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预防医学论文 >

本地区新生儿出生体重曲线的建立和小于孕龄儿的早孕期筛查价值

发布时间:2020-05-22 15:03
【摘要】:背景:新生儿出生体重是最简便的评估新生儿发育成熟度及判断预后的指标。小于孕龄儿(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SGA)通常是指出生体重低于相应胎龄体重的第10百分位的新生儿,往往与不良妊娠结局相关。建立尽可能符合本地区新生儿出生体重的百分位参考曲线,有助于准确评估新生儿发育情况并诊断SGA。而早孕期的有效筛查模型有助于产前识别SGA高危孕妇,进而有目标地加强产前管理,降低不良结局的发生。目的:建立本中心新生儿出生体重曲线并与常用出生体重参考曲线比较,分析差异;分析小于孕龄儿的高危因素,并评价早孕期病史高危因素联合胎盘功能相关指标对SGA的筛查价值,探讨SGA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以期早期发现高危人群,加强管理,减少不良结局的发生。方法:(1)嵌套于本中心一项连续的、无选择性的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自2017年01月01日始,至我院行孕11-13+6周超声胎儿结构筛查的单活胎孕妇。采集孕妇基本病史,测量双侧子宫动脉搏动指数;采集孕妇血样,检测胎盘生长因子及妊娠相关蛋白A;测量孕妇平均动脉压,随访孕妇分娩结局、新生儿结局并分析。(2)统计工具及方法:所有资料录入viewpoint6.0软件建库,使用SPSS 23.0及R语言3.5.2、RStudio 1.1.463完成统计分析及出生体重曲线拟合。采用LMS方法拟合出生体重曲线,以残差分析及Q-Q图判断拟合情况。以受试者接受曲线下面积作为判断模型预测SGA价值的指标,以敏感度、特异度作为判断分类变量对目标事件诊断价值的指标。结果:(1)研究对象 至2019年02月28日,共计入组并完成结局随访1800例。其中,自然流产或胎死宫内32例,胎儿结构畸形或染色体异常引产15例,孕妇患严重疾病引产2例,社会因素终止妊娠1例,失访3例,重要数据如新生儿出生体重缺失3例,最终纳入新生儿体重分析的有效数据为1745例。1745例中65例存在筛查指标数据缺失,最终纳入预测SGA价值分析的有效数据为1680例。(2)出生体重曲线建立和比较 1745例活产中,早产98例(5.62%),低出生体重儿66例(3.78%)。所构建的新生儿出生体重第50百分位曲线,在足月后阶段,与英国胎儿基金会推荐曲线及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生长曲线良好吻合,未表现出显著差异。(3)早孕期筛查小于孕龄儿的价值 在假阳性率为10%时,病史联合子宫动脉搏动指数、胎盘生长因子、妊娠相关蛋白A及平均动脉压对合并子痫前期的SGA检出率为62.3%;对不合并子痫前期的SGA检出率为25.3%。以SGA判断新生儿住院治疗的特异度高,但敏感度普遍较低,波动于12.5-30.0%。结论:本中心足月新生儿出生体重与国际常用曲线相同,目前未表现出种族差异。早孕期病史联合胎盘功能相关指标筛查SGA有一定价值,筛查并加强管理SGA对于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存在一定意义,但SGA对于判断不良结局的敏感度低,进一步研究需关注与不良结局关系更密切、筛查不良结局更敏感的指标,以作为产前筛查和加强管理的目标事件。
【图文】:

曲线,胎龄,曲线拟合,女性


图2残差、Q-Q图评估曲线拟合情况逡逑按照同样方法分别拟合男性、女性不同胎龄新生儿出生体重曲线,并计算各逡逑

曲线,百分位,出生体重,胎龄


图3红线所示为男性新生几出生体重笫50百分位曲线,绿线所示为各胎龄出生女性新生儿体重逡逑笫50百分位逡逑图3为男性、女性新生儿出生体童第50百分位的比较。36周后,男性、逡逑女性新生儿出生体重第50百分位可见差异,男性新生儿出生体重中位数大于女逡逑性新生儿,,与既往研宄报道结果相符[1\逡逑3.1.4与2018年FMF[10]、2011年ACOG[11]、2015年朱丽|12】等新生儿出生体重逡逑曲线的第50百分位比较逡逑表6与常用出生曲线比较不同胎龄新生儿¥邋50百分位出生体重(g)逡逑胎龄(周)逦|邋2018邋FMF邋|邋2011邋AC0G邋|逦2015朱丽等:|本中心逡逑28逦 ̄逦1228逦 ̄逦1138逦—逦1165逦1365逡逑29逦 ̄逦1400逦 ̄逦1290逦—逦1312逦1466逡逑30逦^逦1586逦—逦1455逦1467逦1580_逡逑31逦^逦1782逦—逦1635逦1637逦1717_逡逑32逦^逦1988逦—逦1833逦1827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1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付锦艳;赵军;朱云龙;许耀辉;顾颖;陆敏华;杨安强;;妊娠期糖尿病循环血趋化素水平与母亲血脂、肾功能及新生儿出生体重的相关性[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4期

