 芝山医案
附篇4: 芝山医案附录篇
致谢
个人简历



本文编号:40261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uanguanlilunwen/40261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a7e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