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二氧化硅对职业暴露人群健康危害的调查
本文选题:纳米二氧化硅 + 职业卫生调查 ; 参考:《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年05期
【摘要】:目的:调查纳米二氧化硅(SiO2)对职业接触工人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职业卫生调查方法调查苏州某热塑材料混合公司和某橡胶有限公司的职业卫生现况;滤膜增重法测定总粉尘浓度(短时间接触浓度C-STEL,以其他粉尘计)。两个企业中接触纳米SiO2的工人与不接触纳米SiO2的技术管理人员分别设为接触组与对照组,各13例。测定血常规、生化指标,进行B超、心电图、肺功能、高千伏X线胸片,ELISA法测定血清中铜蓝蛋白(CP)、层粘连蛋白(LN)含量。结果:两个企业纳米SiO2投料口总粉尘浓度为0.26~255.5 mg·m-3;接触组工人中,除了分别有1名工人丙氨酸转氨酶(ALT)、尿素氮(BUN)、总胆红素(STB)分别超出正常水平外,其余各项指标均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高千伏X线胸片、肺功能、心电图、B超检测均未发现异常;两组人员的血常规、血生化及CP、LN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需加大样本量及随访研究纳米SiO2对接触人群健康的影响,加强纳米SiO2作业场所的职业卫生监督管理。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nano silica (Sio 2) on the health of occupational workers. Methods: occupational hygiene survey method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occupational hygiene status of a thermoplastic material mixing company and a rubber limited company in Suzhou, and the total dust concentration (C-STELL) was determined by filtration membrane weight gain method (C-STELL). Workers exposed to nano-SiO _ 2 and technical managers who were not exposed to nano-SiO _ 2 in two enterprises were divided into exposure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13 cases each. Blood routine, biochemical indexes, B ultrasound, electrocardiogram, lung function, high kilovolt chest radiograph Elisa method were used to determine serum levels of ceruloplasmin (CP) and laminin (LN). Results: the total dust concentration of nano-SiO _ 2 feeding port in two enterprises was 0.26 ~ 255.5 mg m ~ (-3). In the exposed group, except for one worker in the exposure group,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 urea nitrogen (bun) and total bilirubin (STB) were above the normal level, respectively. The other indexes were within the normal reference value range, high kilovolt chest radiography, lung function, electrocardiogram, B-ultrasound detection were not abnormal; the two groups of blood routine, blood biochemical and CPLN content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it is necessary to increase the sample size and follow up to study the effect of nano-SiO _ 2 on the health of the exposed population and strengthen the occupational health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of nano-SiO _ 2 workplace.
【作者单位】: 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环境医学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苏州工业园区疾病防治中心;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273046) 江苏省预防医学科研项目(Y2012039)
【分类号】:R13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冯涓;刘卫花;钱怡;胡博骅;吕懿;张文平;仇玉兰;王偃倩;唐仕川;郑金平;;纳米碳酸钙对职业暴露人群的血液和心血管系统的影响[J];环境与职业医学;2014年05期
