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高温热浪健康风险评估框架及应用
发布时间:2021-02-25 06:31
目的评估北京市高温热浪对人体健康的风险,为有针对性地应对高温热浪灾害提供科学指引。方法以北京市16个市辖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基于危险性、暴露度和脆弱性的高温热浪风险评估框架并运用风险评估模型计算北京市高温热浪风险指数。结果北京市高温热浪危险性、暴露度和脆弱性分布具有明显空间差异。其中,危险性和暴露度高值区域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区,特别是核心区(西城区和东城区),而西北部、东北部和西南部区域则较低。脆弱性高值区域主要分布在核心区,除此之外,西北部、东北部和西南部各区也表现出较高的脆弱性;高温热浪风险等级整体呈从中心城区向郊区递减规律,西城区和东城区风险等级最高,风险指数分别为0.875、0.811,远郊区风险等级最低;北京市各区关键风险点差异明显,中心城区主要表现为老年人口比重过高、人口密度较大及高温热浪危险性较高等,远郊区表现为人均可支配收入较低、医疗条件较差、居民受教育水平较低等。结论北京市高温热浪对人体健康风险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应实施有针对性的高温预警、资源调配等风险应对措施,降低高温热浪对人体健康的风险。
【文章来源】:环境与健康杂志. 2020,37(01)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高温热浪对人体健康风险评估概念框架
根据北京市各区的人口密度标准化值得到各区的暴露度指数,并运用自然断点法划分为5个等级(图2)。由图2可知,中心城区人口暴露度水平总体较高,其中核心区(西城区和东城区)人口暴露度等级最高,暴露度指数分别为1.000和0.892,其次是中心城区的朝阳区(0.312)、海淀区(0.305)、石景山区(0.292)和丰台区(0.276)。人口暴露度低值区域分布在西南部的门头沟区(0.002),东北部的密云区(0.002)、怀柔区(0.001)和西北部的延庆区(0.000)。2.3 高温热浪脆弱性评价
综合危险性、脆弱性和暴露度三个指数,利用公式(1)计算得到北京市各区高温热浪对人体健康的风险指数,并运用自然断点法将其分为5个等级(图3、4)。图4 北京市各区高温热浪各指数对比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城市灾害韧性评估及其提升策略研究[J]. 李亚,翟国方. 规划师. 2017(08)
[2]韧性城市研究新进展[J]. 李彤玥. 国际城市规划. 2017(05)
[3]基于遥感的北京城市高温热浪风险评估[J]. 何苗,徐永明,李宁,白琳. 生态环境学报. 2017(04)
[4]高温热浪对北京3所医院循环系统疾病日急诊人数影响的病例-交叉研究[J]. 郑山,王敏珍,尚可政,何史林,尹岭,黎檀实,王式功. 卫生研究. 2016(02)
[5]广东高温热浪致人体健康风险区划[J]. 罗晓玲,杜尧东,郑璟.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6(02)
[6]基于社会脆弱性的中国高温灾害人群健康风险评价[J]. 谢盼,王仰麟,刘焱序,彭建. 地理学报. 2015(07)
[7]基于居民健康的城市高温热浪灾害脆弱性评价——研究进展与框架[J]. 谢盼,王仰麟,彭建,刘焱序. 地理科学进展. 2015(02)
[8]城市居民对高温热浪的感知——基于福州市的调查[J]. 叶士琳,祁新华,程煜,林荣平. 生态学报. 2015(20)
[9]热浪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J]. 田颖,张书余,罗斌,马守存,周骥. 气象科技进展. 2013(02)
[10]杭州市高温致灾因子危险性风险区划[J]. 黄慧琳,缪启龙,潘文卓,宋健,葛小清. 气象与减灾研究. 2012(02)
本文编号:3050587
【文章来源】:环境与健康杂志. 2020,37(01)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高温热浪对人体健康风险评估概念框架
根据北京市各区的人口密度标准化值得到各区的暴露度指数,并运用自然断点法划分为5个等级(图2)。由图2可知,中心城区人口暴露度水平总体较高,其中核心区(西城区和东城区)人口暴露度等级最高,暴露度指数分别为1.000和0.892,其次是中心城区的朝阳区(0.312)、海淀区(0.305)、石景山区(0.292)和丰台区(0.276)。人口暴露度低值区域分布在西南部的门头沟区(0.002),东北部的密云区(0.002)、怀柔区(0.001)和西北部的延庆区(0.000)。2.3 高温热浪脆弱性评价
综合危险性、脆弱性和暴露度三个指数,利用公式(1)计算得到北京市各区高温热浪对人体健康的风险指数,并运用自然断点法将其分为5个等级(图3、4)。图4 北京市各区高温热浪各指数对比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城市灾害韧性评估及其提升策略研究[J]. 李亚,翟国方. 规划师. 2017(08)
[2]韧性城市研究新进展[J]. 李彤玥. 国际城市规划. 2017(05)
[3]基于遥感的北京城市高温热浪风险评估[J]. 何苗,徐永明,李宁,白琳. 生态环境学报. 2017(04)
[4]高温热浪对北京3所医院循环系统疾病日急诊人数影响的病例-交叉研究[J]. 郑山,王敏珍,尚可政,何史林,尹岭,黎檀实,王式功. 卫生研究. 2016(02)
[5]广东高温热浪致人体健康风险区划[J]. 罗晓玲,杜尧东,郑璟.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6(02)
[6]基于社会脆弱性的中国高温灾害人群健康风险评价[J]. 谢盼,王仰麟,刘焱序,彭建. 地理学报. 2015(07)
[7]基于居民健康的城市高温热浪灾害脆弱性评价——研究进展与框架[J]. 谢盼,王仰麟,彭建,刘焱序. 地理科学进展. 2015(02)
[8]城市居民对高温热浪的感知——基于福州市的调查[J]. 叶士琳,祁新华,程煜,林荣平. 生态学报. 2015(20)
[9]热浪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J]. 田颖,张书余,罗斌,马守存,周骥. 气象科技进展. 2013(02)
[10]杭州市高温致灾因子危险性风险区划[J]. 黄慧琳,缪启龙,潘文卓,宋健,葛小清. 气象与减灾研究. 2012(02)
本文编号:30505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fangyixuelunwen/305058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