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谱法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分析壳聚糖
本文关键词:光谱法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分析壳聚糖
更多相关文章: 壳聚糖 共振瑞利散射法 荧光猝灭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测定
【摘要】:研究目的建立功能性食品等样品中壳聚糖准确定量的方法体系。研究方法壳聚糖在弱酸性溶液中由于质子化而产生氨基阳离子,利用静电引力和疏水作用力与阴离子染料结合成稳定的离子缔合物,根据结合后体系光谱学特征的改变,建立多种共振瑞利散射法和荧光猝灭法定量分析壳聚糖。优化实验条件;探索分子量的影响,并寻找解决解决壳聚糖分子量影响的方法;探索多种共存物质的影响并寻找合适的离子掩蔽剂;利用所建立的共振瑞利散射及荧光猝灭新方法测定样品中壳聚糖含量。并将荧光猝灭法与共振瑞利散射法测定结果相比较。HPLC法先将壳聚糖在氮气保护下水解成氨基葡萄糖,通过测定氨基葡萄糖衍生化产物间接测定壳聚糖含量,并将此结果与紫外分光光地法测得氨基葡萄糖结果相比较。研究结果1、胭脂红、刚果红作探针的共振瑞利散射法测定壳聚糖的含量胭脂红、刚果红与壳聚糖在B-R缓冲溶液体系中结合,能引起溶液的共振瑞利散射(RRS)显著增强。考察了适宜的结合条件、影响因素以及共振瑞利散射与壳聚糖浓度的关系,发现一定浓度的壳聚糖与散射增强(ΔI)成正比。据此,建立了壳聚糖含量的测定的新方法,且方法的灵敏度较高,其中壳聚糖-胭脂红体系检测限0.019μg/mL,刚果红-壳聚糖体系检测限0.044μg/mL。胭脂红作探针的共振瑞利散射法在低浓度时不受壳聚糖分子量的影响。刚果红作探针的共振瑞利散射法不受壳聚糖分子量的影响。用于现有保健药品中壳聚糖和壳聚糖负载镧除氟后水样中壳聚糖的定量分析,结果令人满意。2、水溶性苯胺蓝、萘酚绿b作探针的共振瑞利散射法测定壳聚糖的含量在弱酸性条件下,考察了壳聚糖与水溶性苯胺蓝、萘酚绿b的结合情况,建立了两种水浴条件下大大增强壳聚糖-染料离子缔合物共振瑞利散射强度的新方法。结果显示在适宜的反应条件下,水溶性苯胺蓝、萘酚绿b与壳聚结合形成离子缔合物,能引起溶液的共振瑞利散射(rrs)显著增强。壳聚糖-水溶性苯胺蓝体系在0.01~3.5μg/ml范围内与壳聚糖浓度呈线性关系,其检测限6.94ng/ml。壳聚糖-萘酚绿b体系在0.01~5.5mg/ml范围内与壳聚糖浓度呈线性关系,其检测限8.87ng/ml。更为重要的是,本文研究了壳聚糖分子量对测定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发现这两种方法均不受壳聚糖分子量的影响。水溶性苯胺蓝、萘酚绿b作探针的共振瑞利散射法是两种优越的检测方法,有简单、高灵敏度、准确性好的特点。3、壳聚糖-活性红4缔合体系的荧光猝灭与共振瑞利散射光谱研究及其在壳聚糖定量分析中的应用在弱酸性b-r缓冲体系中,壳聚糖对活性红4存在荧光猝灭作用,在λex/λem=285nm/341nm波长处,0.050~2.00μg/ml的浓度范围内,其荧光猝灭程度与壳聚糖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Δf=68.78c+2.648(c,μg/ml),r2=0.9992,检出限为0.039μg/ml。在相同的介质环境下,壳聚糖-活性红4离子缔合体系于λ=342nm有共振瑞利散射特征峰,在0.050~6.00μg/ml的浓度范围内,线性方程为:Δi=681.31c+114.95(c,μg/ml),r2=0.9991,检测限0.033μg/ml。据此,建立了以活性红4为探针定量分析壳聚糖的两种新方法:荧光猝灭法和共振瑞利散射法。同时,将两种方法就壳聚糖分子量对测定结果准确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将两种新方法应用于实际样品的定量检测,测定结果基本一致,且回收率结果令人满意。4、氮气保护下酸水解结合分光光度法、hplc法测定壳聚糖含量本研究以壳聚糖水解液中氨基葡萄糖的产率为指标,在氮气保护的环境下对壳聚糖水解条件进行优化,优选最佳水解条件。tlc结果显示氮气保护下酸水解壳聚糖的最终产物为氨基葡萄糖,且水解时间越长,其产率越高。UV-Vis法测定结果显示,在100℃6 mol/L的HCl中水解54h水解产率更高。比较UV-Vis法和HPLC法对氨基葡萄糖的测定结果,显示HPLC法壳聚糖含量测定结果明显低于UV-Vis法,这可能与HPLC测定的专一性和壳聚糖HCl水解的不完全性有关。结论对比与壳聚糖结合的5种染料,5种染料均是带有多个-SO3-基团和多个刚性平面结构;5种共振瑞利散射法测定样品结果基本一致;活性红4共振瑞利散射法和荧光猝灭法测定样品时所得结果基本一致;提出两种消除壳聚糖分子量影响的方法;比较了HPLC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解后氨基葡萄糖含量,发现HPLC法测得结果偏低,反映出壳聚糖水解尚不彻底,水解方法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壳聚糖 共振瑞利散射法 荧光猝灭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测定
