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营养成分纵向调查及其影响因素
发布时间:2017-06-11 02:09
本文关键词:母乳营养成分纵向调查及其影响因素,,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了解不同泌乳期母乳各营养成分含量,分析其变化规律和有关影响因素,并分析乳母膳食与母乳成分的关系,为指导母乳喂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知情同意、自愿参加”原则,随机抽取产后5天内的乳母,进行母婴健康状况调查,并于产后的3-5天、7-10天、2月±3天、4月±3天、6月±3天、8月±3天、10月±3天分别采集母乳标本,统一采用“宏扬HMA-2000超声母乳分析仪”测定母乳中蛋白质、脂肪、乳糖、矿物质、水分、能量、密度含量,同时进行乳母24小时膳食回顾调查。结果:(1)本资料,不同泌乳期母乳中蛋白质、脂肪、乳糖、矿物质、水分、能量、密度含量符合正态分布(Z:初乳:0.862、0.814、0.938、0.959、0.988、0.952、0.738;过渡乳:0.855、0.731、0.814、0.806、0.585、0.879、0.787;成熟乳:0.423、0.283、0.505、0.414、0.548、0.380、0.101;晚乳:0.868、0.980、0.850、0.800、0.771、0.953、0.166;P均0.05)。(2)初乳中蛋白质、脂肪、乳糖、矿物质、水分、能量、密度含量分别为1.203±0.113 g/d L、1.773±1.167 g/d L、7.478±0.701 g/d L、0.209±0.020 g/d L、89.337±1.268 g/d L、220.25±45.035 k J、1.031±0.003 kg/cm3;过渡乳中各营养成分含量分别为1.175±0.095 g/d L、3.117±1.329 g/d L、7.299±0.585 g/d L、0.204±0.016 g/d L、88.205±1.159 g/d L、269.81±47.888 k J、1.029±0.003 kg/cm3;成熟乳中各营养成分含量分别为1.096±0.056 g/d L、3.113±1.608 g/d L、6.810±0.353g/d L、0.190±0.010 g/d L、88.792±1.779 g/d L、259.78±66.037 k J、1.027±0.002 kg/cm3;晚乳中各营养成分含量分别为1.040±0.051 g/d L、2.888±1.350 g/d L、6.462±0.319 g/d L、0.181±0.009 g/d L、89.430±1.517 g/d L、243.91±55.812 k J、1.026±0.001kg/cm3。(3)初乳与过渡乳、过渡乳与成熟乳、成熟乳与晚乳的蛋白质含量两两比较的q值分别为1.558、5.600、3.951,P分别为0.121、0.001、0.001,示蛋白质于初乳中含量最高,随泌乳时间延长,蛋白质含量逐渐下降;不同泌乳期脂肪含量两两II比较的q值分别为3.688、0.015、0.782,P分别为0.001、0.988、0.435,示脂肪于初乳中含量最低,过渡乳中达到高峰,并于成熟乳、晚乳中维持恒定;不同泌乳期乳糖含量两两比较的q值分别为1.609、5.573、3.965,P分别为0.109、0.001、0.001,示乳糖于初乳中含量最高,随泌乳时间延长,乳糖含量逐渐下降;不同泌乳期矿物质含量两两比较的q值分别为1.661、5.558、3.884,P分别为0.098、0.001、0.001,示矿物质于初乳中含量最高,随泌乳时间延长,矿物质含量逐渐下降;不同泌乳期水分含量两两比较的q值分别为2.869、1.882、2.047,P分别为0.005、0.061、0.042,示初乳、晚乳中水分含量较高,过渡乳、成熟乳中水分含量较低;不同泌乳期能量水平两两比较的q值分别为3.371、0.863、1.366,P分别为0.001、0.389、0.173,示能量于初乳中含量最低,过渡乳中达到高峰,并于成熟乳、晚乳中维持恒定;不同泌乳期母乳密度两两比较的q值分别为3.452、4.698、2.860,P分别为0.001、0.001、0.005,示母乳密度于初乳中含量最高,随泌乳时间延长,母乳密度逐渐下降。(4)初乳中文职组和孕期健康组的蛋白质含量较高(t为2.383、2.078,P均0.05);初乳中脂肪含量不受本研究因素影响(P均0.05);初乳中文职组和孕期健康组的乳糖含量较高(t为2.383、2.058,P均0.05);初乳中文职组、孕期健康组和初次怀孕组的矿物质含量较高(t为2.424、2.077、2.058,P均0.05);初乳中高文化水平组和非文职组的水分含量较高(t为2.831、2.568,P均0.05);初乳中中小学组较大学组含更高的能量(t为2.315,P0.05);初乳孕期健康组较患病组母乳密度高(t为2.079,P0.05);初乳中各成分不受家庭状况(家庭居住人数、家中孩子数)、母亲一般状况(生育年龄、分娩前体重、BMI、睡眠时间、上班情况、开奶时间)、婴儿出生情况(分娩方式、脐带绕颈、出生体重、婴儿性别)、喂养情况(母乳哺乳次数、母乳哺乳时间、奶粉哺乳次数)等因素影响(P均0.05)。过渡乳中文职组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非文职组(t为2.135,P0.05);过渡乳中孕期健康组、文职组及混合喂养组的脂肪含量较高(t为2.316、2.120、2.228,P均0.05);过渡乳中文职组乳糖含量显著高于非文职组(t为2.063,P0.05);过渡乳中文职组矿物质含量显著高于非文职组(t为2.057,P0.05);过渡乳中家庭人口数≤4人组、一天内开奶组的水分含量较低(t为2.363、2.441,P0.05);过渡乳中家庭人口数≤4人组、孕期患病组及一天内开奶组的母乳能量水平较高(t为2.145、2.153、2.300,P均0.05);过渡乳文职组母乳密度显著高于非文职组(t为2.282,P0.05);过渡乳中各成分不受家庭状况(家中孩子数)、母亲一般状况(生育年龄、孕次、文化水平、分娩前体重、BMI、睡眠时间、上班情况)、婴儿出生情况(分娩方式、脐带绕颈、出生体重、婴儿性别)、喂养情况(母乳哺乳次数、母乳哺乳时间)等因素影响(P均0.05)。