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黄岛区高校职工慢性疲劳综合症流行病学调查及干预研究
本文关键词:青岛黄岛区高校职工慢性疲劳综合症流行病学调查及干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调查青岛黄岛区高校教职工慢性疲劳综合症(CFS)的患病现状,分析影响因素,并探讨治疗性生活方式干预(TLC)对CFS的干预作用。【方法】1.采用文献综述法和专家访谈法,制定CFS调查问卷。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及现场调查的方式,对3所高等院校1010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对可疑CFS患者进行逐一回访,查阅患者近期的体检资料,以明确诊断。分析调查对象CFS的患病现状及影响因素。2.将符合纳入标准的58例CFS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对照组不进行任何生活方式干预,干预组进行为期6个月的治疗性生活方式干预。分别对两组干预前后生活方式自评量表、疲劳量表-14(FS-14)、健康调查简表(SF-36)的积分进行比较。【结果】1.青岛市黄岛区高校教职工CFS的检出率为11.0%。不同年龄、性别、职称检出率不同(P0.05),女性高于男性,30-39岁年龄段高于其他年龄段,中级职称教师高于初级及高级职称教师。2.CFS相关因素分析显示每天睡眠时间不足、饮酒、工作压力大与CFS呈正相关,遇到烦恼时向他人求助、体育锻炼与CFS呈负相关。3.在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生活方式问卷除吸烟和安全外,其余均有显著增加(P0.05),通过对患者治疗前后的FS-14、SF-36量表评分进行比较发现,各量表评分均有明显改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青岛市黄岛区高校教师CFS的检出率在年龄、性别、职称分布上有显著差异。2.每天睡眠时间少、经常饮酒、工作压力大是CFS的危险因素,遇到烦恼时向他人求助、参加体育锻炼是CFS的保护因素。3.治疗性生活方式干预可明显改善CFS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慢性疲劳综合症 检出率 影响因素 治疗性生活方式干预
【学位授予单位】:青岛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181.3;R442.9
【目录】:
- 摘要2-3
- Abstract3-7
- 引言7-8
- 第一部分 CFS的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8-18
- 第一章 对象与方法8-11
- 1.1 对象8
- 1.2 诊断标准8
- 1.3 样本含量及抽样方法8-9
- 1.4 工具9
- 1.5 调查步骤9
- 1.6 质量控制9-10
- 1.7 统计学处理10-11
- 第二章 结果11-16
- 2.1 调查对象的一般人口学特点11
- 2.2 不同年龄、性别、职称、学历与CFS检出率的关系11-12
- 2.3 CFS相关因素的单因素分析12-14
- 2.4 CFS相关因素的多因素分析14-16
- 第三章 讨论16-18
- 3.1 黄岛区高校教师CFS的现状16
- 3.2 黄岛区高校教师CFS的影响因素16-18
- 第二部分 TLC对CFS的干预效果评价18-25
- 第一章 研究对象和方法18-20
- 1.1 研究对象18
- 1.2 治疗性生活方式干预18
- 1.3 疗效评价18
- 1.4 随访18-19
- 1.5 统计分析19-20
- 第二章 结果20-23
- 2.1 病例概况统计20
- 2.2 干预前后生活方式的变化20-21
- 2.3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FS-14积分的比较21-22
- 2.4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SF-36积分的比较情况22-23
- 第三章 讨论23-25
- 3.1 运动疗法23
- 3.2 饮食干预23-24
- 3.3 治疗性生活方式对CFS的干预疗效24-25
- 结论25-26
- 参考文献26-29
- 综述29-40
- 综述参考文献35-40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40-41
- 致谢41-42
- 附录42-54
- 附件1 慢性疲劳综合征调查问卷42-48
- 附件2 生活方式自评量表48-50
- 附件3 疲劳量表(FS-14)50
- 附件4 SF-36量表50-5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娜;致医护人员慢性疲劳综合症因素及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05年04期
2 周静;;慢性疲劳综合症的诊断与治疗[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3 陈松林;;慢性疲劳综合症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情报;1993年07期
4 尉宝华,金石;慢性疲劳综合症[J];杭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5年03期