【学位授予单位】:广东药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155.5
【目录】:
- 摘要7-10
- Abstract10-14
- 前言14-17
- 第一章 胭脂红、刚果红作探针的共振瑞利散射法测定壳聚糖的含量17-28
- 1 材料与方法17-18
- 1.1 仪器与试剂17-18
- 1.2 实验方法18
- 2 结果与分析18-25
- 2.1 光谱分析18-19
- 2.2 实验条件优化19-21
- 2.2.1 缓冲溶液19
- 2.2.2 pH的选择19-20
- 2.2.3 染料浓度的选择20
- 2.2.4 缓冲溶液的用量20-21
- 2.2.5 加入次序的影响21
- 2.2.6 反应时间和稳定时间21
- 2.2.7 离子强度的影响21
- 2.3 方法灵敏度21-23
- 2.3.1 线性关系与检出限21-22
- 2.3.2 壳聚糖分子量的影响22
- 2.3.3 在低浓度下测定模拟壳聚糖样品的含量22-23
- 2.4 共存物质的影响23-24
- 2.5 样品含量测定及加标回收率实验24-25
- 2.5.1 样品预处理24
- 2.5.2 实际样品测定及加标回收率实验24-25
- 3 共振瑞利散射增强的原因25-27
- 3.1 离子缔合物形成使散射分子团变大25-26
- 3.2 离子缔合物散射位于吸收带上使散射增强26-27
- 3.3 离子缔合物疏水性增强27
- 4 小结27-28
- 第二章 水溶性苯胺蓝(AB)、萘酚绿B(NGB)作探针的共振瑞利散射法测定壳聚糖的含量28-42
- 1 材料与方法28-29
- 1.1 仪器与试剂28
- 1.2 实验方法28-29
- 2 结果与分析29-37
- 2.1 光谱分析29-30
- 2.2 实验条件优化30-33
- 2.2.1 缓冲溶液30
- 2.2.2 pH的选择及缓冲用量30-31
- 2.2.3 染料浓度31-32
- 2.2.4 温度的影响32-33
- 2.2.5 反应时间和稳定时间33
- 2.2.6 加入次序的影响33
- 2.2.7 离子强度的影响33
- 2.3 方法灵敏度33-34
- 2.3.1 线性关系与检出限33-34
- 2.3.2 分子量的影响34
- 2.4 方法选择性34-36
- 2.5 样品含量测定及加标回收率实验36-37
- 2.5.1 样品预处理36
- 2.5.2 样品含量测定及加标回收率实验36-37
- 3 机制讨论37-41
- 3.1 CTS-AB缔合机制讨论37-39
- 3.1.1 CTS-AB离子缔合物光谱分析37-38
- 3.1.2 CTS-AB离子缔合38-39
- 3.2 CTS-NGB缔合机制讨论39-41
- 3.2.1 CTS-NGB离子缔合机制39-40
- 3.2.2 CTS-AB离子缔合物光谱分析40-41
- 4 小结41-42
- 第三章 壳聚糖-活性红4缔合体系的荧光猝灭与共振瑞利散射光谱研究及其在壳聚糖定量分析中的应用42-53
- 1 材料与方法42-43
- 1.1 仪器与试剂42
- 1.2 方法42-43
- 1.2.1 荧光猝灭法42
- 1.2.2 共振瑞利散射法42-43
- 2 结果与分析43-52
- 2.1 光谱分析43-44
- 2.2 荧光光谱44
- 2.3 荧光猝灭方式44-45
- 2.4 共振瑞利散射图谱45-46
- 2.5 实验条件优化46-47
- 2.5.1 缓冲溶液及pH的选择46-47
- 2.5.2 活性红4溶液浓度的选择47
- 2.5.3 缓冲溶液用量的选择47
- 2.5.4 反应时间和稳定时间47
- 2.6 线性关系与检出限47-48
- 2.7 共存物质干扰48-49
- 2.8 壳聚糖分子量的影响49-51
- 2.8.1 荧光猝灭法49-50
- 2.8.2 共振瑞利散射法50-51
- 2.9 样品分析51-52
- 2.9.1 样品预处理51
- 2.9.2 样品含量测定及精密度实验、加标回收率实验51-52
- 3 小结52-53
- 第四章 氮气保护下酸水解结合分光光度法、HPLC法测定壳聚糖含量53-64
- 1 材料与仪器54-55
- 1.1 实验仪器54-55
- 2 实验方法55-56
- 2.1 溶液的配制55
- 2.2 壳聚糖水解方法55-56
- 2.3 氨基葡萄糖含量的测定方法56
- 2.3.1 紫外分光光度法(乙酰丙酮法)56
- 2.3.2 高效液相色谱法(衍生化法)56
- 2.3.3 壳聚糖水解液中氨基葡萄糖产率的计算方法56
- 3 结果与讨论56-63
- 3.1 壳聚糖水解生成氨基葡萄糖的验证56-57
- 3.2 壳聚糖水解条件优化57-61
