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预防医学论文 >

人工回灌条件下病毒在饱和多孔介质中的迁移规律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9 23:11

  本文关键词:人工回灌条件下病毒在饱和多孔介质中的迁移规律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修建地下水库,利用人工回灌的方法储存汛期多余水量,是缓解日益严峻的水资源供需矛盾的重要措施。然而,在回灌过程中,由于病毒污染而引起的水质安全风险严重制约着这一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在天然水体中存在的病原微生物当中,病毒是威胁最大的一类。由于病毒具有更小的体积,其在孔隙介质中往往能迁移至距排放源更远的含水层中,对地下水的污染概率和对人类健康产生的威胁远大于细菌和原生动物。本次研究选择大肠杆菌噬菌体作为地下水中指示性病毒,研究在人工回灌条件下大肠杆菌噬菌体在不同水动力条件及不同水化学条件下的迁移过程,以期为指导回灌工作提供基础数据,为保障地下水环境安全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结合地下水人工回灌特点以往研究成果,本次选择地下水中p H(酸性/中性/碱性)、离子强度(IS=0.01M、0.05M)、离子种类(Ca2+/Na+/磷酸盐缓冲液)、天然胶体、介质类型(玻璃珠/细沙介质)及水动力条件(0.17ml/min、0.34ml/min)等作为主要影响因子,探讨了大肠杆菌噬菌体在含水介质中的沉积、释放等环境行为特征。以室内实验数据为支撑,采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通过建立大肠杆菌噬菌体在地下水中的对流、弥散、沉积、释放等耦合迁移模型,对大肠杆菌噬菌体(病毒胶体)在饱和多孔介质中的迁移过程进行了量化表达,获得了表征大肠杆菌噬菌体在迁移过程中的重要参数(单收集器吸附效率、沉积速率常数等),为后续模拟预测地下水中病毒的迁移过程提供了必要的参数支持。实验结果显示:1、水化学、水动力条件对病毒迁移的影响:地下水中H+的增加,会使病毒胶体的DLVO势垒降低,从而增加病毒胶体的吸附;磷酸盐缓冲液浓度的稀释会影响病毒悬浮液的稳定性,不有利于病毒胶体迁移的;不论Na+还是Ca2+,提高离子强度,均会形成不利于病毒胶体迁移的条件。特别是在高离子强度条件下,较高的Ca2+浓度会促使病毒胶体的吸附变为有利条件下的吸附。离子强度的改变对胶体的吸附和解吸行为影响更大。同时,二价离子对病毒胶体的影响大于一价离子。地下水中有天然胶体存在时,能够明显改善病毒悬浮液的稳定性,有效促进病毒胶体的迁移良好的水动力条件,能够提高病毒胶体的穿透率,提高病毒的释放量,同时,减少了病毒在含水介质中的滞留。流速增大,病毒颗粒所受的转动力矩增大,使病毒颗粒不易于吸附,而更易于释放。在低流速条件下,病毒颗粒在介质中长时间停留,病毒颗粒与介质颗粒的碰撞数量增大,增加了病毒的吸附量。2.含水介质对病毒迁移的影响同玻璃珠介质相比,石英砂十分不规则,会形成病毒胶体不能通过的小孔隙,病毒胶体只穿过能够通过的大孔隙,迁移路径变短,穿过介质的时间变短,迁移速度变快。在相同的达西流速条件下,孔隙度略小的石英砂介质中孔隙流速更大,病毒胶体在石英砂介质中迁移所受的剪切力更大,导致虽然石英砂的表面电势更低,但在石英砂和玻璃珠中病毒胶体的吸附量相近。同时,石英砂和石英砂表面的突起超过纳米级,这对病毒胶体的吸附并不能产生决定性影响,这也是在两种介质中病毒胶体的吸附量相近的原因之一。但受较低势垒的影响,在石英砂中,吸附于初级势阱中的病毒胶体数量较多,造成在释放阶,病毒胶体的回收率远低于在玻璃珠中。数值模拟结果显示:1.地下水中二价离子Ca2+对病毒胶体沉积速率常数的影响最大。数值模拟求得的沉积速率常数显示,在高流速条件下,病毒胶体的沉积速率常数高于低流速条件下。同时,水流速度的增加使病毒胶体所受的剪切力增加,病毒胶体会随水流滚动甚至脱离吸附,从而使病毒释放增多,从而促使高流速条件下病毒胶体的质量回收率极高。介质对沉积速率常数影响并不是很大,这和胶体过滤理论的假设条件相关。2.在病毒胶体吸附极大的条件下,计算取得的沉积速率常数与模拟结果相差较大,在高Ca2+浓度和低pH条件下的计算结果小于模拟结果4倍多,这在实际应用中应加以注意。