5 高学勇,鞠国忠,孔彦;应用足健法防治慢性疲劳综合症[J];双足与保健;1998年04期
6 董伟;慢性疲劳综合症的反射疗法[J];双足与保健;1999年04期
7 林欣华;警惕慢性疲劳综合症[J];科学与无神论;2005年05期
8 阎平慧,于远望;浅谈慢性疲劳综合症的研究思路[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9 张权;;浅谈慢性疲劳综合症及其运动处方[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年19期
10 周波;;慢性疲劳综合症是心理原因吗[J];北京工人;1994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莉;;慢性疲劳综合症与营养防治[A];中国营养学会第二十期营养知识更新班暨营养相关慢性病社区干预的意义及其进展学习班讲义[C];2010年
2 徐丽君;陆付耳;;药膳对慢性疲劳综合症的防治(摘要)[A];第三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养生学与康复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武丽杰;孙彩虹;夏薇;王海莲;陈素芬;;中学生慢性疲劳综合症所致学校拒绝的现况调查[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儿童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十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4 巩万林;王文远;;平衡针灸治疗军训致慢性疲劳综合症32例[A];中国针灸学会第八届全国中青年针灸推拿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5 张孟仁;;慢性疲劳综合症的中医治疗[A];2012·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大会第三次会议论文集[C];2012年
6 孙玮;;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疲劳综合症的优势性思考[A];第九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3年
7 曹玉举;;娄玉钤教授治疗慢性疲劳综合症的经验[A];全国第八届中西医结合风湿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8 黄挺;叶知锋;;益气升阳法治疗肿瘤患者慢性疲劳综合症[A];首届“之江中医药论坛”暨浙江省中医药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许丽;;推拿防治慢性疲劳综合症[A];中华中医药学会推拿分会第九届推拿学术年会暨浙江省中医药学会推拿分会继续教育项目论文汇编[C];2006年
10 罗仁;邝日建;赵晓山;黄建华;;中药新药治疗慢性疲劳综合症的临床研究指南[A];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换届选举暨“‘治未病’及亚健康防治论坛”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珍珍;警惕慢性疲劳综合症[N];深圳商报;2001年
2 小超;运动有助改善慢性疲劳综合症[N];湛江日报;2008年
3 ;白领 警惕“慢性疲劳综合症”[N];医药导报;2009年
4 陈雪寒;威胁人类的新杀手——慢性疲劳综合症[N];工人日报;2001年
5 许栩;慢性疲劳综合症为何钟情白领[N];华夏时报;2001年
6 郝方宁;从出国女工之死谈慢性疲劳综合症[N];中国国门时报(中国出入境检验疫报);2002年
7 本报记者 王研;CFS至今没有一种特效药[N];辽宁日报;2002年
8 记者 张可喜;慢性疲劳综合症病因发现[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9 本报实习生 周雨;慢性疲劳亮起红灯[N];科技日报;2001年
10 钱勇;备考莫忘自我减压[N];中国医药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徐思;五味子治疗慢性疲劳综合症药效及机理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魏红梅;青岛黄岛区高校职工慢性疲劳综合症流行病学调查及干预研究[D];青岛大学;2016年
2 强肖文;调体在慢性疲劳综合症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3 呼德尔朝鲁;外源性维生素D3缓解运动诱发的慢性疲劳综合症及其骨骼肌抗氧化系统的影响与分子机制探讨[D];陕西师范大学;2014年
4 丁丽;十味宝胶囊的开发[D];兰州大学;2009年
5 周彦娇;小分子多肽化合物CMS008和CMS001对小鼠运动性疲劳及慢性疲劳综合症影响的实验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4年
本文关键词:青岛黄岛区高校职工慢性疲劳综合症流行病学调查及干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514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fangyixuelunwen/4514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