- 3.2.1 盐酸和混合酸水解产率的比较57
- 3.2.2 不同反应温度条件下水解产率的比较57-58
- 3.2.3 不同盐酸浓度条件下水解产率的比较58-59
- 3.2.4 不同固液比条件下水解产率的比较59-60
- 3.2.5 不同反应时间条件下水解产率的比较60
- 3.2.6 100 ℃与 110 ℃不同反应时间水解产率的比较60-61
- 3.3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壳聚糖水解液GAH含量61-63
- 3.3.1 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条件61
- 3.3.2 标准曲线绘制61-62
- 3.3.3 壳聚糖水解液的处理62-63
- 3.3.4 比较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壳聚糖含量63
- 4 小结63-64
- 结论与展望64-65
- 参考文献65-72
- 综述72-82
- 参考文献77-82
- 攻读硕士期间已发表论文和专利82-83
- 致谢8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明义 ,耿奎士 ,巩运兰;壳聚糖在缓释制剂中的应用[J];国外医药(合成药 生化药 制剂分册);2002年06期
2 王立强,崔福德,高平;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在药学研究领域的新进展[J];中国新药杂志;2004年03期
3 张未;;壳聚糖在新型给药系统中的最新应用进展[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自然科学、医学版);2004年04期
4 郭仕华,贺艳丽;壳聚糖在医药领域中的应用[J];食品与药品;2005年08期
5 任建敏,吴四维;壳聚糖药物微球载体研究进展[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5期
6 卜寿山,方华丰,曹晓健,许金菊,徐兵,尹林;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壳聚糖微球的研制[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7 王莹;刘小平;;壳聚糖用于药物载体的制备及表征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06年05期
8 张祖菲;周建平;霍美蓉;;壳聚糖微球给药系统[J];药学进展;2006年06期
9 任建敏;吴四维;余纯丽;;壳聚糖/聚乙烯醇微球吸附脲酶的特性及其动力学[J];华西药学杂志;2006年04期
10 王红昌;孙晓飞;;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在医药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J];中南药学;200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明;高金龙;王胜;赵孔双;;壳聚糖微球对药物缓释作用的介电监测[A];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郑t@;侯世祥;;壳聚糖及其衍生物作为抗肿瘤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九届制剂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3 王连艳;孟凡涛;马光辉;;尺寸均一的壳聚糖微球的制备[A];第一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下)[C];2004年
4 王怀玉;董利民;昝青峰;王晨;;乳化交联法制备壳聚糖微球粘连原因分析[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5)[C];2007年
5 马光辉;王连艳;魏炜;吴颉;张岳玲;吕坯平;苏志国;;用于蛋白质多肽药物给药的壳聚糖微球的制备和药物活性保持策略[A];2010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学术论文集(上册)[C];2010年
6 杨子明;彭政;周敏;韩光涛;高为民;李思东;孔令学;李普旺;;叶酸修饰壳聚糖纳米载药微球靶向给药系统载体材料的研究[A];靶向给药系统研究开发及临床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7 王秀珍;赵小钒;张树成;弭忠祥;王国夫;;微囊类样品的制备及观察[A];2005年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集[C];2005年
