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预防医学论文 >

我国儿童青少年伤害疾病负担系统评价

发布时间:2017-06-19 08:08

  本文关键词:我国儿童青少年伤害疾病负担系统评价,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采用系统评价的方法了解我国儿童青少年伤害疾病负担情况,为制定合理的卫生资源政策及相应的伤害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信息资源系统及PubMed、OVID、ScienceDirect外文数据库,收集2002-2012年收录的有关我国儿童青少年伤害疾病负担的文献,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提取相关资料。采用Meta分析方法合并估计伤害及常见伤害类型发生率、死亡率、残疾率,并对结果进行敏感性分析和发表偏倚的评价;采用定性分析方法系统总结分析医疗费用、休息/缺课/住院天数和潜在寿命损失年相关文献的信息和结果。 结果 1.共筛选出133篇文献,其中涉及伤害及各伤害类型发生率75篇、死亡率57篇、残疾率21篇、医疗费用及住院/休息/缺课天数23篇、潜在寿命损失年8篇。 2.儿童青少年伤害、交通伤、跌落伤、烧烫伤、溺水、中毒人数发生率的合并值分别为18.94%(95%CI:15.73%~22.64%)、0.93%(95%CI:0.43%~2.00%)、5.27%(95%CI:2.87%~9.47%)、0.79%(95%CI:0.45%~1.38%)、0.066%(95%CI:0.022%~0.20%)、0.12%(95%CI:0.02%~0.61%);人次发生率的合并值分别为24.29%(95%CI:17.32%~32.95%)、1.52%(95%CI:0.98%~2.35%)、7.67%(95%CI:5.34%~10.90%)、1.40%(95%CI:0.83%~2.34%)、0.23%(95%CI:0.12%~0.44%)、0.26%(95%CI:0.15%~0.43%);各伤害类型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跌落伤、交通伤、烧烫伤、中毒、溺水。将发生率文献按照性别、城乡、伤害判定标准以及研究地区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①除烧烫伤人数发生率为女童高于男童(P0.05),其余均为男童高于女童(P0.05);②伤害、交通伤、烧烫伤、溺水、中毒发生率农村高于城市,除中毒人数城乡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此外,跌落伤发生率农村低于城市(P0.05);③伤害、交通伤、中毒采用1996版和2004版伤害判定标准人次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1996版伤害判定标准所得发生率均高于2004版;④伤害人数、人次发生率及各伤害类型人次发生率西部高于东部、中部地区(P0.05),而各伤害类型人数发生率东部高于中部,除溺水东部、中部地区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3.儿童青少年伤害、交通伤、跌落伤、烧烫伤、溺水、中毒死亡率的合并值分别为21.16/10万(95%CI:16.89/10万~26.52/10万)、4.29/10万(95%CI:3.59/10万~5.13/10万)、1.44/10万(95%CI:1.03/10万~2.01/10万)、0.51/10万(95%CI:0.35/10万~0.76/10万)、8.98/10万(95%CI:6.92/10万~11.63/10万)、1.50/10万(95%CI:0.99/10万~2.29/10万);各伤害类型死亡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溺水、交通伤、中毒、跌落伤、烧烫伤。将死亡率文献按照性别、城乡、研究地区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①伤害及各伤害类型死亡率男童高于女童,除烧烫伤、中毒男女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②伤害、交通伤、跌落伤、溺水、中毒死亡率农村高于城市,而烧烫伤死亡率农村低于城市,其中跌落伤、烧烫伤城乡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③伤害及各伤害类型西部地区死亡率均高于东部、中部地区(P0.05)。 