2 马力;林治卿;张华山;闫竣;张伟;林本成;刘焕亮;张英鸽;袭著革;;非暴露式气管滴注3种典型纳米材料对大鼠肝、肾的毒性效应[J];生态毒理学报;2008年06期
3 邹伟明;张海英;廖瑞庆;李和林;林锦芬;陈福明;杨洁芳;李荣娟;;矽尘对人血铜蓝蛋白水平和碱性磷酸酶活力的影响[J];中国职业医学;2007年02期
4 胡迎春;贺性鹏;;层粘连蛋白与肺纤维化病变关系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0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蔺新丽;纳米二氧化硅颗粒肺毒性及其相关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章军;纳米二氧化硅的心血管毒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新凤;陈宏彬;周丽;杨细飞;吴德生;匡侠锋;刘建军;;鼻腔滴注纳米二氧化硅对大鼠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1期
2 韩颖萍;黄霞;刘惠霞;孙为;;沙参麦冬汤对肺间质纤维化大鼠氧自由基损伤及细胞外基质代谢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年09期
3 Quan Zhang;Zhou Ye;Shu-Ting Wang;Jian Yin;;Facile one-pot synthesis of PEGylated monodisperse mesoporous silica nanoparticles with controllable particle sizes[J];Chinese Chemical Letters;2014年02期
4 董平轩;孙明霞;;四氧化三铁磁性纳米粒子安全性评价的研究进展[J];广东医学;2014年22期
5 金勤玉;徐维平;徐婷娟;潘钊;吴亚东;盛竹君;;介孔硅纳米材料作为药物运输载体应用的研究进展[J];广州化工;2015年03期
6 杨加鹏;黄云超;李光剑;叶联华;赵光强;雷玉洁;陈小波;曹宇;田林玮;;宣威地区所产烟煤燃烧产出可吸入细颗粒物与肺癌发病的关系研究[J];中国肺癌杂志;2015年07期
7 顾继生;蔡晓冰;;介孔SiO_2纳米微球的生物相容性研究进展[J];功能材料;2015年18期
8 曲秋莲;张英鸽;;3种纳米颗粒对BGC-823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及细胞内活性氧水平的影响[J];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2010年04期
9 黄霞;刘惠霞;刘超;孙为;;血府逐瘀汤对肺间质纤维化动物氧化应激及细胞外基质代谢的干预作用[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年11期
10 王煜倩;唐仕川;宋玉果;沈臻霖;张杰;张斌;;人工纳米材料对心血管系统损伤的研究进展[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董华;张瑞华;李丽琴;;纳米材料四氧化三铁致动物组织损伤的研究进展[A];第九届中国实验动物科学年会(2010新疆)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曲秋莲;4种纳米颗粒对人胃癌BGC-823细胞的生物学效应[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9年
2 林本成;纳米二氧化硅与碳纳米管典型生物毒性效应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0年
3 杜忠君;气管滴注纳米二氧化硅颗粒致大鼠心血管毒性及其相关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4 段晓品;刺激响应性聚合物胶束在抗肿瘤转移及逆转肿瘤耐药中的应用[D];沈阳药科大学;2013年
5 谢萌;基于介孔二氧化硅的控释靶向给药系统的构建及对肝癌的药效学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6 阚卫秋;含氮多齿配体构筑的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7 盖世丽;光磁功能化介孔SiO_2基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其药物缓释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3年
8 杨晗;基于TGF-β/Smad/ERK信号转导通路的补阳还五汤拮抗肺纤维化机制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3年
9 杨艳杰;荧光纳米材料的生物毒性评价[D];兰州大学;2014年
10 郭嘉丽;白介素-1β在石英致肺脏、心脏、肾脏炎性和纤维化反应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宁;纳米氧化锌对大鼠的心血管毒性作用[D];郑州大学;2012年
2 任德香;纳米材料的生物安全性研究进展[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赵婉云;纳米/微米SiO_2颗粒致人肺腺癌细胞A549毒作用研究[D];宁夏医科大学;2013年
4 傅婷;基于β-环糊精与小分子作用的药物释放体系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5 焦常平;纳米二氧化硅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毒性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3年
