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预防医学论文 >

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方法的改进

发布时间:2018-06-17 00:12

  本文选题:γ射线 + 嗜多染红细胞 ; 参考:《毒理学杂志》2015年02期


【摘要】:目的观察经γ射线照射后不同时相点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的变化,进一步完善微核流式细胞仪自动化检测方法。方法 ICR雄性小鼠给予60Coγ射线一次性全身照射,每组4只,剂量分别为1.0、3.0和6.0 Gy,与照射后0.5、2、6和12 h取材;阴性对照组给予假照射;阳性对照组注射环磷酰胺24 h后取材。结果 1.0 Gyγ射线照射后6 h,骨髓f MNPCE显著升高(P0.01);而3.0 Gy及6.0 Gy照射后6 h,骨髓f MNPCE显著升高(P0.01);2种方法检测结果显示均有较好的剂量、时间依赖性,并呈显著正相关性(r=0.962,P0.05)。结论红细胞微核流式细胞仪自动化检测方法快速、简单、灵敏、客观,完全适用于小鼠骨髓红细胞微核率的检测。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hange of micronucleus rate in bone marrow polychromatic erythrocytes of mice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after 纬 -ray irradiation, and to improve the automatic detection method of micronucleus flow cytometry. Methods ICR male mice were exposed to 60Co 纬 -ray for one time, 4 mice in each group, with doses of 1.0g 3.0 and 6.0 Gy, respectively. The samples were obtained at 6 and 12 hours after irradiation, while those in the negativ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false irradiation, and those in the positive control group were obtained after 24 hours of injection of cyclophosphamide. Results at 6 h after 1.0 Gy 纬 -ray irradiation, bone marrow fMNPC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P 0.01), while bone marrow f MNPC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t 6 h after irradiation with 3.0 Gy and 6.0 Gy. The results of two methods showed a good dose and time dependence, and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r0.962P0.05. Conclusion the automatic detection method of erythrocyte micronucleus flow cytometry is rapid, simple, sensitive, objective and suitable for the detection of micronucleus rate in bone marrow of mice.
【作者单位】: 江苏省淮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
【分类号】:R14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孙立平,李德志,刘志谋,杨录军,刘晋yN,曹佳;大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的流式细胞仪自动化检测[J];癌变.畸变.突变;2004年03期

2 胡冰冰;杨录军;周燕虹;刘胜学;刘晋;曹佳;;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单激光流式细胞仪自动化检测[J];癌变.畸变.突变;2006年01期

3 胡冰冰,杨录军,刘胜学,曹佳;流式细胞仪检测X射线诱导小鼠骨髓红细胞微核率的初步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5年22期

4 王碧薇;王利;刘铁强;姚波;赵月莹;左洪莉;赵红霞;余长林;;流式细胞仪检测γ射线照射后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的研究[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1年07期

5 姚波;蒋本荣;艾辉胜;;辐射生物剂量计的临床应用与研究现状[J];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2007年03期

6 冯晓青;尉红;万建美;李冰燕;张增利;;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方法的改进[J];毒理学杂志;2011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立平,曹佳;微核实验的自动化检测研究进展[J];癌变.畸变.突变;2004年03期

2 胡冰冰;杨录军;周燕虹;刘胜学;刘晋;曹佳;;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单激光流式细胞仪自动化检测[J];癌变.畸变.突变;2006年01期

3 边寰锋;安飞云;钟才高;廖春华;;瑞-姬氏混染在Cr(Ⅵ)诱导的HepG2细胞微核试验中的应用[J];癌变.畸变.突变;2007年02期

4 滕晶晶;;流式细胞仪自动化检测在微核试验中的应用[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8年01期

5 宋杰;;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人染色体异常研究中的应用[J];大家;2012年20期

6 胡冰冰,杨录军,刘胜学,曹佳;流式细胞仪检测X射线诱导小鼠骨髓红细胞微核率的初步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5年22期

7 褚群;杨录军;庞学利;曹佳;;低剂量X射线辐照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的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8年22期

8 郭月凤;张慧芳;杨彪;田还成;;急性辐射损伤的生物剂量估算方法[J];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2012年03期

9 赵瑞君;张庆华;赵志玲;李飞栋;;抗肿瘤效果截然不同的两种昆虫抗菌肽[J];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2006年05期

10 王帅南;张晓红;胡晓丹;张海黔;;基于表面等离激元共振技术的辐射生物剂量计初探[J];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2015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闫学昆;CB法微核图像自动分析关键技术研究与系统实现[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0年

2 张晓红;基于表面等离激元共振技术的生物剂量计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张萍;电离辐射对人外周血细胞GADD45A和nm23-H1基因表达的影响[D];郑州大学;2010年

2 张岭;电离辐射诱发小鼠外周血网织红细胞微核的剂量—效应关系[D];吉林大学;2011年

3 王碧薇;网织红细胞微核率用于急性放射病生物剂量快速诊断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1年

