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预防医学论文 >

暨南大学学生耳鸣流行病学调查及耳机使用与耳鸣关系探讨

发布时间:2020-03-24 17:32
【摘要】:目的:调查暨南大学学生人群中耳鸣的发生状况;了解暨南大学学生人群中耳机的使用情况;探讨耳机使用与耳鸣之间的关系;为耳机的合理使用提出建议。方法:1.设计调查问卷,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对2017年11月6日~11月15日暨南大学校本部体检学生实施耳鸣及耳机使用情况的问卷调查;2.从参与问卷调查者中选取自愿参加并符合标准的37例耳鸣者,行病史采集、电耳镜检查、纯音听阈检查、声导抗检查,填写中文版耳鸣残疾量表;3.运用T检验、卡方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Kruskal-Wallis H检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统计描述被调查者耳鸣情况、耳机使用情况、耳机使用与耳鸣之间的关系、耳机使用与耳鸣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1.共回收有效问卷1909份,其中男生831名,女生1078名。使用耳机者1889人,不使用耳机者20人。2.调查结果显示暨南大学学生耳鸣的患病率为8.3%(159/1909)。其中男性耳鸣的患病率为8.2%(68/831),女性耳鸣的患病率为8.4%(91/1078),男女之间耳鸣患病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39),不同年龄组耳鸣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75)。3.暨南大学学生人群中耳机的使用率为99.0%(1889/1909),每次持续使用耳机的时间大于3小时的占5.8%(110/1889)。常用耳机的音量为最大音量的60%以上的占4.9%(93/1889)。4.常用耳机的音量(占最大音量的%)、每次持续使用耳机的时间、使用耳机的年限与耳鸣的发生呈线性关系(P均0.05),使用耳机的类型(OR 1.22 95%CI 1.054-1.404)、常用耳机的音量(占最大音量%)(OR 1.53 95%CI 1.125-2.084))是耳鸣发生的危险因素。5.每天平均使用耳机的时间不同,耳鸣的严重程度不同(P=0.048),每天平均使用耳机时间小于1小时(平均秩15.33)耳鸣的严重程度低于每天平均使用耳机时间1~3小时(平均秩23.04)和每天平均使用耳机的时间大于3小时(平均秩23.25)结论:1.暨南大学学生耳鸣的患病率为8.3%,较一般人群低。2.暨南大学学生人群普遍使用耳机,存在不合理使用耳机的现象。3.使用耳机的音量(占最大音量的%)、每次持续使用耳机的时间、使用耳机的年限均与耳鸣的发生呈正相关,使用耳机的类型、常用耳机的音量(占最大音量%)是耳鸣发生的危险因素。4.使用耳机时建议使用头戴式耳机,减少持续使用耳机的时间,降低使用耳机的音量。使用耳机时建议每天平均使用时间不超过1小时。
【图文】:

性别分布,被调查者,年龄


耳鸣可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干扰,增加抑郁、焦虑、失眠的风险,在青年随着个人听力装置的广泛使用,耳鸣的患病率有增加趋势[13]。有关大学生群体耳率,国内报道较少,为提高大学生人群对耳鸣知识的了解以及提高防范意识,此了大学生耳鸣的流行病学调查。2.2 资料与方法2.2.1 研究对象假设本次大学生体检人群中预期的耳鸣患病率为 15%[39],误差不超过 2%,代入公式计算,n=[1.962×0.15(1-0.15)]/0.022≈1225。对 2017 年 11 月 6 日~1暨南大学校本部体检人群中发放耳鸣及耳机使用情况调查问卷 2000 份,实际回合格问卷,合格率为 95.4%。1909 名被调查者中,包括大一 396 名,大四 378 名名,研二 309 名,研三 739 名,,博士生 17 名。年龄最小者 15 岁,年龄最大者 37平均年龄为 22.85±3.076;其中男生 831 名,平均年龄,23.01±3.321;女生 1078 名龄 22.73±2.869。
【学位授予单位】:暨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764.45;R18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清;;暨南大学成立“新浩创新基金”[J];大社会;2015年07期