成熟乳中低生育年龄组、文职组、分娩男孩组、独生子组、初次怀孕组及剖宫产组的蛋白质含量较高(t为3.192、3.102、4.430、2.085、2.313、2.485,P均0.05);成熟乳中家中居住人数4人组、独生子组、初次怀孕组、高BMI组、高文化水平组、文职组及剖宫产组的脂肪含量较高(t为2.484、2.238、3.222、4.207、2.167、2.006、2.510,P均0.05);成熟乳中低生育年龄组、男孩组、文职组、初次怀孕组及剖宫产组的乳糖含量较高(t为3.243、3.027、4.479、2.188、2.378,P均0.05);成熟乳中低生育年龄组、分娩男孩组、高分娩前体重组、文职组、初次怀孕组及剖宫产组的矿物质含量较高(t为3.270、4.490、2.007、3.033、2.145、2.339,P均0.05);成熟乳中家中居住人数4人组、独生子组、初次怀孕组、高BMI组、非文职组及剖宫产组水分含量较低(t为2.099、2.555、3.467、3.375、2.496、2.787,P均0.05);成熟乳中家中居住人数4人组、独生子组、初次怀孕组、高BMI组、高文化水平组、文职组及剖宫产组的能量水平较高(t为2.200、2.396、3.354、3.828、2.072、2.326、2.694,P均0.05);成熟乳中居住人数≤4人组、低生育年龄组、低文化水平组、非文职组及生育男孩组的母乳密度较高(t为3.490、2.887、2.258、2.195、3.204,P均0.05);成熟乳中各成分不受母亲一般状况(睡眠时间、上班情况)、婴儿出生情况(脐带绕颈、出生体重、开奶时间)、喂养情况(母乳哺乳次数、母乳哺乳时间、奶粉喂养次数)等因素影响(P均0.05)。晚乳中不同组间各成分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5)初乳、过渡乳中各营养成分与乳母膳食摄入量间无显著相关关系(P均0.05);成熟乳、晚乳中,蛋白质含量与乳母蛋白质膳食摄入量显著相关(t为2.176、3.065,P均0.05);成熟乳、晚乳中,乳糖含量与乳母蛋白质膳食摄入量显著相关(t为2.200、3.140,P均0.05);成熟乳中脂肪含量与乳母碳水化合物、脂肪、总热量膳食摄入量显著相关(t为1.717、2.272、2.134,P均0.1);晚乳中脂肪含量与乳母碳水化合物、脂肪膳食摄入量显著相关(t为2.195、1.869,P均0.1);成熟乳中能量水平与乳母碳水化合物、脂肪、总热量膳食摄入量显著相关(t为1.701、2.013、1.998,P均0.1);晚乳中能量水平与乳母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膳食摄入量显著相关(t为2.434、2.201、1.697,P均0.1)。结论:(1)本研究建立了不同泌乳期母乳中蛋白质、脂肪、乳糖、矿物质、水分、能量、密度含量正常值,可供临床参考。(2)母乳中蛋白质、乳糖、矿物质、密度含量随泌乳时间延长而减少;而脂肪、能量含量在初乳中最低,过渡乳中达到高峰,并于成熟乳、晚乳中维持恒定,其变化利于婴儿健康生长。(3)有利于提高母乳中蛋白质、乳糖、矿物质含量的因素是从事文职工作、孕期身体健康、低生育年龄、生育男孩;有利于提高母乳中脂肪、能量含量的因素是母亲较低的文化水平、纯母乳喂养、尽早开奶、高家庭人口数。(4)在成熟乳、晚乳中,高蛋白饮食可提高母乳中蛋白质、乳糖含量,高碳水化合物、高脂肪及高热量饮食可提高母乳中脂肪、能量含量。
【关键词】:哺乳期 母乳 营养成分 影响因素 膳食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151.42
【目录】:
- 中文摘要5-9
- Abstract9-15
- 引言15-16
- 第一部分 母乳营养成分含量纵向调查16-22
- 研究对象与方法16-17
- 结果17-20
- 讨论20-22
- 第二部分 母乳营养成分含量的影响因素22-71
- 研究对象与方法22-23
- 结果23-68
- 讨论68-71
- 第三部分 乳母膳食与母乳营养成分关系71-86
- 研究对象与方法71-72
- 结果72-84
- 讨论84-86
- 第四部分 结论86-87
- 参考文献87-90
- 综述90-100
- 参考文献98-100
- 中英文对照缩写词表100-101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101-102
- 致谢102-10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钱继红 ,吴圣楣 ,张伟利 ,敖黎明 ,杨弘伟;上海地区母乳中三大营养素含量分析[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2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建;石家庄市乳母的乳成分动态变化与婴儿生长发育的影响因素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母乳营养成分纵向调查及其影响因素,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405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fangyixuelunwen/4405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