8 周燕;刘宝林;韩宝三;杨晓昀;王欣;杨波;彭承宏;;冷冻干燥在壳聚糖多孔微载体制备过程中的应用[A];第七届全国低温生物医学及器械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9 周利民;刘峙嵘;;氨基化改性磁性壳聚糖树脂对Hg~(2+)和UO_2~(2+)的吸附[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中国核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第5册)[C];2009年
10 彭湘红;张俐娜;;交联甲基化壳聚糖微球的药物释放行为[A];200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祖菲邋 周建平 霍美蓉;控释、靶向、提高稳定性 多优势促进壳聚糖微球给药系统研究[N];中国医药报;2007年
2 张洁;壳聚糖拓展制剂应用空间[N];中国医药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维芬;壳聚糖肺部缓释微球的研制及其药效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2 刘秉涛;壳聚糖复合剂在水处理中的净化效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3 王芳芳;壳聚糖/稀土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对铬(VI)的吸附性能研究[D];江南大学;2013年
4 刘占军;接枝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及负载药物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5 钟志梅;含硫、磷壳聚糖新衍生物的制备、结构与抑菌活性关系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8年
6 袁毅桦;基于壳聚糖与海藻酸钠的改性聚合物的制备结构与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7 孟丽娜;环丙沙星壳聚糖缓释微球肺部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D];北京市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2013年
8 王琳;新型壳聚糖螯合树脂对金、银等金属的吸附回收及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0年
9 刘利萍;氟尿嘧啶磁性丝素/壳聚糖复合微球的构建及其生物学效应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10 刘亚平;新型粉体止血剂—壳聚糖/海藻酸微球的制备工艺及生物医学特性检测[D];第二军医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国艳;以壳聚糖为载体制备适合于抗体分离的介质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1年
2 方超;壳聚糖/蒙脱土及壳聚糖/四氧化三铁复合微球的制备及载药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3 高扬;载药壳聚糖类微球的制备及其释药性能研究[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4 郭盼盼;磁性壳聚糖的制备及其对水中全氟辛烷磺酸的吸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5 李志华;壳聚糖印迹树脂的制备及吸附性能研究[D];沈阳理工大学;2015年
6 周赛春;壳聚糖键合硅胶的制备及其对Cr(Ⅵ)吸附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7 孙晋伟;多孔壳聚糖微球培养hAMSCs及其负载Ⅰ型胶原多肽[D];湘潭大学;2012年
8 陈敏;壳聚糖改性石膏晶须及其汞吸附性能研究[D];湘潭大学;2015年
9 彭登红;壳聚糖/水滑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D];湘潭大学;2015年
10 杜凤龄;螯合—絮凝剂二硫代羧基化壳聚糖的制备及其捕集重金属性能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6556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fangyixuelunwen/655649.html