【关键词】:病毒 生物胶体 地下水 迁移规律 数值模拟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641.2;R123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第1章 绪论11-24
  • 1.1 选题依据11-13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3-21
  • 1.2.1 病毒迁移基础理论研究13-18
  • 1.2.2 水源性病毒在含水层中的迁移研究18-21
  •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21-24
  • 1.3.1 研究目标与主要研究内容21-22
  • 1.3.2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22-24
  • 第2章 回灌场地概况24-28
  • 2.1 自然地理概况24
  • 2.2 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24-26
  • 2.2.1 地质条件24-26
  • 2.2.2 水文地质条件26
  • 2.3 回灌工程简介26-28
  • 2.3.1 回灌暗渠简介26-27
  • 2.3.2 回灌水水质27-28
  • 第3章 病毒、天然胶体的获取及其理化性质28-46
  • 3.1 病毒的培养与理化性质28-38
  • 3.1.1 病毒的培养28
  • 3.1.2 病毒的理化性质28-35
  • 3.1.3 病毒样品的测试35-38
  • 3.2 天然胶体的提取与理化性质38-46
  • 3.2.1 天然胶体的提取39-42
  • 3.2.2 天然胶体的理化性质42-45
  • 3.2.3 天然胶体的定量表征45-46
  • 第4章 病毒在饱和多孔介质中的迁移实验研究46-76
  • 4.1 实验材料与方法46-56
  • 4.1.1 实验仪器与试剂46-49
  • 4.1.2 示踪实验49-50
  • 4.1.3 病毒在含水介质中的穿透实验50-52
  • 4.1.4 实验数据分析52-56
  • 4.2 流速对病毒迁移的影响56-58
  • 4.3 p H对病毒迁移的影响58-62
  • 4.4 离子强度对病毒迁移的影响62-69
  • 4.5 天然胶体对病毒迁移的影响69-73
  • 4.6 含水介质对病毒迁移的影响73-76
  • 第5章 病毒在饱和多孔介质中的迁移模拟研究76-89
  • 5.1 数学模型76-77
  • 5.2 参数计算77-82
  • 5.2.1 弥散度及弥散系数77
  • 5.2.2 胶体吸附系数77-80
  • 5.2.3 参数计算结果80-82
  • 5.3 模拟结果82
  • 5.4 参数分析82-89
  • 第6章 结论与建议89-93
  • 6.1 结论89-92
  • 6.2 建议92-93
  • 参考文献93-98
  • 作者简介98-99
  • 致谢9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兰;卜志平;刘国敏;王晓鹏;;病毒的检测方法[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08年04期