4.儿童青少年伤害残疾率的合并值为0.18%(95%CI:0.09%~0.37%),其中跌落伤残疾率文献纳入2篇,合并残疾率为0.024%(95%CI:0.017%~0.036%);交通伤、烧烫伤残疾率纳入文献仅有1篇,分别为0.017%、0.026%,无溺水、中毒残疾率的文献。对伤害残疾率文献按照性别、城乡、研究地区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男童高于女童、城市高于农村、西部地区高于东部、中部地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5.儿童青少年因伤害所需医疗费用人均为52.34~984.25元、次均为14.5~1617.57元;同时也因伤害需要休息、住院或者缺课而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从各伤害类型每例次所花医疗费用及休息/缺课/住院天数中可知交通伤是造成经济负担最重的一种伤害类型。 6.儿童青少年因伤害所致潜在寿命损失年最高为82294.5人年,最低为3117.5人年,每例死亡病例造成的寿命损失平均约57~65年,而因各伤害类型死亡造成的寿命损失均达53年以上,尤其是交通伤和溺水造成的寿命损失最为严重。 7.敏感性分析显示本次Meta分析结果的稳定性好,相对可靠。 结论 1.男性、农村以及经济不发达西部地区的儿童青少年是伤害发生的高危人群,应将其作为伤害的重点预防对象;同时也应关注城市跌落伤、女童烧烫伤的发生。 2.跌落伤发生率最高;溺水、中毒发生率虽低但死亡率较高;交通伤是造成疾病负担最为严重的一种伤害;烧烫伤致残的可能性较大。因此,应对不同伤害类型采用不同的预防措施,减轻伤害疾病负担的程度。 3.儿童青少年因伤害而造成的医疗费用和休息/缺课/住院天数较多,以及潜在寿命损失年的严重程度,进一步提示伤害给个人、家庭、社会都带来沉重的负担。
【关键词】:儿童青少年 伤害 疾病负担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179
【目录】:
  • 摘要6-9
  • Abstract9-13
  • 前言13-16
  • 资料与方法16-21
  • 1.1 伤害的分类及判定标准16
  • 1.2 文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16-17
  • 1.3 结局指标17
  • 1.4 资料收集方法17-18
  • 1.5 文献筛选18-19
  • 1.6 信息提取19
  • 1.7 文献质量评价19
  • 1.8 统计分析19-21
  • 结果21-90
  • 2.1 儿童青少年伤害疾病负担系统评价结果23-44
  • 2.2 儿童青少年交通伤疾病负担系统评价结果44-54
  • 2.3 儿童青少年跌落伤疾病负担系统评价结果54-64
  • 2.4 儿童青少年烧烫伤疾病负担系统评价结果64-73
  • 2.5 儿童青少年溺水疾病负担系统评价结果73-82
  • 2.6 儿童青少年中毒疾病负担系统评价结果82-90
  • 讨论90-103
  • 3.1 伤害疾病负担指标—发生率90-93
  • 3.2 伤害疾病负担指标—死亡率93-95
  • 3.3 伤害疾病负担指标—残疾率95-96
  • 3.4 伤害疾病负担指标—医疗费用及休息/缺课/住院天数96-97
  • 3.5 伤害疾病负担指标—潜在寿命损失年97-98
  • 3.6 敏感性分析和发表偏倚98-99
  • 3.7 小结99-100
  • 3.8 建议100-102
  • 3.9 本次研究的局限性102-103
  • 参考文献103-117
  • 综述117-130
  • 参考文献125-130
  • 附录130-131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131-132
  • 致谢132-133
  • 个人简历13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孔双艳;羊洁;周沐科;何俐;;高压氧在循证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7年01期