2 李宾;;暨南大学图书馆(番禺校区)[J];图书馆论坛;2018年11期

3 童锋;夏泉;;接管与归并:1949年国立暨南大学走进新时代[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12期

4 张玉荣;;暨南大学港澳台侨事务办公室副处长董启源专访——培育逾万各界人才 相当为澳办所大学[J];小康;2014年17期

5 童锋;夏泉;;暨南大学在广州重建的花甲记忆[J];暨南史学;2017年02期

6 ;暨南大[x[J];高中生学习(高考冲刺);2017年03期

7 魏文琦;;暨南大学:建设有温度的用才环境,培养师资队伍生力军[J];广东教育(综合版);2017年06期

8 河东西;;你还年轻,急着不惑干什么?[J];中国青年;2017年12期

9 ;暨南大学管理学院成立15周年[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9期

10 吴江;;“10万年薪博士”离“廉价博士工”有多远?[J];人才资源开发;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暨南大学力学与土木系[A];第九届全国冲击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9年

2 ;暨南大学力学与土木系[A];第九届全国冲击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9年

3 ;暨南大学理工学院物理系情况简介[A];大珩先生九十华诞文集暨中国光学学会2004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4 夏泉;章琰;;港澳回归后穗港澳大学生“国家民族观念”比较研究[A];改革开放三十年与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发展研究报告——第四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8)[C];2008年

5 武凤鸣;游惠民;李素梅;陈品超;李炯;郭国庆;;外招生系统解剖学实验课教学的体会[A];第五届全国解剖学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5年

6 ;暨南大学化学系[A];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工——纪念中国化工学会成立80周年[C];2002年

7 ;汇编说明[A];第八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虚证与老年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郭沫若;湖深;碧依;;历史与人生(二月八日在暨南大学学术演讲讲词)[A];郭沫若研究(第七辑)[C];1989年

9 王一舰;;血铸长城魂、根连四海情 暨南大学校友古北口长城寻访侧记[A];万里长城(2015年合订本)[C];2015年

10 郑金殿;;郑振铎与上海暨南大学世界语学会[A];郑振铎纪念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林洁;暨南大学海外影响越来越大[N];中国青年报;2006年

2 记者 吴少敏 杜玮淦;粤产质谱仪远销美俄[N];南方日报;2017年

3 记者 刘盾 通讯员 苏运生 娄云婷;暨南大学博士后待遇比肩副教授[N];中国教育报;2015年

4 本报记者 贺林平;暨南大学违规收取“答辩费”?[N];人民日报;2013年

5 ;一流的现代化华侨学府——暨南大学[N];新华每日电讯;2000年

6 车晓蕙 李枝桂;唤醒“暑眠”大学生[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7 本报记者 代乐;暨南大学贵州民院签订合作办学协议[N];贵州日报;2008年

8 罗华;暨南大学与贵州民院合作办学[N];贵州民族报;2008年

9 记者 贺林平;暨南大学庆祝建校100周年[N];人民日报;2006年

10 记者 丁伟;暨南大学建立分配新机制[N];人民日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熊宇飞;意识的世界与主体的生成[D];暨南大学;2011年

2 余俊波;政府政策、要素流动与产业转移[D];暨南大学;2012年

3 王佳佳;双转移的影响因素与路径规律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4 唐慧;饭店社会责任与消费者购买意向关系的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亚楠;暨南大学学生耳鸣流行病学调查及耳机使用与耳鸣关系探讨[D];暨南大学;2018年

2 罗嘉路;暨南大学澳门学生管理特殊性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3 李绮霞;暨南大学香港学生管理特殊性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4 徐革;《案例》:佛山移动通信公司——居安思危发展战略思考[D];暨南大学;2001年

5 何凡;新公共服务理论视角下暨南大学食堂治理问题研究[D];暨南大学;2017年

6 崔婷;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在高等院校教学中应用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7 刘凯;民国时期加拿大洪门研究(1912—1946)[D];暨南大学;2013年

8 侯颖;校园学习风格与职场学习风格结构维度比较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9 王趸兴;东南亚归侨跨国网络研究[D];暨南大学;2014年

10 陈华;秘书工作“中”的艺术[D];暨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5986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fangyixuelunwen/25986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ae4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