6 赵婧;纳米二氧化硅颗粒对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作用剂量和时间效应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7 杨怡新;食品添加剂纳米二氧化硅对胃肠道细胞的毒性研究[D];上海大学;2013年
8 牟鸣薇;介孔MCM-41单晶的生长及其在药物缓释中的应用[D];海南大学;2013年
9 崔冠群;气管滴注纳米二氧化硅颗粒对大鼠肺脏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4年
10 徐双;阿霉素—金多功能纳米药物载体的制备及应用[D];兰州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晓宁;孙康宁;朱广楠;;纳米颗粒材料的毒性研究与安全性展望[J];材料导报;2006年05期
2 李花,金青松,石玉秀;移植用供体肺Ⅱ型肺泡上皮细胞碱性磷酸酶的研究[J];电子显微学报;2005年04期
3 叶社房;温雯;王义芳;林翠林;吴艺晖;张其清;;多壁碳纳米管活化A549细胞核转录子-κB的机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0年03期
4 应杏秋,朱心强;超微颗粒毒性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2005年01期
5 李涛,张敏,李德鸿,邹昌淇,杜燮yN,牛和平;中国职业卫生发展现状[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04年02期
6 王慧;宋秋坤;刘风琴;梁艳芳;贺连平;张永雷;仇玉兰;;纳米碳酸钙和微米碳酸钙亚急性染毒对大鼠肺组织的毒性作用[J];环境与健康杂志;2011年05期
7 汪冰,丰伟悦,赵宇亮,邢更妹,柴之芳,王海芳,贾光;纳米材料生物效应及其毒理学研究进展[J];中国科学(B辑 化学);2005年01期
8 刘俊渤,臧玉春,吴景贵,王明辉;纳米二氧化硅的开发与应用[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9 郑翠英,囤玉玲,艾静;血清HA、PⅢNP、LN检测对肺纤维化的诊断价值[J];江西医学检验;2005年04期
10 张晓梅;姜良铎;张伟;吴建军;鲁香凤;;肺纤方对博莱霉素大鼠肺纤维化层粘连蛋白及Ⅰ、Ⅲ胶原的影响[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年09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董静;纳米SiO_2与微米SiO_2致肺纤维化作用的比较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5年
2 王静;纳米级与微米级二氧化硅粉体对大鼠急性肺毒性的比较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7年
3 马力;三种典型纳米材料致大鼠肺损伤的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9年
4 王婧;纳米二氧化硅颗粒致A549细胞死亡方式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凤琴;朱家壁;葛亮;;纳米二氧化硅稳定乳剂系统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9年03期
2 崔媛;李艳辉;段潜;;多孔纳米二氧化硅球的制备及其对胰岛素的担载和释放行为[J];硅酸盐学报;2013年02期
3 王磊石;于文芳;;微米与纳米二氧化硅对肺组织影响光镜下比较研究[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0年05期
4 郭玉婷;刘明学;董发勤;;纳米二氧化硅细胞毒性效应研究进展[J];环境与职业医学;2014年05期
5 崔冠群;杜忠君;高静;侯松萍;;气管滴注纳米二氧化硅颗粒致大鼠肺炎症反应及脏器中硅浓度变化的研究[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3年10期
6 赵光强;黄云超;李光剑;李森;周永春;雷玉洁;陈小波;杨凯云;陈颖;杨X;;纳米二氧化硅在人支气管上皮细胞内的亚细胞分布和遗传毒性[J];中国肺癌杂志;2013年03期
7 张兵;杨细飞;王晓梅;刘建军;何浩伟;龚春梅;蒋英芝;郑波;庄志雄;;纳米二氧化硅对HaCaT细胞谷胱甘肽还原酶表达及活力的影响[J];环境与健康杂志;2010年07期
8 王素华;白钢;吴玲;周少磊;;纳米二氧化硅粉尘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J];毒理学杂志;2010年03期
9 李光剑;黄云超;刘拥军;郭律;周永春;杨X;陈颖;赵光强;雷玉洁;;C1烟煤中自然产出的纳米二氧化硅对BEAS-2B细胞的体外毒性[J];中国肺癌杂志;2012年10期
10 李虎;赵光强;黄云超;;纳米二氧化硅与肺癌的关系[J];现代肿瘤医学;201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伍林;曹淑超;易德莲;刘峡;孙少学;秦晓蓉;;纳米二氧化硅的制备进展[A];第七届全国颗粒制备与处理学术暨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闻新;方建勇;韩立晶;冉祥海;庄宇刚;董丽松;;聚乳酸/纳米二氧化硅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9年
3 吴春蕾;杨本意;刘莉;康旭;;纳米二氧化硅绝热材料研究进展[A];低碳技术与材料产业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王晓英;蔡旭;徐白;洪若瑜;李洪钟;;纳米二氧化硅的制备及应用[A];中国颗粒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8年