2 单虹;;前置胎盘患者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15年12期

3 单虹;;前置胎盘患者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因素[J];中国现代医生;2016年01期

4 王小新;姜海利;邹丽颖;王欣;;2221例新生儿出生体重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6年04期

5 刘凤琴;郑文东;王琼;;2003~2012年汉中市南郑县足月单胎活产新生儿出生体重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5年06期

6 张海蓉;安建钢;马志强;马云峰;;乌兰察布市2417例新生儿出生体重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5年32期

7 许雅楠;全贞姬;全贞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内脂素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相关性[J];中国妇幼保健;2014年21期

8 方亮;张竹繁;刘启兰;虞项;沈冲;;南京市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回顾性流行病学分析[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2期

9 程英惠;曹文成;罗彦;陈海霞;鲁文清;;307例新生儿出生体重影响因素的研究[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2年02期

10 王宏;范岩峰;蔡李倩;杜丽雅;;孕妇血脂水平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关系的研究[J];福建医药杂志;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许榕仙;揭金花;范岩峰;;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因素分析[A];膳食变迁对民众健康的影响:挑战与应对——第二届两岸四地营养改善学术会议学术报告及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2 李小姝;赵虎;吴爱红;申素芳;;河南省部分地区新生儿出生体重调查分析[A];第三次全国妇产科基层医师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5年

3 龚晓明;张振馨;盖铭英;韩少梅;徐涛;;北京近一世纪的新生儿出生体重变化[A];中华医学会第一届全球华人妇产科学术大会暨第三次全国妇产科中青年医师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4 卢兰菁;范瑛;;32003例新生儿出生体重分析与护理对策[A];中华护理学会2008年“医院管理”论坛论文汇编[C];2008年

5 屠苗英;毛立英;王秀敏;;498例新生儿出生体重影响的相关因素分析[A];2015年泛长三角围产医学学术年会暨浙江省围产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5年

6 马玲;丁桂凤;刘薇;热娜·玛利亚;;乌鲁木齐市维、汉族妇女孕期增重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调查[A];中国营养学会妇幼营养第七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7 陈邦华;毛丽梅;孙秀发;刘烈刚;祁振英;刘念;张德楷;陈开明;;湖北省孕妇膳食营养对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研究[A];中国营养学会第十次全国营养学术会议暨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8 严檬洁;;2014年南京市第一医院单胎活产新生儿出生体重与分娩方式的关系[A];2015年泛长三角围产医学学术年会暨浙江省围产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5年

9 黄婷婷;谢明花;崔芳芳;高梦婷;范翠芳;王素青;;父母因素对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A];第十四届全国临床营养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14年

10 章琦;王玲玲;柏如海;党少农;颜虹;;陕西省育龄妇女生育间隔与活产单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关系[A];2017年中国卫生统计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司义青;优生 丈夫应注意什么[N];河南科技报;2004年

2 王小衡;孕期超重 宝宝受害[N];大众卫生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兆品;妊娠糖尿病与婴幼儿肥胖的关联性及其分子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2 侯若琳;孕母代谢环境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关系及其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娅;本地区新生儿出生体重曲线的建立和小于孕龄儿的早孕期筛查价值[D];南京医科大学;2019年

2 廖淑欣;基于超声测量的足月新生儿出生体重预测模型的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8年

3 张蕴伟;不同孕期邻苯二甲酸酯暴露对新生儿出生体重影响及性别差异的队列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7年

4 蒋超;基于广西出生队列的新生儿出生体重影响因素分析[D];广西医科大学;2017年

5 王蓓;保定市区新生儿出生体重与空气污染的回顾性调查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7年

6 张伟;南京地区个性化新生儿出生体重标准的初步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7 张燕;高海拔地区正常单胎活产新生儿出生体重研究[D];昆明医学院;2009年

8 唐冬梅;孕妇身体质量指数对新生儿出生体重及分娩方式的影响[D];大连医科大学;2011年

9 熊俊;妊娠妇女不同孕期血脂水平变化及新生儿出生体重影响因素[D];广西医科大学;2013年

10 牛晓虎;孕妇营养知—信—行现状与新生儿出生体重指标的关系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6761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fangyixuelunwen/26761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84f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