2 何瑜;陈红;杨克虎;刘雅莉;;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酒精性肝病的系统评价[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8年11期

3 周伟;移康;拜争刚;姜雷;马彬;田金徽;高婷婷;杨克虎;;胃管注入大黄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系统评价[J];甘肃医药;2008年05期

4 陈斌;庞永诚;杨海玲;蔡瑞锦;;三七总皂甙注射液对急性期脑梗死治疗的系统评价[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9年01期

5 周红;童心;胡善联;郭岩;Ryan M;Scott DA;Reeves C;;为卫生保健征求民意:对相关技术的系统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9年02期

6 董文军;宋俊生;陆小左;熊俊;;五苓散及其加减方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系统评价[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7 刘颖;许良智;庄静;;原因不明性不孕的治疗证据[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2009年02期

8 孙玉亮;赵今;吴泰相;李艳;;口腔扁平苔藓治疗的系统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9年03期

9 唐宏亮;庞军;雷龙鸣;甘炜;刘振威;;针灸治疗亚健康临床研究的系统评价[J];辽宁中医杂志;2010年07期

10 李业成;张巍;胡龙;侯卫华;陈根元;;低强度超声治疗骨折的系统评价[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0年1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宇;王新华;周荣斌;程霞;;手术治疗主动脉窦瘤的系统评价[A];2009年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2 余芝;鞠传慧;徐斌;吴家栋;;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系统评价[A];中国针灸学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上集)[C];2009年

3 张晓云;高培阳;林钰久;;活血化瘀中药复方治疗急性脑梗死对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的系统评价[A];中华中医药学会脑病分会成立大会暨2008年全国中医脑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4 冶秀鹏;田金徽;杨克虎;王小虎;;乳腺癌保乳术后放射治疗的系统评价[A];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六届二次暨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放疗专业委员会二届二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刘锐锋;王小虎;杨克虎;马彬;田金徽;张秋宁;;替莫唑胺联合全脑照射治疗脑转移瘤的系统评价[A];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六届二次暨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放疗专业委员会二届二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薛力;陈勤;周政;;髋关节囊外骨折老年患者的循证治疗[A];第六届西部骨科论坛暨贵州省骨科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7 崔学军;Ken Trinh;王拥军;;中药治疗颈椎病的系统评价[A];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8 罗林;莫曾南;;α1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的系统评价[A];第十五届全国泌尿外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9 陈绍宏;卢云;陈骏;;活血化瘀中药复方治疗急性脑出血神经功能缺损的系统评价[A];中华中医药学会脑病分会成立大会暨2008年全国中医脑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10 刘春香;毛静远;王贤良;侯雅竹;张川;;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系统评价[A];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精选[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建平;中医药系统评价之我见[N];中国医药报;2003年

2 童鼓;智能系统评价白酒质量[N];中国质量报;2007年

3 王汉蓉;芩小波;王莉;安宫牛黄丸治疗肺性脑病的系统评价[N];中国医药报;2003年

4 董飞侠;边学习边寻找最佳方案[N];医药经济报;2006年

5 宁树正;首批煤炭国家规划区资源评价完成[N];地质勘查导报;2008年

6 中山大学附一院肝胆外科教授 汪谦;普外科怎样应用循证医学[N];健康报;2008年

7 记者 丁全利;油气资源评价要围绕国家需要[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8 武广华;循证医学概述[N];健康报;2006年

9 陈龙;视频监控系统评价十准则[N];计算机世界;2007年

10 徐亚静;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研究期待突破[N];中国医药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雪;中医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系统评价[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2 于丽艳;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知识产权战略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3 黄丽华;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系统评价和三峡库区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临床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9年

4 乌兰;我国煤炭矿区可持续协调发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5 周濵;口服中药治疗舒张性心衰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年

6 赵萍;时间治疗学的计量研究及高血压时辰治疗的系统评价[D];四川大学;2005年

7 鲍风雨;高等职业教育理论及辽宁省高职教育需求与对策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8 陈天定;中医药治疗更年期失眠的文献系统评价[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年

9 黎雪林;我国循环经济的系统分析、评价与管理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10 陈玉莲;中医药治疗带状疱疹文献评价[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佳民;华伍起重电器有限责任公司ERP系统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2 陈小燕;三七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及安全性的系统评价[D];四川大学;2007年

3 李漾;针刺治疗紧张性头痛的系统评价[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4年

4 彭本红;基于复杂系统方法论的区域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D];广西大学;2003年

5 方志敏;依普利酮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的系统评价[D];新疆医科大学;2005年

6 李华;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栖息地管理研究的初步系统评价[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7 谢u&;体外反搏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系统评价[D];四川大学;2007年

8 曹文斋;硝酸酯类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系统评价[D];四川大学;2007年

9 彭燕霞;补益肝肾法为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及安全性系统评价[D];新疆医科大学;2008年

10 白艳丽;对大学基础阶段《东方》俄语教材的评价[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关键词:我国儿童青少年伤害疾病负担系统评价,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618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fangyixuelunwen/4618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d55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