2 洪涛,范瑞莲,周静仪,胥爱源,叶薇薇;人T细胞白血病病毒的电镜研究[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1987年02期

3 任向东;葛治华;余传霖;胡新美;张惠星;高利;周红;;巨细胞病毒中性红斑定量试验与高滴度病毒的制备[J];病毒学杂志;1989年02期

4 毛江森,刘子阳,唐彩华,贺义惠,朱家鸿,王成玉,柴少爱,陈悦青,钱汶;病毒颗粒中氢氘置换的证实[J];科学通报;2004年01期

5 ;SARS研究重大进展:空气中病毒可被收集检测[J];科技广场;2003年05期

6 常盛;;原始病毒颗粒[J];国外医学情报;1982年21期

7 何高魁,朱天成,王玉兰;病毒快速自动检测法──一种新颖的核孔膜技术[J];物理;1995年02期

8 范宗理;;人类H5N1型病毒的毒因[J];自然杂志;2006年04期

9 吴长安;徐良;;病毒的写照:甲型流感病毒[J];国外医学(微生物学分册);1979年03期

10 罗明典;;病毒应用于农业的一些进展[J];病毒学杂志;198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王占科;杨莉萍;祝仲珍;;病毒实验室诊断方法学评价和进展[A];中华医院管理学会第十届全国医院感染管理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3年

2 李岩;马光辉;苏志国;;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类病毒颗粒在层析中的结构变化[A];生物颗粒与粉体制备、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毛江森;刘子阳;唐彩华;贺义惠;朱家鸿;王成玉;柴少爱;陈悦青;钱汶;;病毒颗粒中氢氘置换的证实[A];浙江省医学科学院建院55周年院庆论文专辑[C];2005年

4 张珍坤;史林启;;病毒基水凝胶[A];2012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学术论文集(上册)[C];2012年

5 张新生;丘福禧;沈居仁;龙沛然;刘玑昌;曾子安;边利娅;;在昆明地区病毒性腹泻便中发现的病毒颗粒——“干海子”因子[A];第四次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1986年

6 刘畅;郭晓奎;;病毒在肿瘤治疗当中的作用[A];上海市预防医学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7 王翠娥;李豫川;吴小红;曹军田;严格;李金凤;司炳银;于曼;秦鄂德;祝庆余;;感染细胞中SARS相关病毒的形态学观察[A];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SARS研究论文集[C];2003年

8 刘晓波;Liu DX;;IBV病毒S蛋白上影响病毒介导细胞融合的氨基酸位点研究[A];2006中国微生物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印高乐;台湾制成非典似病毒颗粒[N];医药经济报;2004年

2 赵京玲;检测空气中非典病毒有新法[N];保健时报;2003年

3 记者 毛黎;美首次观察到艾滋病病毒颗粒细胞外形成过程[N];科技日报;2008年

4 姜平波 程守勤;SARS病毒收集检测器研制成功[N];中国医药报;2003年

5 记者 王燕宁 张晔 通讯员 姜平波;SARS病毒快速富集和检测仪器问世[N];科技日报;2003年

6 身体周刊记者 屠俊;能杀所有病毒的万能药?[N];东方早报;2011年

7 记者 张建列 通讯员 张鹏飞 冯春;病毒有踪可循[N];广东科技报;2014年

8 江南烟雨;病毒是啥样子[N];大众卫生报;2005年

9 李艺;测定乙肝病毒核酸有何意义[N];中国医药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文静;猪博卡病毒类病毒颗粒的表达以及在流行病学方面的应用[D];山东大学;2016年

2 丁晓然;病毒颗粒介导的寡核苷酸靶向给药技术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3年

3 卢新亚;SARS CoV类病毒颗粒免疫原性的研究与杆状病毒做为活病毒疫苗载体的初步探索[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病毒研究所);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于喜鹏;人工回灌条件下病毒在饱和多孔介质中的迁移规律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2 徐婧雯;肠道病毒71型类病毒颗粒在昆虫细胞Sf9中的表达[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3 李嫣;食源性病毒高通量检测方法的研究[D];南昌大学;2014年

4 黄泓泰;两种G20株CA16病毒颗粒的生物学特性的分析[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5 秦冲;一种用于A型鸭甲肝病毒检测的类病毒颗粒制备[D];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

6 刘立鸿;新疆株HPV16的全基因组序列分析以及病毒颗粒在293T细胞中包装的初步研究[D];新疆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人工回灌条件下病毒在饱和多孔介质中的迁移规律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01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fangyixuelunwen/3801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645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