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点遗传毒性研究进展
本文选题:量子点 + DNA损伤 ; 参考:《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2015年06期
【摘要】:有关量子点(QD)的遗传毒性作用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研究显示,QD进入内环境后通过产生活性氧和释放有毒内核离子这两种机制产生遗传毒效应。彗星实验及微核实验表明,QD产生的遗传毒效应主要是DNA损伤和染色体畸变。DNA损伤和染色体畸变的程度受多个影响因素控制:QD浓度越高毒效应越强;QD粒径越小越易进入细胞核并产生遗传损伤;表面带负电荷的QD毒性更强;裸核QD的毒性比外壳包覆的QD毒性强。另外,QD在不改变细胞遗传物质的条件下,通过表观遗传学改变也可产生遗传效应,使有害效应持续存在。
[Abstract]:Some progress has been made in the study of the genotoxicity of quantum dots (QD). It has been shown that QD can produce genetic toxic effects by producing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and releasing toxic inner core ions after entering the inner environment. Comet assay and micronucleus assay showed that the genetic toxicity of QD was mainly caused by DNA damage and chromosome aberration. The degree of DNA damage and chromosome aberration was controlled by several factors. The higher the concentration of QD was, the stronger the toxicity effect was, the smaller the particle size of QD was. Enter the nucleus and cause genetic damage; The toxicity of QD with negative charge on the surface is stronger than that of the shell coated QD, and the toxicity of Naked QD is stronger than that of shell coated QD. In addition, QD can also produce genetic effects by epigenetic changes without changing the genetic material of cells, so that the harmful effects persist.
【作者单位】: 教育部环境医学工程重点实验室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苏州纳米科技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生物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725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7269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30246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473003) 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11CB933404) 江苏省基础研究计划(自然科学基金BK2011606)~~
【分类号】:R11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Kavitha Pathakoti;Huey-Min Hwang;Hong Xu;Zoraida P.Aguilar;Andrew Wang;;In vitro cytotoxicity of CdSe/ZnS quantum dots with different surface coatings to human keratinocytes HaCaT cells[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13年01期
2 杨林;许恒毅;魏华;熊勇华;;量子点毒性机制及对生殖系统毒性的研究进展[J];生殖与避孕;2012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范丽娟;许恒毅;傅芬;杨林;刘文婷;;量子点对雌性鼠类生殖系统及胚胎发育毒性的研究进展[J];生殖与避孕;2014年02期
2 范丽娟;傅芬;许恒毅;刘雯婷;;量子点诱导细胞凋亡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14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沈春琳;基于胞质分裂阻滞微核细胞组学试验的两类纳米材料遗传毒作用特征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范丽娟;量子点诱导Hela细胞凋亡分子机制的研究[D];南昌大学;2014年
2 彭仕琪;碘氧铋纳米材料对人类皮肤角质细胞的毒性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Quantum dots enhance Cu~(2+)-induced hepatic L02 cells toxicity[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10年12期
2 ;Effects of nanoscale quantum dots in male Chinese loaches (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Estrogenic interference action,toxicokinetics and oxidative stress[J];Science in China(Series B:Chemistry);2009年10期
3 王晓梅;杨坚泰;许改霞;林晓潭;周消清;屈军乐;陈思平;牛憨笨;;CdSe/CdS/ZnS量子点对体外培养成熟卵母细胞的侵入性研究[J];中国激光;2010年11期
4 邱晓燕,酆豫增,李大金,李超荆;米非司酮抗早孕后出血量与宫腔组织学观察[J];生殖与避孕;1997年02期
5 邓霞飞;黄东晖;熊承良;;米非司酮临床应用最新进展(续)[J];生殖与避孕;2008年01期
6 ZEENIA KAUL,TOMOKO YAGUCHI,SUNIL C KAUL,TAKASHI HIRANO,RENU WADHWA,KAZUNARI TAIRA;Mortalin imaging in normal and cancer cells with quantum dot immuno conjugates[J];Cell Research;2003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鹏;宋金春;;量子点在药学领域的应用及前景[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8年23期
2 谭君;祝连彩;;量子点在新药开发中的应用[J];生命的化学;2008年06期
3 李鸿梅,房学迅,陈娟娟,李惟,王丽萍;量子点荧光标记应用于生物学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2004年05期
