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源在铀矿地质勘查中的安全评价
本文关键词:放射源在铀矿地质勘查中的安全评价,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以核工业某队铀矿地质勘查为例,重点针对铀矿地质野外勘查中放射源在贮、运、用的安全结点分布和放射源辐射剂量进行研究,探索安全评估方法在职业病危害评价及放射防护领域内的应用与实践,尝试建立铀矿地质野外勘查放射源的安全评估体系。全面掌握铀矿地质野外勘查放射源在贮、运、用场所的布局和工艺流程、及放射源存在的安全隐患、辐射防护用品的配备与使用情况、作业人员采取的防护措施及防护效果、放射源防护管理体系、作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个人辐射剂量监测、安全作业及防护知识培训、应急准备与响应等等。分别对源罐防护性能、源库内外辐射剂量水平进行检验,调查密封源库的运行对周围环境和人群的影响。根据所获得资料科学建立风险评估数据库,结合文献结果比较、类比分析,对可能导致密封放射源操作人员职业风险的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初步确定风险事件,对风险进行定性评估,确定风险等级。按照预先确定的准则和风险级别排序做出对有关风险需要处理和优先实施的决策。确定关键控制点及措施,杜绝或减少辐射危害事件发生,从而达到保障我队安全生产和员工职业健康的目的。同时,检验方法的实用性,并探讨建立的评估体系对铀矿地质勘查行业放射源应用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铀矿地质 放射源 事故处理 防护
【学位授予单位】:南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144.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1
- 第1章 绪论11-15
- 1.1 研究背景11-12
- 1.2 安全评价在放射源在铀矿地质勘查中的重要意义12
-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12-15
- 第2章 铀矿地质勘查所使用放射源的种类和用途15-17
- 2.1 铀矿地质勘查所用的放射源种类15
- 2.2 铀矿地质勘查中放射源的用途15-17
- 2.2.1 放射源用于仪器刻度、校准及维修15-16
- 2.2.2 放射源用于测井16-17
- 第3章 放射源在存储和运输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风险评估17-23
- 3.1 放射源的储存17-19
- 3.1.1 包头基地的储存17
- 3.1.2 野外生产基地的储存17-19
- 3.2 放射源的运输19-23
- 3.2.1 放射源在包头存储基地与野外作业基地间的往返19-20
- 3.2.1.1 工作要求19-20
- 3.2.1.2 运输时间、路线规划20
- 3.2.1.3 运输组织机构及职责20
- 3.2.2 放射源在野外驻地与钻井机台间的运输20-23
- 第4章 放射源在铀矿地质勘查中存在的安全风险评估23-37
- 4.1 仪器校准与核查23-24
- 4.2 测井24-35
- 4.2.1 测井系统简介25-27
- 4.2.2 测井事故的防范与处理27-35
- 4.2.2.1 分析测井事故形成原因及预防事故发生27-30
- 4.2.2.2 测井过程中发生测井事故后的处理方法30-31
- 4.2.2.3 测井事故处理实例分析31-34
- 4.2.2.4 铠装电缆选择的重要意义34
- 4.2.2.5 装有放射源的密度组合探管遇卡处理时注意事项34-35
- 4.2.3 建立测井事故处理工具的储备制度35
- 4.3 构建科学的仪器设备质量评价机制35-37
- 第5章 铀矿地质勘探中放射源对使用人员辐射危害评价37-47
- 5.1 放射性污染的危害37
- 5.2 放射源在野外作业时工作人员的剂量计算37-43
- 5.2.1 放射源在存储状态时的剂量计算39-40
- 5.2.2 镭源在工作状态时的剂量计算40-41
- 5.2.3 铯源在工作状态时的剂量计算41-43
- 5.3 射线防护方法43-44
- 5.4 完善和改进辐射防护设备44-47
- 第6章 核工业某队放射源重大事故处理应急预案的建立47-53
- 6.1 应急预案的启动47
- 6.2 应急预案的终止47
- 6.3 应急预案的应急反应组织机构和职能47-49
- 6.3.1 一级应急反应组织机构和职能48
- 6.3.2 二级应急反应组织机构和职能48-49
- 6.4 应急计划的建立49-50
- 6.4.1 危险源风险评估49
- 6.4.2 应急反应行动的资源配置49
- 6.4.3 建立放射源危险辨识体系49
- 6.4.4 应急报警机制49
- 6.4.5 通讯体系49
- 6.4.6 受影响区域的疏散机制49-50
- 6.4.7 交通管制机制50
- 6.4.7.1 警戒50
- 6.4.7.2 交通管制50
- 6.5 应急预案的培训与演练50-51
- 6.5.1 应急反应培训50
- 6.5.2 培训的内容50
- 6.5.3 培训的目的50
- 6.5.4 应急反应演练50-51
- 6.6 加强单位风险管理文化建设51-53
