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预防医学论文 >

共轭亚油酸对小鼠肥胖的抑制作用

发布时间:2018-06-28 08:20

  本文选题:共轭亚油酸 + 抑制肥胖 ; 参考:《食品科学》2016年03期


【摘要】:采用小鼠营养性肥胖模型法,以昆明小鼠为实验动物,设置基础饲料对照组、肥胖模型对照组、共轭亚油酸(conjugated linoleic acid,CLA)高、中、低剂量组,分别连续灌胃6周,考察小鼠体质量、体内脂肪质量、血脂水平、肝脏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含量及脏器的变化,研究CLA对小鼠肥胖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CLA各剂量组小鼠的Lee’s指数、脂肪系数和血清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水平均显著或极显著低于肥胖模型对照组(P0.05或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水平均极显著高于肥胖模型对照组(P0.01),各剂量的CLA对小鼠除肝脏以外的其他脏器无显著影响(P0.05),高剂量(0.15 m L/10 g)CLA可使喂食营养饲料小鼠的各项肥胖指标均处于喂食基础饲料小鼠的水平,表明CLA能有效抑制小鼠肥胖,同时对小鼠生长无毒副作用;CLA可极显著降低小鼠肝脏FAS含量(P0.01),降低脂肪酸的合成,从而抑制小鼠肥胖。
[Abstract]:The nutritional obesity model of mice was used. Kunming mice were used as experimental animals. The basic diet control group, obesity model control group and conjugated linoleic acid (conjugated linoleic acididate) group with high, middle and low doses were used for 6 weeks, respectively, to investigate the body weight of the mice. In order to study the inhibitory effect of (fatty acid on obesity in mice, the changes of body fat quality, lipid level, hepatic fatty acid synthase (fatty acid) content and viscera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Leehs index of mice in the different dose groups of 1: CLA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fat coefficient, serum triglyceride (TG), total cholesterol (TC) an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LDL-C levels were significantly or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obese model control group (P0.05 or P0.01), and the 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 level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obese model control group (P0.05 or P0.01). Compared with the obese model control group (P0.01), CLA of different doses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other organs except liver (P0.05). High dose (0.15 mL / 10 g) CLA could make all the obesity indexes of nutritious feed mice at the level of basal diet mic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LA could effectively inhibit obesity in mice, and at the same time, CLA could significantly reduce FAS content (P0.01) and fatty acid synthesis in liver of mice, thus inhibiting obesity in mice.
【作者单位】: 合肥工业大学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合肥工业大学农产品生物化工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基金】:安徽省年度重点科研计划项目(12070403077)
【分类号】:R15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琪玲;王武;章立新;;共轭亚油酸对小鼠的减肥作用[J];食品科学;2011年2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王圣伟;胥保华;王红芳;;意大利蜜蜂工蜂幼虫饲粮中亚油酸的适宜添加水平[J];动物营养学报;2015年05期

2 崔亚利;李三吓;李同洲;李敏;陈宝江;;日粮中添加共轭亚油酸对小鼠血清瘦素水平及卵泡发育的影响[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5年03期

3 张合亮;赵祥忠;宋俊梅;;功能性配料——共轭亚油酸的研究进展[J];江苏调味副食品;2014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陈晨;蚕蛹油不饱和脂肪酸提取及微胶囊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2 张晓梅;共轭亚油酸诱导的初生小鼠下丘脑POMC启动子甲基化的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3年

3 梁湖梅;鹿茸生理活性成分的减肥降脂作用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贝伟剑;郭姣;胡因铭;黄利华;胡旭光;曹扬;;快速筛选调节肝脂酶活性中药成分方法的研究[J];广东药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2 郭于瑜;血液的抗凝及血清的分离方法简介[J];贵州畜牧兽医;2002年03期

3 邱伟强;陈舜胜;王建中;曲映红;;章鱼胺对营养性肥胖小鼠减肥作用的研究[J];湖南农业科学;2009年12期

4 兰波;凌利;;富含共轭亚油酸的食用油安全性毒理学试验研究[J];江西食品工业;2010年01期

5 韩超;范小兵;王少康;刘莎;李恒;;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对肥胖模型大鼠减肥作用的实验研究[J];现代医学;2008年03期

6 于燕;颜虹;胡森科;孙晓英;狄灵;张敬华;苗江丽;;姜黄素对单纯性肥胖大鼠的减肥作用及其机制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年04期

7 张学良;张莉;李志西;邵东燕;樊艳丽;李博;毋锐琴;布丽君;;绿茶桑椹醋饮料对小白鼠的减肥降血脂作用[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9期

8 陈光亮,李莉,严尚学,黄德武;盐酸西布曲明对营养性肥胖大鼠的减肥作用[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3年01期

9 徐芳;赵春;张雪辉;;螺旋藻胶囊对营养性肥胖大鼠减肥作用的研究[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5年06期

10 陆洁,武大林,阴继霞;一次性塑料试管对血清分离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0年1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珍;杨得坡;;共轭亚油酸构效关系及其分子药理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药学分册);2007年01期

