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预防医学论文 >

纳米二氧化硅和纳米氧化锌颗粒对人肝癌细胞的毒性作用

发布时间:2018-06-17 12:45

  本文选题:纳米二氧化硅颗粒 + 纳米ZnO颗粒 ; 参考:《环境与健康杂志》2017年04期


【摘要】:目的探讨纳米二氧化硅和纳米ZnO颗粒对人肝癌(HepG2)细胞毒性的影响。方法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细胞分别暴露于含终浓度分别为0(对照)~200μg/ml纳米二氧化硅、纳米ZnO颗粒的无血清培养基中培养24 h。检测细胞活性及细胞膜的完整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各浓度纳米二氧化硅及25~200μg/ml纳米ZnO染毒组HepG2细胞的存活率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染毒浓度的升高,纳米二氧化硅和纳米ZnO染毒HepG2细胞的存活率均呈下降趋势。与相同浓度纳米二氧化硅相比,50~200μg/ml纳米ZnO染毒组HepG2细胞的存活率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各浓度纳米二氧化硅及纳米ZnO染毒组HepG2细胞上清液中LDH的活力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纳米二氧化硅和纳米ZnO染毒浓度的升高,HepG2细胞上清液中LDH的活力均呈上升趋势。与相同浓度纳米二氧化硅相比,各浓度纳米ZnO染毒组HepG2细胞上清液中LDH的活力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纳米颗粒均可对HepG2细胞产生毒性作用,且纳米二氧化硅比纳米ZnO颗粒的细胞毒性作用更强。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nano-silica and nano-ZnO particles on the cytotoxicity of huma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epG _ 2. Methods cells in logarithmic growth phase were exposed to serum-free medium containing final concentration of 0 渭 g/ml nano-silica and nano-ZnO particles for 24 h. Cell activity and cell membrane integrity were measured.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survival rate of HepG2 cells exposed to nano-silica and 25 渭 g/ml nano-ZnO was low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and with the increase of exposure concentration, the survival rate of HepG2 cell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The survival rate of HepG2 cells exposed to nano silica and ZnO decreased. Compared with the same concentration of nanometer silica, the survival rate of HepG2 cells exposed to 50 渭 g/ml nano-ZnO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same concentration of nano-ZnO,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activity of LDH in the supernatant of HepG2 cells exposed to nano-silica and nano-ZnO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and the activity of LDH in the supernatant of HepG2 cells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concentration of nano-silica and nano-ZnO. Compared with the same concentration of nano-silica, the activity of LDH in the supernatant of HepG2 cells exposed to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nano-ZnO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same concentration of nano-silica,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Conclusion both nanoparticles have toxic effects on HepG2 cells, and nano-silica has stronger cytotoxicity than ZnO nanoparticles.
【作者单位】: 佳木斯大学基础医学院;佳木斯大学;
【基金】:黑龙江省卫生计生委立项科研课题(2014-265) 2016年黑龙江省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201610222049)
【分类号】:R1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凤琴;朱家壁;葛亮;;纳米二氧化硅稳定乳剂系统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9年03期

2 崔媛;李艳辉;段潜;;多孔纳米二氧化硅球的制备及其对胰岛素的担载和释放行为[J];硅酸盐学报;2013年02期

3 王磊石;于文芳;;微米与纳米二氧化硅对肺组织影响光镜下比较研究[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0年05期

4 郭玉婷;刘明学;董发勤;;纳米二氧化硅细胞毒性效应研究进展[J];环境与职业医学;2014年05期

5 崔冠群;杜忠君;高静;侯松萍;;气管滴注纳米二氧化硅颗粒致大鼠肺炎症反应及脏器中硅浓度变化的研究[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3年10期

6 赵光强;黄云超;李光剑;李森;周永春;雷玉洁;陈小波;杨凯云;陈颖;杨X;;纳米二氧化硅在人支气管上皮细胞内的亚细胞分布和遗传毒性[J];中国肺癌杂志;2013年03期

7 张兵;杨细飞;王晓梅;刘建军;何浩伟;龚春梅;蒋英芝;郑波;庄志雄;;纳米二氧化硅对HaCaT细胞谷胱甘肽还原酶表达及活力的影响[J];环境与健康杂志;2010年07期

8 王素华;白钢;吴玲;周少磊;;纳米二氧化硅粉尘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J];毒理学杂志;2010年03期

9 李光剑;黄云超;刘拥军;郭律;周永春;杨X;陈颖;赵光强;雷玉洁;;C1烟煤中自然产出的纳米二氧化硅对BEAS-2B细胞的体外毒性[J];中国肺癌杂志;2012年10期