- 第7章 结论53-55
- 参考文献55-59
- 成果目录59-61
- 致谢6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布占领;;法国成立铀矿地质研究中心将为勘探者提供科学数据[J];国外核新闻;1981年06期
2 赵凤民;;铀矿地质形势与科研方向探讨[J];核经济研究;1994年06期
3 钱定中;放射性探测器在铀矿地质中的应用[J];原子能科学技术;1961年05期
4 龚温书,黄伟良,刘文开,韩复英;激光显微光谱分析在铀矿地质中的应用[J];中国核科技报告;1989年00期
5 龚温书,黄伟良;激光显微光谱分析在铀矿地质中的应用[J];中国核科技报告;1989年S3期
6 曾卓荣;;美国铀矿地质的特点[J];国外核新闻;1982年01期
7 刘宝昌;;试析铀矿地质勘察过程中的环境保护[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年02期
8 赵凤民;;对新体制下铀矿地质科研工作的思考[J];中国核工业;1998年05期
9 胡征;;铀矿地质实验室退役整治辐射环境监测结果分析[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10 ;关于批准、发布《铀矿地质样品中锗的测定──水杨基萤光酮分光光度法》等二项国家标准的函[J];核标准计量与质量;199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编者;;前言[A];全国铀矿大基地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12年
2 编者;;前言[A];全国铀矿大基地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12年
3 张金带;李友良;简晓飞;彭新建;姜德英;;“十五”期间铀矿地质勘查进展及其主要成果[A];“十五”重要地质科技成果暨重大找矿成果交流会材料一——“十五”地质行业各部门地质与找矿成果综述[C];2006年
4 陈国胜;王中平;钟杰;汪远志;全旭东;贾化山;刘其美;曾晶荣;郭呈祥;;内蒙古杭锦旗地区航测遥感综合铀矿地质调查[A];“十五”重要地质科技成果暨重大找矿成果交流会材料二——“十五”地质行业获奖成果资料汇编[C];2006年
5 苏文聪;;核地文化新探[A];山语清音——第二届地学文化建设学术研讨会文集[C];2012年
6 陈国胜;王中平;钟杰;汪远志;邓国武;贾化山;刘其美;曾晶荣;唐培虎;王吉平;;内蒙古东胜-陕西神木地区航测遥感综合铀矿地质调查[A];“十五”重要地质科技成果暨重大找矿成果交流会材料二——“十五”地质行业获奖成果资料汇编[C];2006年
7 尹海华;肖程辉;熊甘霖;;铀矿地质勘探工程产生的γ辐射剂量率调查[A];加强地质工作 促进可持续发展——2006年华东六省一市地学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8 胡智英;刘军;;粤北白石坳地区铀矿地质特征及找矿远景分析[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第二卷)——中国核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1册(铀矿地质分卷)[C];2011年
9 张金带;;我国铀资源潜力概略分析与铀矿地质勘查战略[A];2004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锁晓霞;;铀矿勘探设施退役治理工程档案管理的实践与思考[A];耕耘之道——2010兰台探索[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民主;建立铀矿地质工作新体制[N];地质勘查导报;2005年
2 ;我国加强铀矿地质勘查[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8年
3 曾禾;大铀矿地质体系构建步入实施阶段[N];中国矿业报;2010年
4 林英;铀矿地质勘查取得重大成果[N];光明日报;2008年
5 ;核工业领域的探矿人[N];科技日报;2004年
6 简晓飞;我国铀矿地质科技成果振奋人心[N];地质勘查导报;2008年
7 ;转战戈壁荒漠的一支钢铁队伍[N];工人日报;2008年
8 仲仁;寻找中国第一块铀矿石[N];科技日报;2005年
9 王邦贤 赵海军;河南遂平781铀矿地质环境治理竣工[N];地质勘查导报;2009年
10 马会民 苏国隽;华勘局核247队找到融入地方之道[N];地质勘查导报;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凤兴;放射源在铀矿地质勘查中的安全评价[D];南华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放射源在铀矿地质勘查中的安全评价,,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472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fangyixuelunwen/4472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