4 胡冰冰;小鼠骨髓红细胞微核流式细胞仪自动化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应用[D];第三军医大学;2005年

5 刘宇光;快速检测网织红细胞微核作为电离辐射生物标志物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6 杜玉锋;脱氢乙酸的毒性及在鸡组织中消除规律的研究[D];扬州大学;2009年

7 褚群;低剂量X射线诱导小鼠骨髓和人外周血红细胞微核率流式仪自动化检测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8年

8 徐利军;基于图像的微核试验分析方法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9 何丽霞;峨眉千里光毒理学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立平,李德志,刘志谋,杨录军,刘晋yN,曹佳;大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的流式细胞仪自动化检测[J];癌变.畸变.突变;2004年03期

2 孙立平,李德志,刘志谋,杨录军,刘晋yN,曹佳;人外周血网织红细胞微核的流式细胞仪自动化检测[J];癌变.畸变.突变;2004年03期

3 孙立平,李德志,刘志谋,杨录军,刘晋yN,曹佳;人外周血网织红细胞微核作为辐射生物剂量仪的初步研究[J];癌变.畸变.突变;2004年03期

4 孙立平,曹佳;微核实验的自动化检测研究进展[J];癌变.畸变.突变;2004年03期

5 胡冰冰;杨录军;周燕虹;刘胜学;刘晋;曹佳;;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单激光流式细胞仪自动化检测[J];癌变.畸变.突变;2006年01期

6 曹佳,MichaelNusse,,WolfgangBeisker,Ilse-DoreAdler;流式细胞术对小鼠外周血红细胞微核自动化检测的研究[J];癌变.畸变.突变;1994年06期

7 张连珍,池翠萍;应用单细胞微凝胶电泳技术对辐射诱发人血淋巴细胞DNA损伤的研究[J];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1998年02期

8 张军宁,洪承皎,朱寿彭;单细胞凝胶电泳检测外照射诱导DNA单链断裂和双链断裂[J];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2002年03期

9 洪承皎,张军宁;单细胞凝胶电泳在放射医学中的应用[J];国外医学(放射医学核医学分册);2000年06期

10 田素青;微核着丝粒的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辐射研究中的应用[J];国外医学(放射医学核医学分册);2002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凡,王玲;大型流式细胞仪质量控制方法的探讨[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2 刘婷婷;;流式细胞仪在中西医领域的应用[J];西部医学;2011年06期

3 周丽,周振英;流式细胞仪研制的技术进展[J];现代医学仪器与应用;2003年01期

4 龚守良,陈大伟,李修义;流式细胞仪在预防医学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工程学;2003年02期

5 张鲁榕,孔宪涛,张浩;流式细胞仪使用中的一些技术问题[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1989年02期

6 张盈华,孙瑛;流式细胞仪在科研及医疗上的应用(讲座)[J];陕西医学检验;1995年03期

7 陈军浩,张葵;流式细胞仪计数网织血小板及初步临床应用[J];临床检验杂志;2001年06期

8 张艺;流式细胞仪构成与工作原理[J];医疗设备信息;2005年08期

9 王丹;王庆山;蔡姝;郭学松;;流式细胞仪的临床应用[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07年S1期

10 陈冬;张国权;;流式细胞仪测定血小板聚集及其临床应用[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魏勋斌;张黎;陈芸;李延;谭渊;顾正勤;刘力;陈彤;;可实时监测循环中流动细胞的在体流式细胞仪[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2 肖东杰;李晓英;刘洋;黄平;孙立智;汪运山;;一种自制流式细胞仪专用溶血素对红细胞和白细胞的作用研究[A];第五次全国中青年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3 曾有权;潘天彪;黄光云;马青艳;卢克焕;;流式细胞仪分离对猪精子DNA完整性的影响初探[A];第五届中国畜牧科技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颜晓梅;;超高灵敏流式细胞仪的研制与应用[A];第六届全国化学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肖东杰;李晓英;刘洋;黄平;孙立智;汪运山;;一种自制流式细胞仪专用溶血素对红细胞和白细胞的作用研究[A];中国免疫学会第五届全国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06年

6 周长慧;常艳;王征;王庆利;林海霞;;流式细胞仪技术在微核试验中的应用进展[A];2010年全国药物毒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7 李立家;马璐;Arumuganathan K;宋运淳;;流式细胞仪分拣的染色体——一种很好的植物基因定位的材料[A];湖北省遗传学会、江西省遗传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8 沙慧芳;江晓丰;顾伟勇;包国良;冯久贤;王恩忠;;肺癌患者外周血循环中癌细胞的流式细胞仪分析[A];2000全国肿瘤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9 郑春静;;大黄鱼三倍体流式细胞仪检测技术研究[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2005年学术大会、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记者 朱国旺;“流式中国30年”高峰论坛召开[N];中国医药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唐婷邋 朴淑渝;给细胞做“CT”[N];科技日报;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徐浩;双激光四通道流式细胞仪光学系统设计[D];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0286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fangyixuelunwen/20286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631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