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预防医学论文 >

甲状腺干扰物对去卵巢大鼠甲状腺功能影响的联合作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9 02:07

  本文关键词:甲状腺干扰物对去卵巢大鼠甲状腺功能影响的联合作用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甲状腺干扰物 时效关系 剂量-反应关系 毒理学参考点 析因设计 剂量相加 联合作用模式


【摘要】:研究目的 1.筛选甲状腺干扰作用的敏感指标和适宜暴露周期。 2.研究丙基硫脲嘧啶(PTU)、多氯联苯(PCBs)和高氯酸铵(AP)甲状腺干扰作用的剂量-反应关系,建立基准剂量方法,获得三种物质的毒理学参考点。 3.研究PTU、PCBs和AP基于甲状腺干扰的联合作用及其模式,比较3x2析因设计的方差分析法和“剂量相加”法的优缺点。 研究方法 本研究分三部分: 1.PTU甲状腺干扰作用的时效关系研究 按体重将50只健康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Sham)对照组、去卵巢(OVX)对照组、OVX给药4d组、OVX给药8d组、OVX给药12d组。给药组分别灌胃给予5mg/kg bw的PTU玉米油悬浮液4天、8天和12天,对照组给予溶剂对照。检测指标包括:肝脏I型5’-脱碘酶(5'-DI)活性,肝脏苹果酸酶(ME)活性,血清T3、T4和TSH水平,组织病理学检查,甲状腺脏器系数和甲状腺表皮/胶质比等,分析不同给药时间对上述指标的影响。 2. PTU、PCBs和AP甲状腺干扰作用的剂量-反应关系研究 按体重将140只健康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14组:sham对照组,OVX对照组,PTU4组(剂量:0.1,0.5,1.0,5.0mg/kg bw), PCBs4组(剂量:0.1,1.0,5.0,10.0mg/kg bw), AP4组(剂量:50,100,250,500mg/kg bw)。对照组分别灌胃给予溶剂对照,连续灌胃8天。检测指标包括:5’-DI酶活性,血清T3、T4和TSH水平,组织病理学检查,甲状腺脏器系数和甲状腺表皮/胶质比等。分析各受试物的未观察到有害作用剂量(NOAEL)和观察到有害作用的最小剂量(LOAEL)。使用基准剂量软件(BMDS)拟合各受试物每个指标的剂量-反应关系,计算各受试物对每项指标的基准剂量(BMD)和基准剂量下线(BMDL)。 3.PTU、PCBs和AP甲状腺干扰作用的联合作用模式研究 按体重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6组:OVX对照组,以LOAEL剂量联合染毒组(PTU+PCBs, PTU+AP, PCBs+AP, PTU+PCBs+AP),以BMDL剂量联合染毒组(PTU+PCBs+AP)。对照组灌胃给予溶剂对照,其余组按上述剂量组合给予受试物,连续灌胃8天。检测指标包括:血清T3、T4水平,组织病理学检查,甲状腺脏器系数和甲状腺表皮/胶质比等。使用3×2析因设计的方差分析对PTU、PCBs和AP的交互作用进行分析,根据方差分析结果判断有无交互作用及联合作用模式类型。以PTU作为指示化合物,根据“剂量相加”法基本原理分析三种受试物的联合剂量及其对应效应,通过与实测效应比对,分析三种受试物的联合作用模式。 研究结果 1.PTU甲状腺干扰作用的时效关系研究 试验结束时,各OVX组平均体重和增重均显著高于sham对照组(P0.01),而OVX各组间体重无显著差别(P0.05)。各染毒组血清T3, T4, TSH,5'-DI酶活性,甲状腺脏器系数,表皮/胶质比等指标的改变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E酶活性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各给药组甲状腺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滤泡上皮增生、滤泡间质毛细血管充血、滤泡内胶质减少等组织病理学变化。血清T3、TSH、5'-DI活性和病理学检查等指标在给药4天后就表现出有统计学意义的改变(P0.05),除ME酶活性外,其它检测指标均在8天时出现显著改变(P0.05);同12天组相比,8天组大部分指标(如血清T3、T4、5-DI活性、表皮/胶质比等)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PTU、PCBs和AP甲状腺干扰作用的剂量-反应关系研究 试验结束时,各OVX组体重和增重均显著高于sham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 OVX各组间大鼠体重无显著差异(P0.05)。所有PTU染毒组血清T3、T4和甲状腺表皮/胶质比的改变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出现不同程度的滤泡上皮增生,滤泡胶质减少或消失,滤泡间质毛细血管充血。部分PTU染毒组血清TSH、5'-DI酶活性和甲状腺脏器系数的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 所有PCBs染毒组血清T4均显著低于OVX对照组(P0.01),而5'-DI酶活性和甲状腺脏器系数的改变无统计学意义(P0.05);部分PCBs染毒组血清T3、TSH、表皮/胶质比的改变有统计学意义(P0.05)。PCBs低剂量组(0.1mg/kg bw)无显著组织病理学变化,其余组随着剂量增加甲状腺组织病理学损伤加重。 