4 徐萌,陈新明;量子点在肿瘤医学中的应用[J];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2005年09期
5 李琨;焦嫦亮;尹翔;王顺伟;王吉伟;张阳德;;量子点荧光标记及其应用[J];现代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杂志;2006年04期
6 杨玲玲;;量子点及其在生物光子学中的应用[J];现代医用影像学;2007年01期
7 张毅;;量子点在生物和医学中的应用进展[J];石油化工应用;2008年02期
8 郑少鸾;朱立新;许小亮;王本忠;;量子点的荧光特性在生物标记成像中的应用及展望[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年06期
9 李丹;严拯宇;;量子点的制备及其在生物分析中的应用[J];药物生物技术;2007年05期
10 崔庆新;赵学武;王磊;姜玮;;新型荧光探针量子点在生命科学和药学中的应用[J];中国药学杂志;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德红;武红敏;梁建功;韩鹤友;;量子点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A];第五届全国化学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宋涛;逯超亮;宫晓群;杨秋花;李云红;常津;;量子点荧光编码微球的制备[A];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30次学术年会暨生物医学工程前沿科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杨久敏;宫晓群;张琦;宋涛;刘铁根;李迎新;常津;;小波变换在量子点编码识别中的应用[A];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30次学术年会暨生物医学工程前沿科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李佳涵;葛玉舒;田方方;樊婷;袁莲;刘义;;微量热研究量子点对线粒体代谢的影响[A];中国化学会第十五届全国化学热力学和热分析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10年
5 何治柯;;小粒经近红外低毒水溶性量子点的合成及应用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届全国发光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贾金锋;;全同金属量子点的生长与研究[A];2001年纳米和表面科学与技术全国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1年
7 张友林;曾庆辉;孔祥贵;;用于在体高灵敏检测的量子点发光光纤生物传感器[A];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进展——2007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8 王金嫒;王琛;付国;刘力;王桂英;;量子点的三维取向探测[A];2006年全国强场激光物理会议论文集[C];2006年
9 张家雨;崔一平;王志兵;;胶体量子点的电致发光研究[A];第十七届十三省(市)光学学术年会暨“五省一市光学联合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原凤英;蒋最敏;陆f ;;锗硅双层量子点耦合效应的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半导体物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冯卫东;美研究可高效阻断蛋白生成的量子点技术[N];科技日报;2008年
2 记者 常丽君;韩国造出全彩色量子点显示屏[N];科技日报;2011年
3 记者 曲照贵;天大首创零污染量子点合成工艺[N];中国化工报;2013年
4 刘牧洋;我国量子点研究获新突破[N];光明日报;2003年
5 王全楚;“量子点”荧光标记初露端倪[N];健康报;2005年
6 刘霞;科学实验发现:量子点不是点[N];科技日报;2010年
7 记者 刘霞;量子点显示屏或将成主流[N];科技日报;2010年
8 刘霞;胶体量子点太阳能电池转化效率创纪录[N];科技日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于欢;纳米技术全面升级LED[N];中国能源报;2010年
10 记者马艳红;中科院化学所成功制备量子点荧光微球[N];中国医药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立民;量子点分子及量子点团簇的电子结构[D];北京师范大学;2002年
2 石星波;单个量子点的光学性质研究及其在超高分辨率定位上的应用[D];湖南大学;2012年
3 王解兵;Ⅱ-Ⅵ族油溶性量子点的制备、修饰及应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4 李钒;高荧光碳量子点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5年
5 周宏明;核壳型量子点的能带结构及其光学非线性[D];武汉大学;2013年
6 黄碧海;基于量子点标记的生物探针构建[D];武汉大学;2012年
7 潘佳奇;半导体ZnSe量子点和碳量子点的制备及其应用[D];兰州大学;2015年
8 何耀;性能优良水溶性量子点和量子点—聚合物纳米微球的微波辐射制备及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9 陈耕;半导体自组织量子点的光学性质和其在量子信息中的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10 刘璇;量子点电致化学发光新体系及其分析新方法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尹芳蕊;纳米颗粒—量子点经嗅觉通路进入中枢神经系统的实验研究[D];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2008年
2 许智祥;荧光量子点的制备及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3 李秀清;量子点的不同修饰方法对其与牛血清白蛋白的作用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4 华晓锋;量子点与生物分子的偶联及其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5 李玉丹;单电子隧穿耦合量子点的输运和光学性质[D];山西大学;2011年
6 何至青;水溶性量子点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7 陈清爱;基于量子点的金属离子检测和碳点的制备及其发光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2年
8 卢鹏;核分析技术在水溶性氧化锌量子点吸收中的应用[D];复旦大学;2012年
9 张翼飞;锗硅单量子点的耦合和瞬态电学性质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10 赵潇;一种纳米级碳量子点的合成、修饰、表征及生物学评价[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0598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fangyixuelunwen/20598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