5 伍林;曹淑超;易德莲;殷海蓉;秦晓蓉;黄晶;;纳米二氧化硅的制备及表征[A];第七届全国颗粒制备与处理学术暨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李清海;翟玉春;印万忠;;球形纳米二氧化硅的制备[A];第十届全国粉体工程学术会暨相关设备、产品交流会论文专辑[C];2004年
7 蔡勇;;多孔纳米二氧化硅显微结构分析[A];第三届散裂中子源多学科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胡学梅;秦长喜;魏杰;;喷墨打印纸用纳米二氧化硅的分散研究[A];'2007(第十四届)全国造纸化学品开发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刘昕;孙皎;;纳米二氧化硅颗粒对大鼠心血管系统毒性的体内研究[A];2009年上海市医用生物材料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10 李传常;任艳萍;唐爱东;杨艳;;不同干燥方法对纳米二氧化硅比表面积的影响[A];中国颗粒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我省首个纳米二氧化硅项目开始建设[N];山西日报;2000年
2 顾云平 周卫红;纳米二氧化硅制备技术有突破[N];中国化工报;2003年
3 伍维;纳米二氧化硅制备技术取得重大突破[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冯海波;奇迹:用“稻壳灰”筑高楼[N];广东科技报;2006年
5 ;纳米二氧化硅气相燃烧制备技术通过鉴定[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5年
6 记者 李陈续;织一张“大网”收集浮油[N];光明日报;2014年
7 中国包装总公司供稿;“智能型缓释杀菌水果保鲜包装膜制备与应用技术”及“纳米二氧化硅改性聚乙(丙)烯软包装材料制备技术”[N];中国包装报;2010年
8 徐少亚;执着耕耘 创新超越[N];中国化工报;2008年
9 ;吉林:稻壳提取纳米二氧化硅[N];经济参考报;2006年
10 记者雷克鸿;北京印刷学院两种食品包材新技术通过鉴定[N];中国食品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游波;聚合物/二氧化硅纳米复合乳液及结构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2 侯雪艳;制革用含酶助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5年
3 郑净植;聚丙烯/微、纳米二氧化硅复合材料的分散与性能[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李阳;纳米二氧化硅颗粒致细胞多核作用及其相关机制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5 常雪灵;有机凝胶模板法制备纳米二氧化硅及其形成机理[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6 陈国栋;丙烯酸酯聚氨酯/纳米二氧化硅复合涂层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7 袁俊杰;有机颜料的表面纳米包覆改性及其在涂料中的应用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8 贾鑫;新型功能化聚乙烯醇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9 杜忠君;气管滴注纳米二氧化硅颗粒致大鼠心血管毒性及其相关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施莉;用硅溶胶制备纳米二氧化硅[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马红杰;聚乳酸/纳米二氧化硅原位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性能[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8年
3 叶雨佐;纳米二氧化硅/聚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的制备与表征[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4 戴建华;纳米二氧化硅的制备及其复合聚合物乳液的合成[D];天津大学;2005年
5 贾中兆;纳米二氧化硅颗粒的制备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06年
6 张欣萌;纳米二氧化硅表面改性[D];沈阳工业大学;2006年
7 汤皓元;预混合氢氧焰燃烧制备纳米二氧化硅技术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8 高原;纳米二氧化硅的疏水改性及其在苯丙乳液和渗透汽化膜制备中的应用[D];长春工业大学;2011年
9 李延洁;纳米二氧化硅的制备及表面改性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10 郑玉玲;纳米二氧化硅对小鼠胚胎生殖系统的影响[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0991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fangyixuelunwen/20991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