所有AP染毒组血清T4,TSH,甲状腺脏器系数和表皮/胶质比的改变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5'-DI酶活性的改变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部分AP染毒组的血清T3显著低于OVX对照组(P0.01)。AP染毒各组甲状腺出现不同程度的组织病理学损伤。 综合各指标数据,PTU、PCBs和AP甲状腺干扰作用的LOAEL分别为0.1,0.1和50mg/kg bw;基准剂量法分析获得各受试物甲状腺干扰作用的BMD和BMDL分别为:0.03和O.Olmg/kg bw (PTU),0.06和0.02mg/kg bw (PCBs),22和15mg/kg bw (AP)。 3. PTU、PCBs和AP甲状腺干扰作用的联合作用模式研究 实验结束时,所有组大鼠体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联合染毒组的OVX大鼠血清T4,甲状腺脏器系数和表皮/胶质比的改变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联合染毒组均可见不同程度的甲状腺组织病理学损伤。析因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PTU和PCBs联合对血清T3为协同作用,对血清T4和甲状腺脏器系数为相加作用,而对表皮/胶质比表现为拮抗作用;PTU和AP联合对甲状腺表皮/胶质比为拮抗作用,而对血清T3、T4和甲状腺脏器系数的影响均为相加作用;PCBs和AP联合对血清T3为协同作用,而对血清T4、甲状腺脏器系数和表皮胶质比的影响均为相加作用;PTU、PCBs和AP三种TDCs共同染毒,对血清T3、T4皆为协同作用,对甲状腺表皮/胶质比为拮抗作用,而对甲状腺脏器系数的影响为相加作用。剂量相加法分析结果显示,以LOAEL和BMDL剂量联合染毒对OVX大鼠血清T4的影响表现出协同作用。 研究结论 1.PTU对OVX大鼠甲状腺干扰作用存在显著的时效关系,8天是适宜暴露周期,敏感指标有血清T3、T4、TSH、肝脏5'-DI酶活性、甲状腺脏器系数和表皮/胶质比。 2. PTU、PCBs和AP对OVX大鼠甲状腺干扰作用呈显著的剂量-反应关系,三种TDCs的LOAEL分别为0.1,0.1和50mg/kg bw,而BMDL分别为:0.01,0.02和15mg/kg bw。 3. PTU、PCBs和AP同时暴露,对OVX大鼠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相加或协同作用。但受作用机制,分析方法的影响,三种物质的联合作用模式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甲状腺干扰物 时效关系 剂量-反应关系 毒理学参考点 析因设计 剂量相加 联合作用模式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114
【目录】:
  • 缩略词表6-8
  • 摘要8-12
  • Abstract12-16
  • 前言16-19
  • 第一章 PTU甲状腺干扰作用的时效关系研究19-29
  • 引言19
  • 1 材料与方法19-22
  • 2 结果22-26
  • 3 讨论26-27
  • 4 小结27-29
  • 第二章 PTU、PCBs和AP甲状腺干扰作用的剂量-反应关系研究29-49
  • 引言29
  • 1 材料与方法29-31
  • 2 结果31-44
  • 3 讨论44-48
  • 4 小结48-49
  • 第三章 PTU、PCBs和AP甲状腺干扰作用的联合作用模式研究49-64
  • 引言49
  • 1 材料与方法49-52
  • 2 结果52-59
  • 3 讨论59-63
  • 4 小结63-64
  • 全文结论64-65
  • 参考文献65-70
  • 致谢70-71
  • 附录一 个人简历71-72
  • 附录二 发表论文72-8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李丽;张晓鹏;张文众;宋雁;王伟;崔文明;刘兆平;李宁;严卫星;;哺乳期母鼠暴露大豆异黄酮对仔鼠卵巢类固醇受体表达的影响[J];卫生研究;2007年05期

2 王宇;张素才;程薇波;曾婷婷;商维维;;丙硫氧嘧啶致甲状腺组织增生的时效关系研究[J];卫生研究;2009年01期

3 王宇;段晓菲;杨开选;张素才;曾婷婷;程薇波;;丙硫氧嘧啶致甲状腺增生的量效关系初探[J];现代预防医学;2007年06期

4 张素才;郭洁;蒲栋;程薇波;王文冬;商维维;;丙硫氧嘧啶干扰甲状腺功能的亚急性毒性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08年06期

5 詹宁育,王心如,王沭沂,赵人t$,沈其君,何凤生;辛硫磷与氰戊菊酯对大鼠睾丸的联合毒性作用[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01年04期

6 张晓鹏;李丽;张文众;王伟;刘兆平;;大豆异黄酮对不同发育期雌性大鼠生殖系统毒性作用的研究[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6年06期

7 王恒娟;刘兆平;;啮齿类动物28天重复剂量经口毒性改良试验简介与进展[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12年02期



本文编号:6430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fangyixuelunwen/6430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674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