10 李虎;赵光强;黄云超;;纳米二氧化硅与肺癌的关系[J];现代肿瘤医学;201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伍林;曹淑超;易德莲;刘峡;孙少学;秦晓蓉;;纳米二氧化硅的制备进展[A];第七届全国颗粒制备与处理学术暨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闻新;方建勇;韩立晶;冉祥海;庄宇刚;董丽松;;聚乳酸/纳米二氧化硅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9年

3 吴春蕾;杨本意;刘莉;康旭;;纳米二氧化硅绝热材料研究进展[A];低碳技术与材料产业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王晓英;蔡旭;徐白;洪若瑜;李洪钟;;纳米二氧化硅的制备及应用[A];中国颗粒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8年

5 伍林;曹淑超;易德莲;殷海蓉;秦晓蓉;黄晶;;纳米二氧化硅的制备及表征[A];第七届全国颗粒制备与处理学术暨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李清海;翟玉春;印万忠;;球形纳米二氧化硅的制备[A];第十届全国粉体工程学术会暨相关设备、产品交流会论文专辑[C];2004年

7 蔡勇;;多孔纳米二氧化硅显微结构分析[A];第三届散裂中子源多学科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胡学梅;秦长喜;魏杰;;喷墨打印纸用纳米二氧化硅的分散研究[A];'2007(第十四届)全国造纸化学品开发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刘昕;孙皎;;纳米二氧化硅颗粒对大鼠心血管系统毒性的体内研究[A];2009年上海市医用生物材料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10 李传常;任艳萍;唐爱东;杨艳;;不同干燥方法对纳米二氧化硅比表面积的影响[A];中国颗粒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我省首个纳米二氧化硅项目开始建设[N];山西日报;2000年

2 顾云平 周卫红;纳米二氧化硅制备技术有突破[N];中国化工报;2003年

3 伍维;纳米二氧化硅制备技术取得重大突破[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冯海波;奇迹:用“稻壳灰”筑高楼[N];广东科技报;2006年

5 ;纳米二氧化硅气相燃烧制备技术通过鉴定[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5年

6 记者 李陈续;织一张“大网”收集浮油[N];光明日报;2014年

7 中国包装总公司供稿;“智能型缓释杀菌水果保鲜包装膜制备与应用技术”及“纳米二氧化硅改性聚乙(丙)烯软包装材料制备技术”[N];中国包装报;2010年

8 徐少亚;执着耕耘 创新超越[N];中国化工报;2008年

9 ;吉林:稻壳提取纳米二氧化硅[N];经济参考报;2006年

10 记者雷克鸿;北京印刷学院两种食品包材新技术通过鉴定[N];中国食品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慧媛;木质高分子复合材料的改性设计及性能评价[D];南京林业大学;2015年

2 任晓川;基于纳米二氧化硅改良的冻(融)土力学特性的试验研究[D];兰州大学;2016年

3 游波;聚合物/二氧化硅纳米复合乳液及结构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4 侯雪艳;制革用含酶助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5年

5 郑净植;聚丙烯/微、纳米二氧化硅复合材料的分散与性能[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李阳;纳米二氧化硅颗粒致细胞多核作用及其相关机制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7 常雪灵;有机凝胶模板法制备纳米二氧化硅及其形成机理[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8 陈国栋;丙烯酸酯聚氨酯/纳米二氧化硅复合涂层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9 袁俊杰;有机颜料的表面纳米包覆改性及其在涂料中的应用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10 贾鑫;新型功能化聚乙烯醇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施莉;用硅溶胶制备纳米二氧化硅[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叶超;表面修饰亲水性纳米二氧化硅的超疏水复合膜制备[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3 叶光宝;聚合物/SiO_2杂化材料的制备与性能[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4 于聪;炼锡废渣多组分回收工艺[D];江苏理工学院;2015年

5 杨尚悦;纳米二氧化硅和常规二氧化硅的水生态毒性初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6 杨维超;纳米二氧化硅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毒性[D];郑州大学;2015年

7 杨晓彤;原位聚合法制备SiO_2/聚醋酸乙烯共聚物乳液[D];沈阳理工大学;2015年

8 彭璇;三维织物的成型加工及其纳米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D];武汉纺织大学;2015年

9 牛建伟;纳米氧化硅和碳纤维复合砂浆性能与改性机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10 李恒;纳米二氧化硅刺激BEAS-2B细胞炎症和纤维化反应及其与外周血相关细胞因子的关系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0310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fangyixuelunwen/20310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c83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