2 凌利,章达礼,徐焱,潘少鹏;共轭亚油酸调节血脂的试验研究[J];食品科技;2003年04期

3 李丽艳,张海风;共轭亚油酸运动后效应及其生理调控功能[J];中国临床康复;2005年28期

4 李珍,杨得坡,黄巧娟,冀红斌;共轭亚油酸及其乙酯的体外透皮实验研究[J];药学进展;2005年11期

5 冯有胜,丁红梅;共轭亚油酸的结构与性质[J];中国粮油学报;2005年05期

6 梁淑明;杨得坡;曾晓晖;;共轭亚油酸营养再分配作用及其安全性[J];卫生研究;2007年04期

7 王丽芳;卢德勋;马燕芬;;共轭亚油酸的来源及其生物学作用[J];乳业科学与技术;2008年02期

8 任仲丽;徐尔尼;刘薇;;共轭亚油酸的生理功能及微生物合成研究进展[J];中国酿造;2008年15期

9 王瑾;徐春涛;;共轭亚油酸生理功能及其合成方法[J];食品工程;2009年03期

10 吴荣荣;;共轭亚油酸的保健功效[J];现代农村科技;2010年2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玉明;;共轭亚油酸的生理作用[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葛声;;共轭亚油酸的保健功能及保健品市场现状[A];首届长三角科技论坛——营养与保健食品发展分论坛论文集[C];2004年

3 万谦;李艳芳;吴兴泉;陈士华;罗宇;曹健;;微生物共轭亚油酸异构酶研究进展[A];河南省细胞生物学学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李婧妍;张兰威;郭春锋;;共轭亚油酸菌株筛选及其益生特性评价[A];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七届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5 顾婷华;;共轭亚油酸的研究[A];上海市粮油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6 杨得坡;李杰梅;曾晓晖;李珍;王冬梅;冀军峰;冀红斌;;共轭亚油酸的抗氧化活性及其抗氧化剂筛选[A];2006第六届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张云琦;周安国;;共轭亚油酸及其降低动物体脂的研究进展[A];第四届全国饲料营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张文斌;季爱玲;于芳;侯祥红;王枫;;共轭亚油酸降血糖作用的实验研究[A];首届中国西部营养与健康、亚健康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9 孙磊;李杰梅;王冬梅;陈常青;鲁冰山;何峰;杨得坡;;共轭亚油酸及其异构体亚油酸纯化技术优化及含量测定[A];第七届中国化妆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蔡健炜;;降体脂产品的功能测试[A];中国营养学会营养与保健食品分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立民;新型奶牛饲料[N];农民日报;2000年

2 刘昊宇;富含共轭亚油酸的奶酪有益于心脏健康[N];中国食品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马永刚;共轭亚油酸将掀起新一轮开发热潮[N];中国食品报;2009年

4 记者 谢小芳;连企共轭亚油酸生产规范成为美国行业标准[N];大连日报;2014年

5 记者 陈凌馨 通讯员 曹路 范明明;CLA实现产业化[N];中国经济时报;2003年

6 记者 马霞 实习生 张学琦;专家研讨共轭亚油酸免疫功效[N];科技日报;2006年

7 杨立民;巴西开发出新型奶牛饲料[N];中国贸易报;2000年

8 孟腊平;具有降低体脂肪功效的食品配料——共轭亚油酸[N];中国食品报;2009年

9 记者 胡其峰;我国奶牛共轭亚油酸机理研究取得重大突破[N];光明日报;2009年

10 记者  张尚武 实习生 刘勇;绿色安全饲料添加剂问世[N];湖南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石红旗;盐地碱蓬共轭亚油酸及其降脂功能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2 衣丹;共轭亚油酸两种主要异构体的分离及生理功能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3 李淑荣;共轭亚油酸高产菌株的诱变选育及高效转化技术的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09年

4 郭诤;非水相系统中脂肪酶催化酯化反应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5 王丽敏;共轭亚油酸高转化量菌株筛选及其酶学性质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年

6 王羽伦;共轭亚油酸冰片酯的合成、分离、纯化及抗肿瘤活性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0年

7 韩立强;共轭亚油酸抑制乳腺脂肪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1年

8 范亚苇;共轭亚油酸对心血管脂肪代谢的影响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9 刘晓华;共轭亚油酸的生物转化和异构体分析[D];南昌大学;2006年

10 魏宏阳;18碳不饱和脂肪酸的氢化及共轭亚油酸前体累积规律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磊;富含共轭亚油酸酸奶的特性研究[D];南昌大学;2015年

2 刘瑞阳;共轭亚油酸的制备新工艺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3 李鹏;产共轭亚油酸菌株的筛选与发酵条件的优化[D];大连工业大学;2010年

4 关奇;葵花油制备共轭亚油酸的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5 刘爱琴;产共轭亚油酸丙酸菌的分离及发酵条件的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06年

6 乌兰塔娜;苏尼特羊肌肉共轭亚油酸含量分析及稳定性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4年

7 董明;紫花苜蓿籽油制取共轭亚油酸[D];河北工业大学;2007年

8 李丽艳;共轭亚油酸结合运动对高脂饮食大鼠脂代谢的影响[D];扬州大学;2006年

9 王欢;干酪乳杆菌固定化对共轭亚油酸生物合成的影响[D];大连工业大学;2008年

10 蒋q,

本文编号:20773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fangyixuelunwen/20773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a68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